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软件不止定义汽车,还能救极星

图片

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合资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形式,而合资双方无一例外都是汽车生产商,用市场换技术通常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而近日星纪魅族与极星成立的合资公司,却为汽车行业呈现了一种很新的形式。

用软件的方式救极星

星纪魅族今年3月8日刚刚成立,由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融合而来,目前主要业务范围涵盖了智能手机、XR技术、自研操作系统、可穿戴智能终端等领域,而 Flyme Auto 车载人机交互软件是其切入汽车行业的快刀。而在新的合资公司中,星纪魅族持股51%,极星持股49%,作为“后来者”,星纪魅族显然有着更大的话语权。

关于这场合资如果打个比方,就好比大众旗下的软件公司Cariad与奥迪品牌成立一个合资公司,既要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最终还要对产品的销售与服务负责。虽然业务范围并无新意,但由一家有着一半科技DNA的汽车制造商去操作,总是要比一成不变的传统方式更值得期待。

后续极星还会把130名极星中国雇员转移到新公司,合资公司将完全取代了极星中国的各种职能。之前的极星中国则是由极星汽车全资控股,负责包括工厂制造、研发和市场销售等业务。

图片

至于为什么要用星纪魅族这样的科技公司来主导极星中国的业务?李书福在签约现场表示,“我希望极星对性能的极致追求精神也能体现在用户体验上,不断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这也是促成极星和星纪魅族集团达成合作的初衷。” 

这个远景与李书福多年来“不务正业”的花费心血布局科技产业倒是非常吻合。星纪魅族董事长兼CEO沈子瑜,同时也是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CEO以及芯擎科技董事长,由李书福布局的这几家科技公司,既打通了从芯片,操作系统,软件架构的设计和开发,再到手机等智能终端的一套完整的生态链路,也成为未来甩开身旁对手的王牌,而沈子瑜则是李书福实现梦想的操盘手。

沈子瑜在签约仪式中表示:“未来为用户提供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的融合体验将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星纪魅族集团的前瞻科技生态布局加持下,极星将在智能出行领域无界延展,引领全球智能出行科技生态。”

但现阶段,在中国市场早已被极度边缘化的极星,哪还有什么承载梦想的能力。借助外力以及星纪魅族的科技基因,用软件定义汽车的方式,赋予极星新的产品特点,快速起死回生才是极星中国此次动大手术的真正目的。

图片

尽管极星产品都是产自中国工厂,但自2017年品牌发布至今,极星从未真正在中国市场上占有过一席之地。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极星在中国市场全年上险量仅为365辆,2021年中国销量有所增长,达2048辆;2022年极星在全球共完成交付5.1万辆,而国内上险数再次跌落到1719辆水平,中国市场销量占比不足4%,微不足道的销量也让极星品牌毫无存在感。相比之下,当小鹏蔚来等新能源品牌月销量跌落到不足万辆时,早已经被舆论肆意唱衰,被形容为“最惨”和“进入ICU”了,而无人关注有时也是一种凄凉。

从财务角度来看,极星虽在2022年通过SPAC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但按照目前的运营方式,要想摘掉亏损的帽子并不乐观。根据财报显示,2022年极星净亏损4.66亿美元,2021年净亏更是超过10亿美元。尽管2022年11月,极星获得沃尔沃汽车和PSD Investment两大股东16亿美元的融资支持,但前段时间极星冻结招聘,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00人的动作仍然被外界解读为“现金吃紧”。

极星曾计划2023年的交付量将达到12.4万辆,但这一数字现在已被下调到了8万辆,极星的长期目标是在2025年达到29万辆的销量。但没有中国市场作支撑,仅靠欧美市场,极星显然是难以实现扩大规模,提升毛利目标的,所以合资公司的首要任务,并不是为李书福圆梦,而是解决极星自身的生死。

图片

目前基于吉利控股旗下浩瀚(SEA)架构开发的纯电高性能SUV极星4已从研发过渡到生产,极星4所搭载的正是星纪魅族提供的 Flyme Auto Core 系统,因此合资公司要闯的第一关,是确保极星4的如期上市以及顺利交付。

“双星”合作,一场双向奔赴

极星要想在中国市场翻身,靠的一定是能够带来彻底革新的新鲜血液,所以在那场发布会上,沈子瑜显然是聚光灯下的主角。但作为一家今年3月初刚刚成立的公司,星纪魅族还需要用时间来证明自己的成色,甚至对于站在星纪魅族背后的亿咖通科技而言,新合资公司的成立也给了其一次宝贵的证明机会。

