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理想,为何总在“识别”时栽跟头?

设想一个场景:当你摩拳擦掌满怀期待准备体验一把2023年的智能汽车究竟有多智能的时候,你的智能出行小伙伴莫名其妙开始减速直至刹停。你不明所以,但为了继续驾驶,你不得不进行人为介入接管。

事后你越想越不对劲,于是联系客服,想要一探究竟,想要弄明白究竟是自己知识水平有限,还是你的小伙伴出了问题。沟通后,得到的结果是,刹停,是因为小伙伴将前方的广告牌上的人识别成了真人。

一次令人匪夷所思且哭笑不得体验。这样的体验,近期就出现在一位理想L7的车主的身上。

来自四川的时先生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则视频,视频中,在前方道路上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时先生驾驶的理想L7的车速突然从时速80公里降到20多公里,最后刹停。

事后联系理想汽车客服,客服先是表示“是因为激光雷达把广告牌上准备起跑的人物,识别成了在路中间的真人,所以才紧急刹停。”

随后,客服还表示:“激光雷达有一个视觉感知的效果,识别广告牌刹停这种情况也要看当时的用车环境,具体原因需要工程师做分析诊断。”

基于此次乌龙事件,网络上再次掀起关于“智能驾驶=智障驾驶”、“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的嘲讽和质疑。但重申现阶段智能驾驶仍未到达驾驶者可以彻底躺平、全权交由汽车自己看着办的程度,无论是对于丰富消费者关于智能驾驶的认知,还是敦促车企完善智能驾驶的表现,都是无益的。

“幽灵刹车”现象,不止理想L7出现过。比起简单粗暴的群嘲,透过此次事件,我们更需要知道理想L7的智能驾驶还存在哪些不足和可以进步之处。

根据车主发布的视频,我们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车辆的双闪处于激活状态,ACC自适应巡航功能图标为灰色,也就是并未开启。因此,错误识别后刹停,极大概率是车主驾驶的这台理想L7开启了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

通常,该系统的触发流程是:车辆搭载的感知硬件探测到车辆前方一定距离内存在障碍物或者车辆,而后感知算法将障碍物和车辆之间的距离与安全距离进行比较。若距离小于安全距离,车辆就会开启警报灯即双闪,如若驾驶者未进行人工制动,AEB系统便会自动启动,减速、刹停。

简言之:感知—比较—系统启动。

了解了AEB系统的工作原理后,结合时先生的乌龙事件,这台理想L7将广告牌中的人物识别为真人从而紧急制动,AEB系统的误触发,问题就出在感知环节。

根据视频,时先生所驾驶的理想L7的具体车型版本不得而知。根据理想汽车官方发布的消息,Pro版本和Max版本的理想L7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并不相同,分别为AD Pro和AD Max。

这两个不同的系统在感知硬件上也有差别。其中,AD Pro智能驾驶芯片为地平线征程5,感知硬件包括了一颗800万像素摄像头、9颗200万像素摄像头、1颗前向毫米雷达波和12颗超声波传感器;AD Max则采用了两颗英伟达Orin-X芯片,感知硬件包括1颗128线激光雷达、6颗800万像素摄像头、5颗200万像素摄像头、1颗前向毫米雷达波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

从硬件上来说,即使是AD Pro,算力和感知硬件丰富度也是不算差的。

但正如黛玉扛着青龙偃月刀也不能像关公一样大杀四方,硬件有没有和硬件能带来怎样的实际体验之间,还差着相当距离。

此次事件中这台理想L7将二维图像识别为三维真人从而误触发AEB,首先并不是想像客服所说的那样“激光雷达有一个视觉感知效果”。根据相关分析,现阶段的激光雷达在探测识别是带有空间信息的,也就是说是无法识别平面图案的。因此将2D错判为3D,激光雷达并不背锅。

简言之:此次事件中,激光雷达很可能并未参与其中或起到实质性作用,误判要由摄像头负全责。

即便客服所言不假,激光雷达参与其中,在识别的精确度上,理想L7仍旧亟待进行算法优化。

误判导致紧急刹停的情况不算罕见,这台理想L7真正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方在于所犯的错误太初级。

与更早些时候一台理想L9在无人陵园内却显示汽车周围存在行人不同的是,彼时理想L9错判的原因在于将墓碑这一三维实物误检为人,时先生的理想L7则是将完全平面的事物错判为人。

这其中,激光雷达为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连智能驾驶初级的AEB系统都无法正确运行,那么激光雷达是否有配备的必要,或者说,是否存在堆料嫌疑?

对于理想L7识别的灵敏度,我们予以肯定。然而消费者并不能用“用力过猛总比不用力”或者“错误识别总比不识别然后直接装上强”来自我开解,因为高速上紧急刹停后若造成追尾事故,即便未形成人员伤亡,后车也需要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

换句话来说,面对灵敏度有余精确度不足的智能驾驶识别能力的汽车,即便我们可以选择容忍或者不买,但我们无法选择在高速上驾驶时前方不出现一辆这样的汽车。

在理想汽车官网上,关于AEB,官方是这么说的:

“开创了行业内首个融合激光雷达的AEB功能,能力拓展到不规则障碍物和夜间场景,保护车内家人和其他车辆、骑车人、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配合智能自适应LED大灯,夜间行驶更安全。”

同时,品牌官方也明确表示“AD Pro 和AD Max 都拥有强大的AI视觉感知能力。自研的纯视觉AI感知能力和BEV鸟瞰算法,为驾驶和出行提供全面智能的安全保护。”

经过此次误判事件,“融合”的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自研的BEV鸟瞰算法显然也存在明显不足。

尽管理想汽车可以像陵园乌龙事件中那样,可以通过后续的OTA算法优化,提升广告牌出现场景下的识别精确度。但消费者没有义务以身试险为品牌给予再一次的机会。

如此初级的场景,为何不能在开发阶段就考虑到?如此低级的错误,还需要让消费者倒逼才能予以纠正么?

需要提高的不止是品牌的算法识别能力,还有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理想L9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