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喊了几年的自动驾驶,到底是忽悠还是未来?

  • 作者: 懂车
  • 2023-07-17 23:44
  • 1009

7年前,马斯克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上提到:“再过两三年大家就能看到特斯拉先进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帮助特斯拉Model 3从洛杉矶开到纽约,并且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在马斯克看来,唯一阻碍他的东西不是技术,而全球的法规能不能够快速地与时俱进。

图片

讲真,如果你是一个新势力的狂热爱好者,马斯克当年这段话一定会让你狂热到高潮。次年,国内Model S的车主也逐渐多了起来,而在那个L2都还未普及的年代,特斯拉的AP功能确实让人相当惊艳。

图片

但是,时至今日,我依然没有从这些所谓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中体验到革命性的区别。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些偏差,从5个维度来吐槽一下自动驾驶。

首先是销售端,实际上销售顾问很难向用户去营销这种自动驾驶辅助技术,用户进店以后在试车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受到一个车的空间大小、外观好不好看、配置高不高。但是,用户非常难以体验到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到底有什么魅力。即便你把客户带到城市道路去试驾体验,销售也要考虑到用户对辅助驾驶功能的接受程度,拿捏不好的后果轻则损失一个客户,重则上花基。

图片

第二点我想谈一下普通用户现在到底信不信任,需不需要自动驾驶辅助?

由于工作原因,再加上身边也有第一批特斯拉的韭菜朋友,所以其实我也算是最早接触辅助驾驶的那批人。说实话,我现在很难接受开一台没有辅助驾驶的车上高速,但也仅此而已。因为普通的L2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我的需求,然而大家也知道,现在国内十万出头配备L2的新车你很难找不到。目前绝大部分鼓吹辅助驾驶技术的厂商,真正能把体验做到明显超出L2水平屈指可数。

图片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激光雷达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它非常先进,同样成本也很高,不小心剐蹭到就是动辄五位数的维修费。这种先进的激光雷达你们感觉怎么样?蔚来用冗余来给我们答案。打个通俗的比方,原来自动驾驶套件它已经很强大很安全很可靠,现在激光雷达相当于给它安装了一个额外的非常明亮的眼睛,让它更安全更强大更靠谱了。再说明白一点就是,现有法规允许下的辅助驾驶技术,激光雷达就是一个徒增成本且可有可无的东西。

图片

当然,在一些特定的小概率场景它会更加安全,这点我们不能否认。接下来我就要说的第三点,就是销售端之所以很难推销,用户端其实没有原生的热烈的诉求,本质还是因为这个技术今天的支撑力度是不够。

图片

你坐上一台有自动驾驶先进辅助技术的车辆,你不让它开启它就不主动开启,你要让它开启一键按下去,它也很快开始为你提供良好的服务,舒适的体验,额外的安全保障。可问题是万一开着开着,因为你或者软件的原因出了点问题,它并不需要负责任。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用来形容渣男的话术,你要的它给你,但出事了它不会管你。

图片

也因为技术方面的限制,车企真的没有办法在这件事情上夸下海口,并且承担责任。等哪天有车企站出来,真正白纸黑字地宣称自己拥有某种极度高阶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并且能够把事故率做到接近于0,即便事故发生之后也去承担所有的责任,那又会是另一种局面。

图片

我们都知道主流新势力在辅助驾驶技术方面做得非常好,但你们又知不知道,海外的奥迪A8L和奔驰S已经得到了L3级辅助驾驶的认证?而如果你认真去看他们的宣传页就会发现,角落里有个小字标注着:我们在各个市场的推出时间具体将取决于法规的原因。

图片

聊完了L3的争议性,我们聊第四点就是它的商业化。现在有很多厂家已经开始对自动驾驶辅助技术进行我认为有点激进的商业化,他们把这种高阶技术以数万人民币的价格在行车的时候提供买断的选项,或者在买完车以后单独每个月交个几百块钱订阅费。但在我看来这两种方式都很难达成他们原定的商业化的目标,因为过去几十年这样的营销案例从来没有成功过。

图片

实际上今天你看智能电动车的发展,媒体和厂家吹得天花乱坠,到了用户那里真正把油车换成电车,绝不是因为他支持环保,甚至他们对所谓的软件定义汽车这种胡说的理论也没有任何的兴趣,也不会觉得电驱动比起内燃机驱动在驾驶体验上有革命性的创新。归根结底还是用车成本和车牌指标。

图片

汽车行业的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发明,都是能够持续为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比如说这方向盘助力,再比如自动变速箱、安全带、轮胎、雨刮等等。但我们没见过用户每个月为了订阅这种配置,愿意给厂商交个一千几百块钱。你不把它直接下放给用户,那就永远得不到普及。当然大家都知道羊毛长在羊身上,但逻辑并不一样。要普及就要想办法主动去铺开量,而不是被动地让用户去选择。

图片

再举个很典型的案例,十几年前车载GPS导航的出现,最开始很多的商家也是希望能够收费的,但是后来你会发现有人会定更低的价格,再后来有蛮不讲理的人宣布自己会永久免费。就像理想这样,我是非常同意他们在自动驾驶辅助上的定价策略的,在我看来这个东西就应该免费的让用户使用。

图片

如果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持续消耗的流量导致产生了一些流量或者数据存储的小额费用,我认为这个很合理。但是你指望用户为了这种功能本身持续的付费,或者为了买断它而付巨额的费用,我认为非常难实现。

最后一点我想吐槽一下自动辅助驾驶的产品规划问题。实际上好的产品规划永远讲究的是如何把正确的产品和技术组合推给正确的用户,而不是试图把最好的技术和最好的产品推给所有用户。这点同样也有史可鉴,比如以前的V8和V6大排量发动机,大家都知道它好,但95%以上的中国消费者依然还是选择四缸机甚至是三缸机,只有极少部分对马力有极大追求并且经济条件允许的人,才能得到V6、V8、V10达到 V12这些性能怪兽。它实际上是对用户提出了一个全方位的要求,不光是钱包,所以它注定小众。

图片

在我看来今天的自动驾驶何尝不是如此,一个简单的ACC就像是一个三缸机,一个最基础的L2级辅助辅助驾驶就像四缸机,如果你在谈论的是一个拥有很多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高端芯片的这种超级自动驾驶辅助套件,所有这一切在我看来背后就是大量的成本,那么这些东西需要被买单。

图片

市场上确实需要这么一群消费者,对技术的向往,对体验的需求都高于普通人,并且钱包也允许,那就请让这群人跟这群对应的产品对号入座。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什么?车企恨不得把20万级的新车就在传感器和算力上把自己武装到牙齿,到底谁会为这些事情买单?到底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一台V8V10的发动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