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热评长城举报比亚迪事件:“放管服”改革和看不见的手

说说长城举报比亚迪事件背后的几个隐藏信息,尽量从就事论事的视角看这个事。不带立场。

5月25日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的两款重要车型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因为使用了常压油箱,或导致排放不达标。这事在汽车圈引起了非常严重的争吵。不过长城发布的声明并没有透露两款车的测试细节,反倒是被举报的比亚迪通过关系拿到了举报材料,透露了相关细节。

根据比亚迪的回应,指出,长城向中汽中心送检了比亚迪的上述两款车型,比亚迪认为,这个测试由长城送检,而不是第三方送检,不合规;其二,比亚迪认为测试流程不合规,应该磨合3000公里后再检测,而长城这次送检的两款车行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比亚迪认为这个检测报告无效;第三,比亚迪认为这是不正常竞争。

随后,比亚迪又在互动平台回应,称PHEV插电混动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就是采用高压油箱——根据公开信息,除比亚迪外的其他绝大多数品牌采用了这个路线;比亚迪则采用了另一种路线,这种路线能够做到:“EV模式下,发动机能灵活启动进行脱附,故配备常压油箱也可满足蒸发排放的法规要求”。比亚迪言外之意是只有比亚迪掌握了这一技术。

外面关于这次事件的技术分析有很多。公开信息显示,比亚迪后续上市销售的车型将全部采用高压油箱,针对这事的真伪,我们咨询了比亚迪公关部相关人士,对方未予回复。这里存疑。

聊聊这事后面的几个隐藏信息。实际上看到其他平台上也有博主提到了部分“隐藏信息”,和我们的观察点有重合,我们试图看得更远一些。如有不对,请读者斧正。

隐藏信息一:这事到底有没有立案?

根据长城汽车官方声明,“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该案的立案及处理进展”,从这句话字面意思看,大部分人理解是没有立案。我们也咨询过长城汽车公关部相关人士,对方仅以笑脸回复,不置可否。

一件这么重大的事,并且由中国数一数二的车企提出来,并且是关系到几乎全人类都十分关注的“环保”“碳排放”问题,如果有司竟然不予立案,这背后的原因就十分值得推敲了。

根据长城汽车在声明中提到的“法律依据”——《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从条文看,长城汽车明显引述的是2010版——一部13年前制定的法律,其中规定了有关部门受理这类“案件”的时间:7天必须决定是否予以立案(即将于2023年7月1日生效的新版改为了15天)。但长城是4月11日举报的,到5月25日发声明,已经过了40多天。

也就是,完全存在一种可能,长城是举报了,但有司不予立案,最后长城无奈,开始公开发声明“维权”,把问题抛给社会。实际是给有司压力。所以这里的焦点已经不仅仅是比亚迪有没有作假的问题,而是有司会怎么处理这件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隐藏信息二:到底这事归谁管?

从长城汽车公开声明看,有三个部门被“点名”,分别是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而根据长城汽车提到的“法律依据”——《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这部法律归生态环境部管,因此可以理解这事主要归生态环境部管。

那么问题来了,比亚迪两款涉事车辆均上市于2021年3月,距今已经两年多。根据国家相关法规,企业生产车辆必须向工信部申报,工信部核发生产许可证,环保部门给发环保方面的许可证。作为两款已经上市多年的车型,国家部委早在两年前就颁发了“许可证”“合格证”,但长城汽车认为不合格,意味着这要倒算,这事难度很大。长城这颇有点“维权”的意思,大家知道咱们这里维权不容易。

根据公开信息,我们了解到《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是一部“下位法”。所谓下位法,指的是在法的位阶中处于较低效力位置和等级的那些规范性文件。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的规定相抵触。也就是,长城汽车的主张,能从法律层面获得的支持效应,很可能极为有限。

隐藏信息三:长城有没有夹带私货

对比比亚迪和长城汽车今天的行业地位,比亚迪2022年销量186万辆,妥妥的中国第一,并且新能源占比高达99.7%,其无论是刀片电池,还是DM-i超级混动,都代表了中国最强的科技竞争力。并且2023年这种趋势还在加剧,继续碾压海外品牌在华合资企业。中国汽车产业能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并且真正走出国门,成为全球品牌,比亚迪是目前最值得国家托付的民营企业。大家知道比亚迪之前,包括像阿里、腾讯、字节跳动、大疆、华为这样的私营企业,已经把业务做到了全世界,靠自己的产品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比亚迪很有可能是下一个,并且是在百年来中国从未超过西方的汽车领域,这样的好苗子,从国家层面来看,没有人希望这样的企业被搞趴下。民族大义面前,即便比亚迪有一些瑕疵,很多消费者可能也愿意容忍。