早在2017年,李书福就与沈子瑜共同创立了亿咖通科技,开始着手布局车联网。当年的沈子瑜虽然只有30出头,但却参是这一领域中难得的少壮派帅才,有过早期的上汽通用安吉星车联网项目经历,后又成为国内最大车联网公司博泰的合伙人。

图片

亿咖通的布局也并不止于软件。2018年,亿咖通还与ARM中国共同组建芯擎科技,打造底层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芯片,早早就为今天的软硬件一体创造了条件。

2018年,亿咖通基于Android系统推出了车机系统GUKI,而吉利品牌的几款主力车型,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数字智能座舱、车载芯片模组解决方案等业务都是由亿咖通提供服务。随后亿咖通又承接了领克01、02、03等车型的车载人机交互系统业务,甚至极氪品牌的首款产品极氪001也将相关业务交给了亿咖通。有了吉利系的鼎力培育,2022年亿咖通实现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完成发展上的关键一步,但对于吉利集团来说,合作的收获并非对等,亿咖通的车机系统并未成为吉利旗下各品牌的优势,反而因为系统卡顿,黑屏,死机等问题影响了产品口碑,极氪甚至为了挽救极氪001智能座舱上的口碑,不得不投入3亿元来更换高通骁龙8155芯片。

2022年,吉利集团又通过旗下子公司星纪时代收购了魅族科技,并成立了星纪魅族。今年3月,星纪魅族发布了魅族20系列手机和Flyme 10手机操作系统也引得了手机用户的普遍好评,但李书福收购魅族看重的显然不是日益萎缩的手机市场,而是希望星纪魅族能够为吉利体系下的个品牌车型提供Flyme Auto车机上层交互系统的定制化服务,让车机的人机交互体验提升到手机级别的水平。

收购魅族之后,吉利集团也终于依托于亿咖通,建立起了一道软硬件一体、全栈的智能化体系。由芯擎科技负责智舱芯片,亿咖通负责开发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底层OS与中间件,星纪魅族负责车机上层交互,这样覆盖全面且多元的前瞻布局,不要说在自主品牌中绝无仅有,在跨国企业也并不多见。李书福也再次在商业格局上展现了不同于其它企业家的远见和魄力。

搭载了第一代Flyme Auto车载人机交互系统的领克08已经完成了面向媒体的首次体验,尽管整体风评正面,但目前还无法证明这波由星纪魅族带头发起的变革已经取得了成功,毕竟媒体评价与最终的用户认可还是有着不小的距离。

图片

作为供应商,亿咖通与星纪魅族在吉利体系内也尚未成为唯一选项。虽然从业务层面来说,吉利系各品牌应该是亿咖通最无阻碍拿下的客户,但有了前车之鉴,那些品牌们并不希望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宝在亿咖通身上。比如领克,一方面在新车领克08身上搭载了Flyme Auto,但另一方面自己也组建了逾千人的智能座舱研发团队,自研了Lynk OS N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并已经推送至领克09车上。领克总经理林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亿咖通与领克自己的团队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择优选用。

极氪、几何也采用了类似的赛马机制,极氪目前同样建立了自己的智能座舱团队,积极自研ZEEKR ARK OS操作系统,几何则直接在M6、G6车型上搭载了华为Harmony OS系统。

以资方的形式进入极星,让星纪魅族摆脱了纯粹的Teir1供应商身份,可以更加系统深入的参与到极星车型智能化系统的开发中去。“尽快让极星能够本土化,并且在中国智能化软件优势下推动极星产品的发展。”沈子瑜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到,按照他的规划,第一步会用 Flyme Auto 基础研发 Polestar OS ,而今后 Polestar OS不仅会在中国使用,全球其它市场 Polestar OS也会替代掉原生安卓车载系统搭建的数字化信息娱乐平台。

图片

如果从局外的视角来看,这场“双星”合作更应该是一场双向奔赴,也是吉利体系之下的最优解。

极星急需依靠外力,注入新的血液,解决自身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盘的生死问题,而星纪魅族与其身后的亿咖通所扮演的也绝不是救世主角色,他们同样需要极星。星纪魅族与亿咖通需要一个有更高自由度的发挥空间,充分落地自己在智能座舱方面的技术实力,只有打出了优质样板,才能重新赢取吉利系各个品牌以及沃尔沃、smart路特斯宝腾等吉利生态品牌的信任,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吉利集团羽翼的呵护,成为领军汽车智能化的科技企业。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