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又涨价2000元,特斯拉调价如开盲盒

准备入手特斯拉的“等等党”们,原本还期待“19.99万”的特斯拉,没想到却在五一假期间,突然等来了特斯拉涨价的消息。

5月2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全线上调在华销售主力车型价格,Model 3Model Y的起售 价均上调了2000元,调整后起售价分别为23.19万元和26.39万元。

在整体市场大降价的背景下,特斯拉却宣布“不玩了”。反手开启了一轮全球涨价,北美市场和中国市场同步,也上调了日本、加拿大和德国市场上部分在售车型售价。同时,此举也打破了外界近期对于特斯拉新一轮降价的预期。

距离特斯拉在美国的上一次大降价,还不到一个月。今年以来,特斯拉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多次调价,“降多涨少”的消息,让不少消费者的持币观望态度更加强烈,但选择逆势而行的涨价行为,也让不少网友直呼“看不懂”。

频繁的涨价,更犹豫的客户

今年上半年,中国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发生了价格大战,特斯拉就是始作俑者之一。

不少网友表示,这可能是特斯拉惯用的手段,或许是降价前的大涨价,为下一轮降价放烟雾。毕竟 ,上一次宣布涨价2000元之后,没过多久后就开启了几万块的降幅。

特斯拉这次涨价虽然出乎预料,但并不是毫无征兆。官宣前一天,已经有不少特斯拉销售在朋友圈内发表暗示的话语。“听人劝吃饱饭,别犹豫,别等下一次发生了才明白。”多少有点冷嘲热讽的意思。

所谓的“犹豫”,更多是因为去年特斯拉进行了一波大降价之后,Model 3和Model Y均降至20万元 的价格区间。由于特斯拉国产化率加快和利润率极高,叠加不少新势力大佬的发声,市场上一度传出另一种声音——特斯拉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Model 3跌破20万元也不是梦。

事实上,谁也不敢预测特斯拉产品的价格走向。基本不受燃油车市场波动影响,完全由当下经营状况而定,动态调价方式无时不触碰着消费者的敏感神经。此次调价后,或许那些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会更加犹豫了。

降价伤人伤己,涨价皆大欢喜?

特斯拉的随意调价,对于消费者以及其他新能源车品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年初由特斯拉掀起的新能源车价格战,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如小鹏、蔚来等不得不跟进。为什么?本来品牌光环和产品力就非常强大的特斯拉,也祭出了价格战,其他品牌如果不跟,将会面临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

所以有观点认为,特斯拉就是一条鲶鱼,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得以飞速发展,得感谢它不停地督促。中国消费者能买到更便宜、更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也离不开特斯拉的一臂之力。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声音,特斯拉的杀伤力太大了。就像是鲨鱼般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扰乱了原本的定价体系和市场价格走势,甚至是伤人伤己的行为,同样引发网络的热议。

2022年12月份,受补贴退坡和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很多新能源品牌就先后发布关于2023年后旗下新能源车型涨价的计划,来保证自身的单车利润。但特斯拉不讲武德,于2022年底用一波最高接近4万元的降价,刷新了旗下国产车型的价格新低。

那些定位和特斯拉重叠的汽车品牌,尤其是新势力,纷纷选择跟进。甚至连比亚迪、长安等传统车企的相关车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降价。不夸张地说,特斯拉是以一己之力,压制了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市的涨价潮。

既然说特斯拉降价伤人伤己,那么不妨涨价来个皆大欢喜。

跌破利润红线,暂时性撤退

其实,特斯拉可以任性调价的背后,离不开极高的利润率表现,这也是其他品牌所不能比拟的。

汽车产业作为典型的制造业,规模壮大、销量攀升,成本就自然会下降,这就是规模效应的优势。但目前来看,特斯拉这一招以价换量,似乎并不能让特斯拉CEO马斯克以及资本市场满意。

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交付电动汽车42.29万辆,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36%,创下历史新高。尽管依然保持盈利,但净利润和毛利率均处于下行区间。

数据显示,2023年Q1特斯拉实现营收2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4%;营业利润率降至11.4%,同比环比均有所降低;毛利率也跌破20%至19.3%,去年四季度则为23.8%。这也是9个季度以来,特斯拉毛利率首次跌至20%以下。

马斯克曾表示,若从长期来看,20%的毛利率仍然是特斯拉要坚守的业绩底线。同时,公司将优先考虑电动车销售增长而不是利润率,但在可能的情况下也会将价格调高,从而使交付与产量相匹配。

显然,这就是特斯拉近次涨价的主要原因。从3月到4月,其市值跌幅超过20%,市值蒸发超千亿美元,成为市值蒸发最多的科技巨头。降价虽然带来了明显的销量增长,但盈利能力的下降速度也超出了市场预期,特斯拉必须要作出改变。

要销量还是规模,短期而言,似乎规模更加重要;长期而言,利润更加重要。如何权衡利弊并让其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特斯拉相比于其他品牌更有底气、更有方法。

综述

马斯克在电话会上曾多次提到,2023年特斯拉的经营方向,是尽快提升汽车和能源业务规模,未来甚至零利润出售汽车都是可能的。通过软件订阅赚钱,这就是特斯拉的极限盈利模式。消费者什么时候入手特斯拉最划算?财报中的毛利率是较为重要的风向标。

在市场大降价的背景下,特斯拉反向操作来一招涨价,颇有刺激订单转化的意思。至于其他品牌会不会选择跟进,至少短时间内是不会的。指不定这是特斯拉的虚晃一枪,到时候又进行一波大降价,就会陷入很尴尬的局面。

特斯拉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核心技术优势,目前依然是新能源车市场标杆般的存在,其他品牌短时间内是难以达成的。它们能做的,也只有静观其变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