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理想的智能驾驶不理想

“连轮胎都是你家发明的。”

6月19日,当面临着质疑理想没有技术,不少技术都是跟随友商的质疑时候,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上似乎又有点“情绪失控”了。技术先进性——这是理想的软肋。因为使用了增程技术,该技术此前一直被业内认为是落后技术,理想一直想证明增程不错。这在与大众长城等的口水战中就可以看出。最终理想以市场表现作为基础得出成功塑造了一个重要观点:技术没有优劣,只有适合不适合。

但技术真的没有优劣吗?当然不是。尽管销量不错,但在新势力中,理想一直被外界认为没有核心技术,比如蔚来有换电、有创新的智能交互,而小鹏则敢与特斯拉叫板的智能驾驶,这两者都有其最强大的技术标签。而反观理想,它的核心技术——被认为是:彩电、冰箱、大躺椅。这也成为目前业内群嘲的对象。

确实,即便在月销逼近3万辆的时候,但理想似乎仍然没有拿出过像样的创新技术——至少没有印象深刻的新技术。而技术进步,则是行业对新势力最大的期待。那么,理想究竟有没有技术?在6月17日,理想举行了其首个科技日,显然想尽快地刷新其品牌形象——这是理想在进入纯电这个市场上必须面临的考验。相对于增程这种走捷径的方式,纯电市场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在这次科技日上,理想的确展示了其“新技术”,总结来看主要如下:

1、自建5C超充网络,实现充电10分钟,增加续航400公里。

2、发布自动充电设备,在理想超充站可实现视觉识别,自动泊车,自动充电,自动结算,全程无需下车。

3、语音交互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升级,精准度和执行力提升。

4、最重磅的是理想发布城市NOA辅助驾驶功能,预计6月在北京上海启动内测。此外,理想还发布一个通勤NOA,跟小鹏XNGP通勤模式一个逻辑。简单来说就是在固定线路让车辆训练数据,可以快速激活NOA。

5、理想发布首款纯电车正式命名为“MEGA”,这是一款纯电MPV,售价超过50万元。

MEGA的名字被人戏称为“make ev great again”。李想在现场放言,随着纯电车型以及2024年理想L6的交付,要在2024年实现总销量超过BBA(奔驰宝马奥迪)。从销量上来看,BBA占据了豪华车绝大部分市场,以2022年的销量来看,奔驰2022年在中国销量为75.39万辆,而宝马为79.2万辆,奥迪为63.5万辆。三家的总销量超过200万辆,占据了70%的豪华车市场。那么,仅凭理想一家就能超越这些百年老店?

这个问题暂且不去做判定,毕竟这也是未来的事情,任何的可能性都存在。但毫无疑问的是,BBA这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一年营收就超过万亿元,不会坐以待毙的。而另一个判断的问题是,理想的科技日到底有什么科技?在技术上,到底是外界污名化了它,还是虚有其表,仅仅是一个组装工厂?

科技日技术含量如何?

出人意料的是,在理想这次公布的所有技术中,几乎都引发了外界的质疑。不少人对此发难,此处也不再一一详述。大致来看,之所以这些新技术会引发争议,在于技术含金量和原创性问题。其中,800V高压纯电、5C超充网络等都是当前提升补能速度,解决纯电车型续航焦虑的技术,但都算不上理想“独创”的新鲜技术。

比如800V高压涉及到的是三电系统的升压,目前不采用换电方案的车企基本上都已经普及该技术。5C超充网络技术,指的是理想将快充技术提升到了5C,且将加大超快充设施网络的建设。虽然目前多数车企普遍发布的是4C快充,但是也有部分车企已经做到了8C,比如巨湾技研在今年6月发布的凤凰电池已经可以实现在全天候(高低温)条件下均如常运行,并在300-1000伏不同电压平台上均可实现最高8C极速充电(0-80%充电仅需6分钟)的能力。

而且这本质上是电池的核心技术,但理想目前并不自研电池电芯,其采购的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至于快充网络的建设上,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理想已经落后于其他新能源车企。所以这两项与其说是理想的创新,不如说是在补齐理想告别烧油之后,向真正的新能源车企转型的技术补缺。

