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月销1186辆,曾经风光的长安UNI-K,为何被遗忘了?

关于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话题,相信大家在最近几年已屡见不鲜,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便是这一愿景公认的最好载体。不过,在燃油市场中,自主品牌同样展现出后来居上的势头,包括吉利汽车的“中国星”高端系列、奇瑞汽车的鲲鹏动力,逐步建立起稳定、可靠的消费认知。即便自主燃油精品车很难将合资车型挤下销量榜首,但足以对其带来一定的压力。

毫无疑问,长安UNI系列也是这一“追赶时代”的产物,无论是从市场定位、设计风格,还是就产品实力和定价表现来看,均较CS系列、“逸”字辈家族有着更明显的优势,可谓备受期待。但事实证明,“网红体质”并非一劳永逸的法宝,如今除了UNI-V尚且月销破万以外,UNI-T/UN-K月销仅徘徊在数千台,不复往日辉煌。


相较于曾经月销破万的长安UNI-T高开低走,长安UNI-T承担着UNI系列旗舰身份,最高月销也超过6000辆;但上半年的销量表现,逐步被定义为“边缘车型”。早在3月底,车市“价格战”激战正酣之时,新款UNI-K正式上市,但除了在配置、价格层面进行微调以外,新车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或因如此,UNI-K零售量由2月份的1501辆跌落至3月份的522辆,成为近一年来的销量“谷底”。


在此后的几个月中,UNI-K的销量持续环比增长,但即便是最新的6月份,其零售量也仅为1186辆,在长安燃油SUV阵营中超过了CS85 COUPE(92辆)、CS95(90辆)和CS15(1辆)。值得庆幸的是,其6月出口量达2282辆、批发量为3140辆,勉强能够将国内市场的黯淡归咎于海外市场的布局,但对比定价更高的传祺GS8(4276辆)、刚刚上市的瑞虎9(3003辆),UNI-K的表现很难令人满意。


不可否认,长安CS75PLUS的成功,夯实了长安汽车在SUV领域的地位,而UNI-K的核心卖点,总结来说也是动力扎实、智能出众、性价比高,而这恰恰也是消费者十分关注的内容。就实际表现来看,UNI-K又在不断刷新着消费者的认知。


早在上市之初,部分媒体针对UNI-K进行了“麋鹿测试”,虽说新车最终成绩定格在时速72.1km/h,但途中“两轮腾空”的表现,令消费者对其操控性、稳定性与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客观来说,其他车型以同样的时速经历“麋鹿测试”,动态表现不一定会比UNI-K更好,但就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并不在意内情,这样的表现终究对UNI-K的发展之路带来当头一棒。


在科技配置方面,UNI-K应当算是同级车型中的佼佼者,例如隐藏式车门把手、多屏互动座舱,即便放到当下也算是较为领先的设计。然而,在“车质网”投诉中,很多车主反映UNI-K无法OTA升级、导航版本老旧,而类似直接影响用车体验的功能缺失,很难对得起“智能”二字,也将更加轻易地消耗着用户好感。


最后,便是关于价格层面。以新款车型15.49万元起的价格来看,UNI-K并不算贵,对比同价位的合资紧凑SUV来说,有着降维打击的优势。但就终端优惠来说,包括传祺GS8、红旗HS5等车型均有着数万元优惠,而UNI-K终端优惠仅为1万元左右,很难令消费者心动。在“价格战”偃旗息鼓之后,UNI-K或许能找回价格竞争力,但就目前来看,难免处于劣势。


如此来看,UNI-K之所以没能像UNI-V持续畅销,或像UNI-T短暂爆红,不仅仅在于其定位较高,缺乏品牌溢价能力;还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制约,很难发挥出全部力量。从自身角度来看,UNI-K倾注着长安汽车心血,被束之高阁难免有些可惜;但就深蓝S7长安启源A07等中高端新能源产品来看,UNI-K或注定将成为时代的牺牲品,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