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怎么借助新能源车的风口?比亚迪:掌握核心技术

比亚迪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停产燃油车的老牌车企,也正是从2022年3月份停产燃油车以后,其新能源车迎来飞速发展,并在2022年取得超180万辆的销售成绩,新能源的发展机遇摆在所有人面前,而比亚迪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在销售成绩斐然的同时,口碑也是一路向上,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比亚迪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核心技术。

比亚迪在新能源车方面有三大核心技术,分别是DM-i插电混动技术、刀片电池技术和e平台3.0,这三大技术将比亚迪汽车质量提升了一个大台阶,除此之外,比亚迪还拥有整车造型技术、超柔性生产制造技术、超宽大电池包合装技术、零部件深度垂直整合技术等,真正做到了“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

DM-i超级混动技术: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

比亚迪DM-i技术属于第四代DM混动技术,其DM混动技术可以追溯到2008年,其第一代DM技术采用了双电机串并联结构;2013年推出第二代DM技术,采用了三擎四驱系统,将水冷电机和双离合变速器集成在一起,匹配一台发动机组成混动系统,并在后轴增加驱动电机,可以将车辆百公里加速时间压缩到5s以内;而第三代DM技术在2018年发布,新的DM系统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增加了PSG辅助电机,提升了车辆的动力性能、经济性和平顺性。

那么为什么前三代DM技术没有火起来呢?性能占据了很大的原因,前期的DM系统具有完整的发动机驱动系统,利用发动机剩余功率为电池充电,电池出现问题时相当于一台燃油车,在有电的时候性能非常出色,而车辆没电或者亏电时,车辆变得非常软弱,比燃油版本的车表现还要差,毕竟混动车型多了电池和电机系统的质量。另外DM系统还存在燃油变速箱的顿挫感无法解决、油耗高、噪音高、舒适性差等问题。

作为第四代DM混动技术的DM-i系统,相较于前三代,实现了非常大的技术突破,解决了亏电状态的性能问题,让车辆在有电没电状态下的性能相差无几,将亏电油耗控制在3.8L/100km,亏电状态比燃油版的日系车都要省油。而且搭载DM-i插混系统的车辆在满油满电的综合续航里程超过了1200km,这也让有续航焦虑的消费者放宽了心购买。与此同时,车辆的动力性能也没落下,百公里加速时间在7s以内。

DM-i系统由插混专用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组成,没有燃油车的变速箱,该系统将车轮和驱动电机相连,平时由电机驱动车轮,发动机和发电机相连,根据设定的规则发电,同时当车辆在特定情况(车速超70km/h)时,可以通过离合驱动车轮。相比老DM系统,DM-i减少了自动变速箱,将发动机和车轮解耦,既节约了成本,也提升了舒适性。

为了实现这套DM-i系统的性价比,比亚迪为之研发出既便宜热效率又高的发动机(热效率达43%)、高效率的扁线电机(96%)、高效率的电控系统和刀片电池,虽然新的系统组件性能更高,但是成本却降低了不少,这也让比亚迪有底气将秦PLUS DM-i的入门价格降到9.98万元,如此夸张的性价比,很难不热销。

现在的比亚迪插混车型,除了DM-i以外,还有DM-p,DM-p系统是比亚迪为防止DM-i系统不被认可而准备的托底系统,相较于DM-i来说,DM-p系统多了一个后轴的驱动电机,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毕竟很多消费者对车辆抓地力要求比较高,而DM-p系统作为四驱车型,也填补了这一片市场。相应的也会配备更大的动力电池,纯电续航里程可以更长。

那么DM-i和DM-p怎么选择呢?很简单,不差钱选DM-p;过日子选DM-i。

刀片电池:高安全、长寿命、宽温域、充电快、功率高、能量高

刀片电池的名字来源于它的结构,其电池单体又长又薄、像刀片一样。

刀片电池于2020年3月29日发布,首先搭载车型为“汉”。

刀片电池被人们所熟知是因为在2020年经常看到电动车自燃的新闻,而刀片电池凭借针刺实验而出名,针刺试验是用钢针穿透电池,持续一小时,造成内部短路,而刀片电池在实验中,不仅未发生起火现象,表面温度仅为30℃~60℃。这一实验让我们看到了其良好的安全性能。

刀片电池是一种磷酸铁锂电池,采用的是CTP(Cell to Pack)无模组结构设计,直接将电芯集成为电池包,内部是一堆长96cm、宽9cm、厚1.35cm、重2kg左右的电池单体,这些电池单体像刀片一样,紧密排在一起,并插进电池包。