在这些技术中,城市NOA辅助驾驶功能无疑是最重要的技术。按照理想的规划,其城市NOA本月在北京上海开启内测,通勤NOA下半年开放。并且强调理想的智能驾驶技术是“中国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NOA系统”,主要是通过三项技术迭代实现:第一,使用NPN特征和TIN网络增强BEV大模型,做到不依赖高精地图,识别万物;第二,使用模仿学习让规控算法做出更加拟人的决策;第三,全自动、全闭环的训练平台支撑大模型持续进化。

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技术的宣传上再次强调了“中国首次”以及“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概念,从营销的角度确实是一次技术上的加分,但是从目前媒体试驾的体验上来看,技术的体验上还是存在场景上的缺陷;比如在避让行人和电动车时经常出现重刹,导致用户体验不好;甚至经常出现跨越实线或者压线避让,在发布会当晚的演示视频中也出现过压双黄线的演示,拿交通违规来做宣传卖点的车企,理想应该是行业首家;还比如在环形路口没有及时躲避越线出环岛的车辆,差点引发事故等。

有人戏言,类人驾驶就是会和人一样违规驾驶。另外,当前汽车行业对于智能驾驶技术在感知层面似乎已经达成了“重感知、轻地图”的共识,“无图”成为智驾体验越好的潜台词,但大多数车企们也仅仅只是宣传“不依赖”高精度地图,而不是完全不用高精度地图,也不是所谓的无图方案。目前国内厂商普遍采用的方案是“有高精地图就用,没有高精地图就用视觉,但是会限制部分功能”。国内城市智驾体验相对较好的华为和小鹏基本都是采用这种策略。

从目前的技术角度来看,完全不使用高精度地图来覆盖各种驾驶场景,技术难度与资源开销奇高,一个复杂的十字路口就足以让大多数智驾团队挠破头。

智驾车辆靠实时感知顺利通行十字路口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去年AI Day上,特斯拉给出了答案——特斯拉团队专门训练了一个参数量达到7,500万的神经网络“Lanes Network”,这个模型在运行时大约会占用计算平台峰值算力的10%,其作用只是“让车辆弄明白面前每条车道到底通向哪里”。

而且纯视觉方案还需要排除路口各种灯源的干扰,顺利识别到红绿灯的信号,如果是在雨雾或者下雪天气,难度则进一步提升,消耗的算力资源更大。而有高精度地图的辅助,会简单很多。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各大厂家的智能驾驶技术都没有完全做到无图,区别都是在依赖地图的轻重程度,使用搭载成本更低的“轻量化”高精度地图或许是当前车企提升智能驾驶技术体验的更好解决方案,无图会让应用场景大大受限。

至于李想在微博反复提到且引以为傲的NPN(神经先验网络)技术,只能说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话术。暂且不说是不是升维打击了以依赖高精度地图为基础的自动驾驶技术,但就理想汽车当前自动技术实际的测试来看,在感知层面它既没有表现得比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技术更可靠,功能性上更好。所以现阶段不好用李想可以说成是模型训练还不成熟,但是它是未来的方向,毕竟特斯拉的神经网络“Lanes Network”珠玉在前。

另外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国内AI的开发环境,以及当前各种ChapGT的模仿热,国内科技圈和互联网圈在大模型领域的发展尚且都还不够成熟和且没有达成明确的共识,对于一家没有相关底蕴的汽车企业又能有多少期待?尽管理想反复强调它在这个领域的优势是拥有几十万车主的行驶数据作为大模型的基础,且未来会更多,但是我们知道这依赖的是AI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且要投入巨量的资金来反复训练和升级。

总之NPN的未来或许很丰满,当现实可能依旧很骨感。这还需要继续努力。

智能驾驶能力到底如何?

在2021年4月李想在微博上表示理想汽车在2022年智能驾驶技术可以和华为、特斯拉正面较量。包括其产品宣传中多次强调BEV检测算法、跟踪算法等已经是世界第一或者行业领先等。但是截止到2023年,理想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现状却是屡次因为发生安全事故而遭到投诉。比如2023年6月9日,在S14杭长宜高速上一辆理想L9在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的过程中,以120km/h的时速追尾了前方一辆变道的大货车。

对此理想的回复是:“(理想L9)在距离大车很久的时候就提醒了用户要接管,要手扶方向盘。警示标识亮起的时候,还有声音的提示,但是用户都忽略了,可以推测用户注意力不集中。理想汽车已明确向用户告知《理想L9辅助驾驶系统用前必读》。该文件在‘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辅助’的第4条载明:功能可能无法对近距离或快速切入本车前方的车辆做出及时的制动和减速。在‘前方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的第1条第2句载明:对于移动的货车和小车,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在车速8-100km/h工作。涉案事故发生时,车辆行驶速度已经超出车辆辅助驾驶自动紧急制动的工作范围,驾驶员因未按告知内容操作引起交通事故。”

