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鸿沟理论告诉我们现在应当选择新能源汽车了,时不我待

在2023年里选车可能是最纠结的一件事,曾经选车只需要看品牌和车型,随后再去对比详细参配即可;可是现在摆在面前的是燃油车、混动车和电动车,得先确定选择哪一类,随后才能去看品牌、车型与其他。

可是最难做出的选择应当就是车辆的类型,燃油车保有量还很大,主流一些;可是新能源汽车最火,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然而现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是不是有些冒失,作为“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勇气。

那就来看一看鸿沟理论吧,或者称之为“跨越鸿沟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Jeffery Moore提出,一般被认为是用于新技术和科技领域的理论,其实这个理论适用于所有领域;鸿沟理论可以理解为高科技企业的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能否顺利跨过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赢得实用主义者的支持的理论。理论基础是创新传播学,理论将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应了五个群体。

具体为:

  • 创新者,2.5%
  • 早期采用者,13.5%
  • 早期大众用户,34%
  • 后期大众用户,34%
  • 落后者,16%

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零开始到2.5%之间,这个阶段就是可以理解为“迈步阶段”,第一批的用户是创新者,是敢于“吃螃蟹”的人,也是技术爱好者,其他以此类推。

参考下图。

跨越鸿沟理论的鸿沟对应的是13.5%~34%(不含)之间,一旦跨越了这条鸿沟,进入第三阶段并获得了首批实用主义者的认可,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则必然会迎来快速的增长。

不过这张图片没有反映出燃油车市占率的变化态势,市场体量就这么大,所以一定是此消彼长。

也就是说当新能源汽车跨越鸿沟并完成第四阶段之后,怀疑论者就是燃油车的用户,燃油车的市场占有率将低至16%。

为何说时不我待呢?

很简单,因为新能源汽车即将整体跨过鸿沟。

截止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8.8%,Q1末的最新渗透率数据为32.5%;距离进入第一批早期大众用户阶段只差1.5%了;鸿沟已经基本跨了过去,现在几乎是脚尖触碰到大陆的那一瞬间。但这并不是最值得参考的数据,汽车市场分为一二三四级,一二级市场对应北上广深和一系列新一线城市市场,三四级城市对应其他城市和乡镇市场;三四级市场用户选车的参考主要是一二级市场的流行品牌,一二级市场的选车参考主要是B端用户的选择。现在B端市场政企用车首先以自主品牌为唯一选项,其次基本都选电动或插混汽车;所以一二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高,其中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

也就是说三四级市场用户的参考已经跨越到“后期大众用户”的阶段里,现在在一二级市场中仍旧选择燃油车的话,那就基本接近跨越鸿沟理论中的怀疑论者和落后者的角色设定了。

后期大众用户的主体是不会成为落后者的,所以就在这一两年里,一二级市场用户主体会完成第四阶段的覆盖;而当一二级市场完成跨越鸿沟红进入第四阶段之后,三四级市场用户也会按捺不住了,紧随而来的必然是主观上的放下疑虑而投入新能源汽车的怀抱。

只待三四级市场跨越过鸿沟,电驱动的车轮就真的刹不了车了;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会快速缩水,缩水带来的是品牌矩阵的格局重塑,车辆保值率体系的重新编写,燃油车用户怕是要承担一些技术转型带来的代价了。

现在已经是时不我待,选车如果还坚持燃油动力汽车的话,那就只能说良言难劝落后者了;至于已经有燃油车作为代步车的车主倒是有两个选择,其一是尽量缩短换车周期,在燃油车还有一定价值和用户的节点上尚可卖高一些;其次则是尽量延长用车周期,让车辆最大化的发挥价值,因为那时候的燃油车怕是只有一般两轮电动车的价值,卖了太可惜,不如留作备用车使用。

说说心里话:

相信理论分析吧,客观来说您选什么车对笔者而言都无关紧要,因为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车支撑着市场就都需要分析师;反之,只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在最佳阶段里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这样既能让自己变成先行者以慢慢锻炼全领域的逻辑分析能力,又能让车辆在未来能卖出个好价钱。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