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禾赛很好玩

一个爱玩梗的工程师团队。


上海车展前夕,禾赛科技举办了一场新品发布会。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介绍说,这是禾赛2018年创办以来举办的第三次发布会。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禾赛的活动,讲干货之前,先说一点感性的观察。


禾赛科技是一个气氛很自由、很好玩的团队。这场发布会场地非常节能地选择在了禾赛公司里的一个开放性空间。阶梯式的座位,有一种学术交流的感觉。


李一帆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现场金句频频,“整个活动的进度条就是我手里的这杯咖啡”。“希望大家能够随时打断我,希望大家能够随时提问”。


他还设计了一个赛博机甲风的充电宝,正面写着禾赛科技上市的日期,背面写着激光雷达专业术语。更让你想不到的是,这么个小小的充电宝,竟然还设计了三个小游戏。不得不说,非常有创造力了。

为了佐证我的印象,我还特意去某职场社交软件上翻了翻,因为这里通常是大家吐槽公司管理的阵地。


员工对于禾赛的整体评价来看,还是比较正面:非常多的技术大牛、管理扁平领导nice、弹性工作偶尔卷……和我的印象也比较接近。


01

激光雷达是功能件


进入到2023年,激光雷达量产应用遭遇几大质疑:


第一,激光雷达没有存在感,激光雷达上车的价值体现不明显。


第二,还是成本问题,尽管这几年激光雷达成本有了大幅下降,但依然是一项占比较高的增量部件。


第三,智能驾驶真的非要激光雷达吗?宇宙大V埃隆·马斯克都不用激光雷达搞自动驾驶。


对于这些质疑,李一帆进行了系统性的回应。他先抛出一个问题:激光雷达是功能件还是安全件?


他谈到曾经有很多人把它当作一个安全件。如何理解安全件,就是一辆车要实现某个功能,装了比不装效果更高。


而最近业内的观念在发生变化,认为它是一个功能件,什么叫功能件呢?就是有了它才能实现某些场景的功能,没有的话,这辆车就和这个功能没有关系了。


李一帆认为,将激光雷达作为功能件更为准确。行业的趋势来看,也在证明他的判断。


理想汽车为例,它的智驾方案分为了AD Pro和AD Max两个版本。


两个方案在感知硬件上最核心的差别就是少了一颗激光雷达,和一颗前向摄像头。短期来看,AD Pro在功能开发上,也将止步于高速场景NOA能力。


李一帆认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采取理想汽车的策略。是否搭载激光雷达,将成为城市NOA的分水岭,在L3、L4功能上,激光雷达会成为标配。

马斯克为什么不用激光雷达?马斯克似乎已经成为了每个激光雷达人的绊脚石。李一帆笑称,每天睡觉前都会收到这样的问题。


马斯克究竟怎么想的,肯定无人得知。他试图分析一下马斯克的想法,得出的结论是,不用激光雷达可能不是一个技术判断,可是商业判断。


2019年,特斯拉刚刚推出FSD系统的时候,定价为5000美元。那个时候,激光雷达的成本要在比FSD整个系统的价格贵一倍,还带拐弯。马斯克肯定心里会骂,傻子才用激光雷达。


现在激光雷达的价格回落到几百美元,而FSD的海外售价已经上调到1.2万美元。虽然特斯拉暂时还是没有采用激光雷达,但上激光雷达已经是一笔能算过帐的生意。这两年也能陆续看到,特斯拉在用加装激光雷达的工程车进行测试。

李一帆认为,“上不上激光雷达,没有必要搞得像宗教信仰似的,一定用还是不用。这是一个商业决策,价格合适、功能合适就上,不行就不上。


最核心就是要把功能做好,他认为,辩证的看,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也就是说,谁的方案能先跑出来,谁就能够引领技术趋势。


在成本下探方面,李一帆认为,激光雷达不会成为白菜价。激光雷达能够到达的价格,一方面取决于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激光雷达能实现的价值。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让激光雷达处于一个平衡的价格点、价值点。


02

制造是研发的一部分


梳理禾赛科技的发展路径,有三个坚持,是它不同于一些竞争对手的地方:坚持芯片自研、坚持自建工厂和坚持国际化。


李一帆认为,硬件行业进入大批量扩张生产要降成本的时候,大概率都会选择自研芯片,甚至绝大多数垂直整合半导体和芯片设计,因为这是唯一大幅降本、提升质量、提升性能的方法。


历史上强大的科技公司,苹果最早用英特尔的芯片,后来变成了自研的,特斯拉用Mobileye的芯片,后来也变成自研的。


但是,芯片定制化自研也是一件门槛极高的事。“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量,对事情本质不够理解,大概率会搞砸,所以自研芯片这件事特别慢”。


