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理想与安全—理想汽车安全日有感(字多)

       非常有幸在上周日受理想的邀请到北京顺义研发中心参与理想汽车安全日活动,前段时间正好L8在中保研取得SUV最好成绩,活动主要的内容也是关于碰撞测试的车身、白车身设计一级电池安全的设计的一些讲解。

       

​       现场由理想汽车研发副总裁汤靖汤总、车身安全方面和电池安全方面的技术人员负责讲解了关于理想汽车安全设计的理念、保障系统等内容,听完之后感触颇深,主要列了几个点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很能聊的汤总

造车理念

     

​       研发副总裁汤总比较健谈,现场并没有完全按照展示PPT来进行讲解,而是结合PPT展示的结果讲述了好多相关的小故事,汤总生动的讲解了理想对造车理念的选择,侃侃而谈的背后是超时讲解了,但正是这种毫不保留的讲解也让大家对理想的造车理念和企业价值观有了更多的认识。

       “能做就做”、“为自己造车”、“当车内坐的都是你的家人的时候,选择就没那么难做”“只要技术允许我们就去做”“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计成本”“做优秀还是做及格”这些话都是现场汤总说到最多的,也是理想造车文化的浓缩,打造移动的家。说到理念跟大家分享现场讲到的五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关于副驾小偏碰撞测试,主驾25%偏置碰撞是中保研的必测项目,而副驾小偏碰撞测试则是一道选做题。副驾小偏测试并不是简单的和主驾对称那么简单,因为车身结构、重量配比不同、车身标定等问题,如果做副驾偏置可能研发成本需要多花个几千万,就此汤总专门和李想沟通请示,而理想的回复则颇具深意“你这么不喜欢你的太太吗?”,一句话看似玩笑实则还是理想造车理想的浓缩。

        第二个是关于二排气囊的。少有车企会去设置二排座椅气囊,而理想L系列去做了,说到选择做与不做,汤总讲到理想所有的高管都在开理想,后排坐的可能是家人孩子,而理想定位的就是一辆家用车,设置了二排气囊可以让二排乘客受到的伤害更小。所以当技术人员请示是否需要去做的时候,理想选择了做,理由就是二排坐的是你的家人、孩子的时候这个事情有那么难选择吗?。

       第三个故事则是关于车身翻滚后是否打开气囊的。汤总讲到在研发的时候发现大多数车辆是不具备车身翻滚点燃气囊的,再往后看的时候发现宾利、劳斯莱斯等顶豪是具备这样的功能的。当安全技术人员问是否需要设置这个功能时,汤总想都没想就回答做啊!只要技术允许我们就要去做。

 

       第四个小故事则是关于前段时间李想说的在品牌宣传方面对花费非常克制,几万块都需要理想特批,而在车身安全的投入方面,理想是不计成本的。在立项之初,把能找到的国内所有做车身安全的技术人员都面了遍,甚至接触了不少国外大车企的安全技术人员,为的就是从资源方面着手解决安全设计。

      第五个小故事是关于碰撞测试成绩追求的。无论CNCAP还是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他给出的结果都是一个档次分,即假定在中保研的必考项里综合评分得到80即可获得MGGG的成绩,而理想L8则不满足于达标分,力争每一个小项都取得最高分,所以理想L8目前是中保研碰撞测试里成绩最好的SUV。(PS:我顺带查了下一般用户是不能在中保研公布的成绩里看到第二层、第三层的成绩得分的,只有车企可以看到。)

 

​堡垒安全车身

 

​       在现场看到了理想L系列的白车身,L系列采用笼式车身,白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达到了75%,理想定义的高强度钢为440MPa以上,热成型钢占比达到了28.9%。如图,A柱、B柱、门槛等关键部位均是采用的高强度钢,形成了更高强度的保护。什么是刚强度钢呢,也就是屈服强度超过了1500MPa,相当于每平方厘米(也就是一个拇指的大小)就能承受15吨的重量(约等于放了6辆L8),而黄色的高强度钢每平方厘米也可以承受10吨重量。

       

​       理想L系列不仅取得了主驾小偏碰撞的优异成绩,在副驾侧这样一道选做题上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就需要克服车身两侧结构不同、重量不同以及拖车钩的不利影响,属于看似容易实则复杂的事。再看看前几年北美IIHS火的那几年,主驾能取得G的车型也不少,但是测了副驾都是惨不忍睹,只能说北美混的那些车企的安全负责人要么单身要么想杀了自己的太太。