而长城这边,2022年销量也有106万辆,并且连续7年超过了百万辆。另外长城汽车也有自己的动力电池业务——蜂巢能源,以及自己的混动技术——DHT柠檬混动。但相比之下,长城2022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也仅占到约12%。并且2023年长城的情况并不好。这样一家企业,在无论纯电,还是插混业务,都在和比亚迪的竞争中全面落了下风。此刻长城演出这样一出举报竞争对手的戏,会不会存在夹带私货的嫌疑呢?恐怕这样思考的人大有人在。

我们的问题是,且不说长城是不是夹带私货,如果通过技术手段,确实能证明比亚迪排放不达标,但有司竟然不予立案,这种做法是不是真的公平呢?而一个市场是否公平,又或者只对头部企业公平,对海外企业公平,对弱势者多少有点忽视的话,这样营商环境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健康发展吗?相信这是很多业内人士正在考虑的问题。

从此次事件的结果看,包括理想汽车CEO李想岚图汽车CEO卢放,都第一时间站出来“声援”PHEV车型的高压油箱路线,意味着比亚迪的“低压油箱”路线在业内确实评价不高。不过比亚迪针对这种被“围攻”的情况,再次发布声明称愿与整个行业共享其低压油箱路线,但这个做法是不是能获得有司的支持,还需要有司表态。

隐藏信息四:中国“放管服”改革已到深水区

最后我们来考虑一个更长远一些的问题:之所以在2023年这样的年头,发生了长城举报比亚迪这样的事,或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放管服”改革来到了深水区,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绝对是好事,所有企业都应该感到庆幸。

根据国家对“放管服”改革的定义,“放管服”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主要是指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中的“管”,指的是“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还给市场和社会,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住、管好,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2017年的评论文章《打开市场活力之门——深化“放管服”改革述评》指出,“政府转变职能,关键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从这角度来看, 无论是长城说的“低压油箱不环保”,还是比亚迪王传福说过的“三元锂电池”不安全,本质上都属于“市场的事”,既然是市场的事,就该由市场来解决,而不是有有关部门“一罚了之”“以‘管’定性”。反倒不如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市场,让市场去抉择,去自我修正。

譬如当王传福公开提到“三元锂电池不安全”的问题后,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关部门一“管”了之,一“罚”了之,或一“限”了之,而是最终由市场进行了选择。事情的结果是,自那以后,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并最终超过三元锂电池市场份额。而继续坚持搭载三元锂电池的车企,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下,则不得不进一步加强电池安全,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譬如广汽埃安开发出了“弹匣电池”,上汽开发出了“魔方电池”等等。

长城举报比亚迪事件同样如此。如果最终证明这只是路线之争,要么大家都采用高压油箱,要么最终比亚迪在压力之下进一步迭代升级,证明“低压油箱”路线的有效性,最终大家一起达成了促进技术和产品进步的目的,惠及普通消费者。

写在最后:

如果我们登陆生态环境部网站,我们不难找到新修订的《生 态 环 境 行 政 处 罚 办 法》。相比老的版本,这一版本最大的改变就是新增了“第十四条【不予处罚】”的条例。这条【不予处罚】的条款显示: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生态环境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生态环境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等。

根据专家的解读,这部法律新增这一条款,就是为了避免国家机关“管”得过多过严的情况,从而达到激发市场活力的最终结果。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其他“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法规上不难找到案例,比如今年4月海南省发布的《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也明确提到,“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能不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这同样属于政府职能转变,针对不该管的事务做到不管,优化营商环境的范畴。而这个法律规定实际来自最高检,来自国家层面,海南等各地均在近年来主动强调并反复落实。

从这个方向看,相信我们汽车产业的营商环境也正在遵循这一策略,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市场的“无形的手”进一步发挥作用。此次长城举报比亚迪,事实上就是由长城挥动了“无形之手”,最终其能够取得的市场效应,一定会大于国家机关出面“监管”所能达到的效果。——当然这事的前提依然是,需要监管部门认定这不属于“监管层面”而是属于“市场层面”的事。

在这种思路之下,我们大胆揣测,长城举报比亚迪这事最终有司不会立案调查——这也符合有司不予立案的初衷。事实上,有司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的原则,也没有违背公平的原则。他们也很清楚自己将来会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路程中扮演的角色。这是我们的初步观察,最终结果要靠时间来检验。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