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没有增加成本的碳罐吸附模型,真能通过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吗

最近关于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的问题大家都讨论得非常火热,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技术路线。而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比亚迪的混合动力车辆控制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通过建立碳罐吸附模型来解决蒸发污染物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工作原理。

比亚迪的碳罐吸附模型

我们翻阅资料发现,比亚迪在2020年06月18日就申请了名称为发明名称为“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的专利(公布号为CN 113815599 A),主要是通过燃油自身特性做的一组碳罐吸附模型,根据其碳罐的吸附量来决定解决方案。在高温工况下,汽油挥发压强增大形成正压,而我们清楚正压需要泄压,那么这些汽油就会被压出被碳罐吸附。但在低温工况下,油箱内的汽油挥发蒸汽会凝结出现负压,负压会通过油路管道找平衡,这时就会把吸附的部分挥发汽油,从碳罐再送回油箱。当然,一旦超过设计值,那么就会超过碳罐吸附模型,启动发动机进行碳罐脱附。

通过原理我们再来看这套技术方案,它的优势是在于能够在不增加零部件等硬件成本的情况 下,在未启机时也能够预估碳罐吸附量,并且在趋于饱和之前启机脱附碳罐。这套模型包含环境平均温度、昼夜温度差、油箱油位、车辆上电间隔天数等因素,通过这些因素推导出昼夜吸附量,进而计算出碳罐的饱和时机。而根据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的F.1中蒸发污染物、整体控制系统、非整体控制系统、非整体仅控制加油排放炭罐系统以及炭罐丁烷工作量要求,因为碳罐在饱和之前就已通过内燃机启动进行燃烧,所以不存在蒸发污染物过放的机会,因此可以完整满足F.1的规范要求。

那么从消费者角度,该如何看待这项技术?

作为普通消费者,这项标准对于我们属于无明显感知的类目,但是在安全性、使用成本以及环境保护层面与我们息息相关。首先说安全性,在汽车百年的进化长河中,金属油箱被树脂油箱替代不无原因,因为金属氧化生锈、碰撞易产生爆燃等特性,使得大量的树脂油箱慢慢替代了金属油箱。而比亚迪则是通过技术来实现,高安全性、高经济性且成熟度高的树脂油箱应用。

而我们可以仔细分析比亚迪的产品设计规划可以看出,比亚迪擅长把一些常规且成熟的技术/模式,通过技术升级应用,让消费者通过更加具有性价比的价格,可以获得越级的产品体验,而这种以技术为驱动力的生产经营模式,往往会成为市场上其他企业的梦魇。如果对手堆优秀配置则成本下不来,减少成本投入则产品力不足,这就是对手们的死亡循环,9.98万元的比亚迪秦DM-i就是个非常明显的案例。

而对于车主使用层面而言,比亚迪DM-i的这套碳罐吸附模型,让喜欢用纯电的PHEV车主得到了安全保障,经济、安静、动力都要比传统燃油在同水平下绝对占优。而长时间使用纯电行驶时,六天左右会短启发动机,同时达到碳罐脱附、发电以及润滑的作用,没有浪费能源也让发动机得到了保护,既高效又合理。

总结

比亚迪通过汽油自身原理设计出碳罐吸附模型,其实是2020年就已经推出的专利技术,这样既能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性还能降低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更高的效率与更低的成本,这本身就是比亚迪擅长的造车理念。从销量来看,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基本全面霸榜,这些车型的产品力与性价比,就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类似“碳罐吸附模型”的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量变引来的质变结果。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