      另外值得说道的是理想L8的侧面碰撞及其子项目依然是全优通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中保研结构侵入量评价结果一项中有一行醒目的B柱距驾驶员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9cm。12cm即为该项测试的优秀线,能取得19-22即可取得全优成绩,而理想的成绩是该项当之无愧的一名了。补充一句车身宽有利于取得好成绩,但不是绝对,因为更宽的车身对结构要求更高。除了人员保护方面,侧面碰撞对于新能源车型来说也比较考验对电池的保护。

 

​安全技术路线的选择

       说到技术路线选择的时候,汤总提到了L9刚发布的时候,网上好多声音认为L9底盘就是抄袭了XC90,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猛一看好像确实一样,但是你要明白车身悬挂结构也就那么几样,前麦弗逊、前双叉臂,那既然大家都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那你看底盘他就差不多是一个样子的。但是,但是,但是,理想L系列白车身在安全路线的选择上和沃尔沃XC90是完全不一致的。

特斯拉MT的小偏碰撞,可以明显看出上图较下图车身位置的变化

       再回到小偏碰撞上,现场汤总展示了L8、宝马X5、特斯拉M3和XC90四辆车的小偏碰撞动图,一眼就能看出来特斯拉和XC90选择的都是“丢轮保命”路线,即通过在碰撞时将车身与车轮分离,改变卸力路径来减少碰撞对乘员舱的伤害,此时一次碰撞后车辆并不会停下而是朝斜前方继续冲出去,动能并没有消除。

       ​而奔驰、宝马和理想选择的是硬刚碰撞的路线,在碰撞之后要通过车身结构把车辆尽快停下。看似都可行的技术路线,但“丢轮保命”战术有个小BUG那就是在第一次碰撞上就点燃了车内安全气囊,此时车辆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向斜前方出去了,如果此时车辆经历二次碰撞,车内是没有气囊给乘员进行保护的。所以此时理想的技术路线和笼式车身再次取得了我的信任!

 

​追尾测试

       理想从ONE开始,到现在的L9、L8,作为一辆以三排六座为主要卖点的车型,第三排的乘坐安全与否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而在碰撞测试中,无论是中保研还是CNCAP都并未将第三排纳入测试成绩的考核。理想引入了全场景追尾测试,包括50km/h 30°尾部角度碰撞、88km/h 70%重叠尾部碰撞等工况,关于70%重叠尾部碰撞这个内容,汤总专门做了解说,碰撞测试要求的是撞击时速是70,而理想觉得这是不够的,那么再加10公里的时速够不够,理想认为还是不够的,那么再提高百分之十呢,在88km/h进行追尾测试是不是更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追尾场景,理想进行了测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车身生产工艺的保障

       除了精心设计的车身结构、全系标配的主动安全,理想还做了哪些来保证车身安全呢?那就是自建制造基地、研制了生产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把控了保证车身生产的一致性。理想通过购买原力帆汽车的乘用车制造资质获得了生产许可,后在常州投资建造了自己的生产基地。

​     

     ​  L8车身有近5000个焊点,近400个铆接点,150米的结构胶涂装举例。据汤总介绍,就焊点一个就比其他友商多了近百分之五十(如记错请提醒订正),一个焊点的工费大约是5毛钱,单增加的焊点数量就增加了不少费用。

​ 

       关于生产工艺的把控,汤总特意介绍了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通过将自动化、数字化相结合,对每一个工艺点位通过电压、扭力等不同数据的收集分析来判断焊点是否到位、工具是否损耗、是否需要维护等。而回到传统车企生产工艺,车企会采用抽检(如对同一批次,如100辆车抽检3-5辆,比如选择第1、第50和第100辆,这是在赌概率而不是在寻求一致性)的方式来判断产品出厂的一致性,放到现在这样的抽检方式早已过时且无法保证所有产品的一致性。

 

写在最后

       冰箱、沙发和彩电是网上键盘手对理想的调侃,相信作为车主没人会在乎这些。安全性能是我对理想从不担心的环节,但通过这次安全日活动让我对理想的理念、安全设计以及生产工艺有了更新的认识,我知道理想可以做的很好,但如今我发现理想比我想象的做的更好、做的更多,真的是不枉费这些车主的支持!

 

 ​​​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