而这样的事故在今年1月份也发生过,微博网友理想L9车主@歪歪歪歪大叔和知乎网友@火热 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一方面是,李想个人和理想汽车吹嘘着智能驾驶技术在各个角度的行业领先,另一方面,其当前的智能驾驶功能连高速最基本的使用工况都不能覆盖,要知道国内大多数高速公路都是按照120km/h来限速,甚至能允许20%以内的超速,而理想的高速NOA却仅仅只能覆盖8-100km/h的工况。

现阶段高速的辅助驾驶技术,特斯拉、华为、小鹏都比理想更早地实现了覆盖各种高速速度下的驾驶工况,理想现阶段的智能驾驶技术不仅落后于头部的新势力,而且技术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进入到2023年,华为、小鹏的城市辅助驾驶都已经陆续落地,比如笔者在今年3月就在深圳试驾了搭载华为城市NCA的阿维塔车型,小鹏也率先实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国内道路交通最复杂城市的城市智能驾驶技术落地。从功能性上相比华为、小鹏,理想的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几天在网上流传比较广的一张对比图来看:

而之前,李想在今年的1月28日,也就是节后开工的第一天,理想汽车CEO李想发布了致全体员工的内部信。其中提到:“我们相信2023年软件2.0的技术产品落地将在中国正式开启,在最重要的智能电动车领域,基于BEV感知和Transformer模型,实现端到端训练的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不依赖高精地图)会在2023年底开始落地。”从这封内部公开信的时间来看,理想汽车最快也只能就在今年年底发布城市NOA技术,已经落后于友商,也比李想2021年微博划定的时间点晚了一年。

此外,在今年四月份,理想汽车就在各个渠道宣传其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理想AD 3.0,其中宣传视频中就存在着虚假宣传的嫌疑,比如视频中这个场景,其宣传为纯视觉的智能驾驶技术,但是实际场景中,这辆车在视线被护栏遮挡的情况下还能“视觉bev感知”车道线,这显然这不符合物理常识。这个视频不仅出现在理想官方微博上,也出现在今年北京车展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发布上。

而且还有友商和网友在网络上进一步指出,理想当前的BEV是拿高精度地图渲染,模拟BEV道路线抖动做出来的,并不是纯视觉技术方案。当然,这是否是真的还不好说,毕竟理想也没有回应。

结语

综合来看,理想汽车目前还没有技术护城河,需要快速摘掉没有技术的帽子。理想之前确实是抓住部分家庭用户的需求,促成了其销量的持续攀升,但同时这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技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包络增程这种行业内最基础的混动技术。理想当前销量上的高歌猛进更多是源于路线选择的正确和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定位。

现在,理想现在的销量表现也冲击了一个重要的行业规律:技术赢得市场。这也是此前汽车行业中,不少车企努力奋进的方向。当然理想的模式能否持久,要打上一个问号。一年前,在理想L9发布的第二天,小鹏汽车掌舵人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上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非快销品行业、2c非保护领域,有哪个好产品是靠精准定位,在中期或长期可以获得优势或壁垒的?”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都知道,这说的就是以家用奶爸为主的定位。这个问题至今,随着小鹏的销量下滑和理想的销量上升,似乎在证明技术不技术的根本不重要?比如理想ONE的底盘直接照搬汉兰达,逆向开发了一个智能版。而相反此前一个阵营的小鹏和蔚来,完全早已经走上了正向研发,其研发投入也大幅度超过理想。并且作为新势力,这两者是仅仅生产纯电汽车。所以,这一切,似乎又是一个悖论。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曾经争议的话题:“技工贸”还是“贸工技”,这种选择决定了企业的未来的走向和命运。而理想会走向哪里,也关乎其是一时的小幸运还是掌握了诀窍走上了快车道。不过顺便说一句,正如哪吒CEO张勇所言,不管发展的如何,也不能在自己发展好的时候踩踏别人。这真的没品。另外,也如同何小鹏所言,目前还没有一家新势力能够说上岸,未来的变数还很大。

标签: 理想L9 驾驶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