禾赛科技已经进行了四代芯片的开发,最早一代是2017年开始着手的,基于这一代芯片,禾赛打造了XT系列产品。


第二代芯片的开发周期是2018年-2022年,2022年量产的半固体激光雷达AT128,就是基于第二代芯片。


第三代芯片的开发周期是2019年-2023年,在此平台上,明年将量产纯固态激光雷达FT120。


下一代芯片,禾赛将在2026年量产。李一帆透露,这是一套超级垂直整合的方案,绝大多数需要外采的部件都找到了内部提升、成本降低的方法。

另外,禾赛比较坚持的是,制造是研发的一部分


李一帆谈到,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研发和制造是两个事,其实只有极其成熟行业,设计方不用管怎么造,造的方不用管性能,只管质量。


如果任何人没有造过一种产品的时候,用这种方法去造会出现一个问题:


“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怎么造,你很嗨,设计完了你觉得特别厉害,把东西扔给制造方,制造方一看说这个东西你考虑过谁替你造,怎么造?”


因此,禾赛一直坚持自建工厂,历史上就没有选择过代工,哪怕在最初只有10几个工程师的时候


“自建工厂早期非常痛苦,总比人家慢,而且还没有卖相,看起来很差”。


如果选择代工,代工厂的生产能力一定比自建要强,早期会爬得非常快,但是进入量产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是设计问题,代工可能解决不了就卡住了。


李一帆认为,所有的制造问题都是研发问题,所有的研发问题都要在制造里解决,本质上是一个系统。


2020年,禾赛着手自建了一个研发工厂,位于上海嘉定,年产能是120万台,预计在年内投入使用。


这个工厂定位是研发工厂,因此产能不是最重要的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能够快速迭代。

李一帆坦言,禾赛成立的时候没有想国际化,当时就是想做一家中国公司的,从开始做激光雷达、开始做自动驾驶开始,禾赛意识到这家公司必须是全球化的公司,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全球的产业链不仅仅在中国,如果你只服务中国就错过了和高手交手的机会。


第二,如果在中国是最好的在全球也必须是最好的。


第三,不同市场的侧重不一样,中国是一个对成本更敏感的市场,而海外客户对性能要求更好,愿意付溢价。


这几个角度考虑,禾赛认为坚定做国际化是长期生存唯一的机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禾赛选择了在美国上市


李一帆解释称,虽然中国资本市场也很发达,禾赛在中国市场业务已经好于海外了,希望在全球市场上让大家认可禾赛的价值。通过在美股上市,可以让海外看到禾赛的业务量、客户。


03

从Pandar到ET


禾赛这个团队,还非常喜欢玩工程师的梗。


比如上面提到的研发工厂被命名为麦克斯韦,来源于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一方程组推导出了光即是电磁波的猜想。


而听了李一帆的介绍,你会发现,他们在产品命名上的梗更多。


禾赛最早的产品系列叫Pandar,当时考虑是的要有中国元素、国货之光,Pandar就很有中国的特点。


Pandar以后,禾赛还做过一个产品系列叫GT。因为,GT代表的是性能车。GT之后,禾赛还做过一种小型雷达QT,QT的原因是工程师觉得它特别可爱。


再后来做了一个XT系列,XT系列主要搭载在机器人上,机器人什么都能干,X代表无限可能,所以叫XT。


“后来开始做AT,当时不叫AT叫ST,我们有QT、XT、ST,这样就是向少卿XSQ,后来说公司不能搞个人崇拜就改成了AT”。


FT系列命名主要是因为技术路线跟Flash比较接近。


最新的产品系列命名是ET,主要因为它是超薄产品,比较像外星人就叫ET。后来为了和海外客户推销,赋予了它一个更官方的解读Extremely Thin。


这也是禾赛科技今年推出的最新产品——ET25。

ET25 的厚度仅有 25 mm,相比 AT128 薄了将近一半,但性能不仅没有作牺牲、反而更加强大。

ET25 的 FOV 为 120° (H) x 25° (V),测距在无挡风玻璃时达 250 米,挡风玻璃后也可达 225 米 ,点频超过 300 万每秒,最小分辨率仅为 0.05° x 0.05°。


禾赛介绍,这样的性能表现,得益于禾赛新一代的自研收发芯片,更先进的激光收发模块使 ET25 接收芯片灵敏度有数倍的提升,从而针对10%反射率的物体,将 905 nm 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提升到 250 m 以上。


另外值得一体是是,ET25 的功率只有12 W,运转噪声不到25分贝。因为舱内是一个密闭空间,这两点对于一款安装在舱内的激光雷达至关重要。

要想将激光雷达集成至舱内,还有一个必要的“秘密武器”,就是特制的挡风玻璃。


传统的汽车玻璃会导致激光雷达发射出的近红外激光在遇到玻璃时产生严重的信号衰减,无法满足对测距和分辨率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就在 ET25 发布当日,禾赛正式宣布与福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 ET25 前装量产方案的落地应用


李一帆介绍,ET25和AT125的两个不同的产品系列,AT系列依旧会是禾赛旗舰系列产品,ET系列则是为了拯救汽车颜值而开发的。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