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特斯拉实现“定价自由”,国产新能源车继续“挖呀挖呀挖”

图片

打响今年降价第一枪的特斯拉,却接连宣布调高价格。5月,相隔仅4天,特斯拉两次宣布调高售价,Model 3Model Y上调2000元,Model XModel S上调1.9万元。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的存在犹如一条“鲶鱼”,一举一动都是风向标。当新能源补贴退坡之际,特斯拉挥舞着降价大旗,让一众新能源汽车企业措手不及。而当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各大新能源汽车好不容易松一口气时,特斯拉反向而行,这次竟然是涨价。


能够实现“定价自由”的汽车品牌可谓凤毛麟角,特斯拉更是新能源中的“独一份”。此番特斯拉的“反向操作”,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用涨价提升利润

就在人们期待特斯拉越战越勇,把Model 3的价格打到20万以内时,特斯拉却“不讲武德”,竟然涨价了。


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5月2日,特斯拉Model 3、Y车型全线涨价2000元,涨价后,两款车型的起售价分别为23.19万元和26.39万元。5月5日,特斯拉又宣布全新Model S及全新Model X全系车型上调售价19000元,调整后,Model S起售价80.89万元,Model X起售价89.89万元。


这是否意味着,特斯拉不想打“价格战”了?


2023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新车42.2万辆,同比增长36%。其中,Model Y正在加速成为全球最畅销车型。


与此同时,特斯拉实现营收233.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环比上一个季度243.18亿美元有所下降。


同样是在一季度,特斯拉净利润达到25.13亿美元,同比下滑24%,不及市场预期(26亿美元)。


由此可见,特斯拉的新车销售增速,明显快于营收增速。特斯拉方面称,尽管第一季度在不同地区对一些车型进行了价格下调,但营运利润率的下降速度依然可控。


其实,这已经是特斯拉在委婉表示,运营利润率确实有在下降。


去年以来,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多轮降价,然而,从财务表现来看,这也挤压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让毛利率重新回归健康,是特斯拉涨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招银国际证券研究部副总裁白毅阳认为。


根源在于技术创新

特斯拉一会降价,一会又涨价,随心所欲地调整价格,让本就逐步疲软的新能源车市更加动荡。一众新能源汽车几乎是又恨又无奈的心态。


究其原因,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成为根本驱动力,靠的是技术引领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不是靠压榨供应链。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新能源目前仍处在对供应链“斤斤计较”的地步,碳酸锂价格起伏不定,车企的心情也阴晴不定。


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多数还在依靠走量的方式刷存在感,因为大家都明白,量是最基本的,只有通过走量才能以规模效应摊低造车成本。


即便是比亚迪等少数企业,也没有完全的定价自由,更多国产新能源品牌则处于被动地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竞争,价格手段依然是冲击市场的重要武器。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特斯拉给中国车企的另一个启示就是,功夫在造车之外。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快速扩大拉斯罗普储能超级工厂的产能,并且宣布了在上海建设新的储能超级工厂的消息。同时还将继续执行产品路线图,包括Cybertruck、下一代车辆平台、自动驾驶和其他AI技术产品。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能够通过自动驾驶产生可观的利润”。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特斯拉不用依赖单一销售收入,即可收获可观的利润。


降价是企业提升销量的最直接促销手段,可快速提升销量、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从特斯拉降价到整体销量猛增,已经可以窥见端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颜景辉认为,“后期特斯拉是否还会采取降价操作,目前还很难确定。不过,特斯拉肯定会根据其效益规模、利润空间进行价格操作” 。


市场走出降价阴影

特斯拉的“随心所欲”,对应的却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对价格的极度敏感。这揭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虽然新能源汽车增长相对喜人,一度高歌猛进,但始终面临着“得市不得利”的尴尬局面。


当前,汽车行业整体利润已经严重偏低。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行业收入为2.14万亿元,同比增加1%;成本为1.87万亿元,增长3%;利润819亿元,同比下降24%;汽车行业利润率3.8%,低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4.9%的平均水平。


中国的汽车技术发展经历了以市场换技术、用钱买技术的各种探索,但显然,真正可持续的应该是用市场养技术,让技术和市场同步发展,两者相得益彰。


如今,电动化、智能化新生态的跑马圈地已经基本告一段落,接下来的重点是新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和新商业模式的市场检验,要用基本的盈利能力来确保可持续发展。


目前来看,车市正逐步走出“价格战”的阴影。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63万辆,由于去年同期疫情影响,同比增速55.5%,环比增长2.5%,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仅有的两次环比正增长之一。


爱点评

特斯拉涨价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有利于改善消费观望心态,让消费者走出过度期待降价的预期,恢复正常的购买节奏。价格“回涨”,表明车企已经从“价格战”转向对经营质量的关注,国产新能源汽车也将从“跟降”的尴尬泥潭中走出来。


同时,乘联会分析认为,4月“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经销商的恐慌心态也逐步稳定,消费者开始恢复理性消费,观望情绪得以缓解。随着前期压抑的需求开始释放,叠加5月销售旺季的到来,整体车市呈现企稳修复态。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