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降价潮没了,内卷潮却愈演愈烈 汽车市场正在淘汰一些品牌?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听风吟】5月18日,岚图追光发布全新配置包和权益升级方案,车型配置简化为标准续航版和长续航版两个版本,限时开放7.2万元选装包的免费选装;同日,比亚迪汉DM-i改款(冠军版)上市,准入门槛进一步下探,顶配车型价格相比现款也有所下调;几日前,哈弗枭龙MAX上市,将四驱SUV拉到了18万以内,更早之前广汽丰田雷凌锋兰达也开始将部分辅助驾驶功能全系标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国内汽车市场似乎有了一些变化,一些可能正在影响车企以及消费者的变化。“说好不打价格战,结果产品一个比一个好,价格一个比一个低,掀完了桌子,掀地板”,一位资深汽车媒体人对《道哥说车》编辑说了他对今年汽车市场的看法。而编辑向一位在主机厂从事产品推广工作的人员询问对今年车市的印象时,其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那肯定是卷啊,新出的产品都在打性价比”。


似乎从今年3月由东风系品牌掀起的价格战之后,车市的确没出现过大范围的跟风降价,但内卷程度并未因此减少多少。有些产品选择赠送权益,有些产品选择在改款的过程中降价,有些则在不提价或低价的同时拼命堆产品力……所谓“价值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不过,汽车产品的过于内卷对于车企来说或许也存在巨大的危险,当“掀桌子”都没人理,当卷得自己受伤的时候,后果是什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道哥说车》编辑表示,汽车行业内卷加剧将迫使一些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盈利能力差的汽车品牌退出市场,从而加快行业洗牌,优胜劣汰之下得益的将是一些头部车企。


价格战后的新竞争特点 卷就完了?


今年3月由东风系品牌掀起的价格战彼时让人瞠目,这之后“价格战”似乎并没有消失,反而以另一种形式留存了下去。从最近汽车品牌以及新车型的动态来看,卷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只不过大家选择的方式并不一样。


从岚图追光的调整来看,岚图追光的车型数量由三款缩减至了两款,仅保了留标准续航版及长续航版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32.29万元和38.59万元,不仅降低了车辆售价降到40万元以内,更限时开放7.2万元选装包的免费选装,辅助驾驶、空悬等配置均包含在其中。仅从权益调整来看,岚图追光的做法属于典型的“增配不增价”,而对应的效果也就是岚图追光的“性价比”更高了。



从比亚迪汉DM-i改款(冠军版)上市,车型售价来到了18.98-24.98万元,相比现款车型,入门车型直接优惠了2.8万元,顶配版本则最高下降了4.2万元,尽管入门版车型一些配置相应取消,但标配了FSD可变阻尼悬架系统却仍是在强化产品的性价比。又是典型的“增配不增价”,继续强化了产品的性价比。



而另外一些品牌或者说车型也在从技术上达到类似效果,长城汽车此前发布Hi4电四驱技术,让四驱SUV车型哈弗枭龙MAX的售价来到了18万以内,成为了20万元以内少有的四驱SUV车型,并且在其他方面也并不算弱势。似乎曾经国产品牌用尺寸、配置“降维打击”合资车型的做法又再度流行了起来,只不过这次的范围更广,毕竟无论是广汽丰田的雷凌、锋兰达还是别克的E5等车型似乎都走上了这条路。


相关从业者对此也深有感触,“如果你想减肥,来我们这就行,保证有效果,不只产品卷,人也在卷”,某品牌车型产品负责人对《道哥说车》编辑如是说。


卷的根源在哪?会造成什么后果?


“内卷”一词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解释: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说白了,就是努力的人多了!放在汽车行业中就是“努力的车多了”。


那么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种现象又何以在今年的环境下进一步被“发扬光大”?张翔指出,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且品牌太多了。前几年国内车企疯狂扩充产能,想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份额。今年以来,如特斯拉等头部车企带头降价更是逼得一些弱势车企不得不降。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我们知道疫情三年期间国内汽车行业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2022年国家对汽车行业的复苏给予了很强的支持,典型例子就是去年6月开始的购置税减征以及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期。在张翔看来,过去一年国家出台了不少有力的刺激汽车市场的政策,补贴力度很大,因此也就导致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消费力透支,车企为维护生产线运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会选择降价、增配等增强性价比的行为提升销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4月乘用车共销售694.9万辆,但4月乘用车共销售181.1万辆,环比下降10.2%。中汽协方面也表示,整体来看,当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动力仍然偏弱,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


那么这种内卷之下,国内汽车行业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张翔表示,内卷加剧将迫使一些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盈利能力差的汽车品牌退出市场,一些销量、规模大的头部车企还有降价空间,但尾部车企就很难生存了,最终市场份额将向头部企业集中。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4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684.6万辆,同比增长3.8%,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1%!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