刀片电池的特点如下:

高安全。通过针刺测试,安全可靠。

长寿命。电池寿命8年120万公里,充放电3000次后电池衰减低于20%。

宽温域。配备高效热泵系统,可以让车辆在-30℃到60℃的宽温域环境下正常工作。

充电快。15分钟能从11%充至71%,相当于15分钟充60%的电量。

功率高。概念功率密度能达到350瓦时每千克,发展潜力巨大。

能量高。能量密度140Wh/kg,未来将提升至170Wh/kg。

比亚迪e平台3.0:高效集成,突破桎梏,助力比亚迪腾飞

比亚迪在2022年9月份推出e平台3.0,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刀片电池、宽温域高效热泵,主打高效、安全、智能、美学,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方面和低温续航等方面不足,并且大幅提升智能驾驶体验。

既然叫e平台3.0,那么肯定有1.0和2.0,e平台1.0是将电机、电控、电池这三电部件平台化,代表车型是比亚迪e6;e平台2.0是电驱动三合一、充配电三合一,采用多合一的电气控制,配备DiLink智能网联,将关键系统模块化,主要搭载在王朝系列车型上。

e平台3.0配备了比亚迪自研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最大行驶里程突破1000km。动力电池直冷直热技术的研发与配备,有效提升了系统的热效率,降低了能量损耗。在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的帮助下,让车辆可以在-30℃到60℃的温度下工作,冬季的续航里程最大可提升20%;全新的电动四驱动力系统,让车辆的零百加速时间缩短至2.9秒;同时该平台还采用了电驱升压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最大可为车辆提供150km的行驶里程。

八合一电动力总成指的是驱动电机、减速器、驱动电机控制器、PDU(高压配电箱)、DC-DC(高低压直流转换器)、Bi-OBC(车载充电器)、VCU(整车控制器)以及BMS(电池管理器)八个模块集成在一起,让车辆的架构更加合理,其前后悬更短、轴距更大的设计方式,让车身的姿态更显低趴,同时车内的空间也得到提升。

点击(最多18字)

在传统的四驱架构设计中,同步电机相对于异步电机来说,空载损耗高80%左右,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亚迪e 平台 3.0四驱架构采用的是永磁同步电机+异步电机的融合设计,让车辆既能有四驱的动力,也能有两驱的能耗。

e 平台 3.0标配的是刀片电池,通过电池车身一体化,正面传力缩小纵梁高度差,让传力更加顺畅,并通过全框式副车架分散传力,使传力路径更均匀。同时平台还提升了整车模态刚度,能够有效抑制地板的震动,改善地板VTF在低频频段10dB的额外振动,整车扭转刚度超40000Nm/°。

e 平台 3.0通过融合横纵向控制、融合驱动防滑控制,从而实现10ms区间的扭矩响应,使车辆在极端工况下依旧保持较高的响应速度。e 平台 3.0采用全新的电机升压充电架构,支持800V高压闪充,从而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150公里”的成绩。

采用比亚迪e平台3.0的车型是比亚迪海豚、元PLUS、海豹。以海豹为例,车辆具有50:50的黄金轴荷比、低质心、低转动惯量,在转弯时,车尾的动作更快,车身的姿态也更稳定,不仅开起来非常舒适,也具备不错的操纵感。

总结

DM-i系统是混动市场公认的省油、好用,长安、长城、吉利等车企均涉足插电混动领域,想要在比亚迪产量不足的时候分一块蛋糕,但是许多用户依旧愿意花时间去等待交车,这也证明了市场对于比亚迪新能源车的认可。

电池作为新能源车非常核心的模块,对于新能源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刀片电池的性能毋庸置疑,其对于比亚的的助力也是非常明显的。特斯拉柏林工厂已经开始生产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Model Y后驱基础版,这也证明了刀片电池的性能值得信赖,同时比亚迪有足够的电池生产力,用以满足其新能源车的生产制造。

车辆架构对于新能源车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新能源车兼顾着发展智能汽车的使命,一款好的架构,可以让车企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用的舒心,而比亚迪做到了,其推出的e平台3.0让我们对比亚迪的架构刮目相看,优秀的硬件设计配合上比亚迪os系统,让比亚迪新能源车不仅在充电、安全、续航、空间等方面表现突出,还更加具有科技性。

比亚迪为何能够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摆脱消费者对其原有的认知,凭借的是核心技术力量,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车企,能够做到今天这样,实至名归。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