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鹏汽车 | 有风自扶摇

尽管“蔚小理”早已不是“新势力”的唯一代名词,但与相继进军新能源市场的传统车企相比,“蔚小理”依旧在用转型与改变,体现着造车理念上的差异。

上海车展期间,理想的“双能战略,意味着理想正式从增程电动进军纯电动市场,蔚来也在探索智能驾驶收费模式和补能体系的方向,而小鹏,则凭借全新的SEPA 2.0 “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将外界的观望与质疑化为无形。

作为曾经的造车门外汉,在涉足汽车行业近10年后,面对汽车媒体,何小鹏已经可以侃侃而谈,但骨子里的“互联网基因”,在小鹏汽车的技术导向和命名中,依旧可窥一二。X-EEA电子电气架构、XNGP智能驾驶辅助系统、Xmart OS车载智能系统、X-HP智能热管理系统、全新800V XPower电驱……扶摇架构的问世,结束了小鹏汽车多项技术“各自为战”的状态,而在聚合之后,随着大幅缩减的研发周期和显著提升的零部件通用化率,小鹏汽车的发展也迎来强力的提速。

现在,与未来

事实上,3月上市的全新P7i,就已经代表了小鹏汽车进入了焕新时代。相较于小鹏P7,P7i用一个字母i所代表的intelligence继续强化着在智能领域的进化。值得注意的事,P7i将数字时代的智能化与汽车产品追求的操控感完美结合,通过对底层电子电器架构和硬件的联调,实现了更极致的驾驶乐趣。

通过在电机、电控及车身调校等方面的全面优化与升级,P7i的百公里加速提升至3.9秒,两驱和四驱峰值扭矩同级第一,媲美超跑性能指标,为用户带来强烈推背感,刷新了20万级智能轿跑性能标杆。

与此同时,P7i还在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充电和能耗效率,以及全车数字化水平上的全方位升级和优化,还根据用户需求完成了电动后备箱、座椅舒适性、电吸门、NVH等超过100项产品优化和舒适配置的升级和提升。

实现了美学、机械和智能进一步融合的全新P7i,是小鹏汽车现阶段销量结构的支撑,在上海车展上亮相的小鹏G6,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小鹏汽车不远的未来。

作为SEPA2.0扶摇架构下的首款战略车型,小鹏G6全面搭载了小鹏品牌的最新技术,无论是传统汽车行业看重的驾控、用料,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关注的智能、续航,小鹏G6都表现得如同一个跨时代的智驾新物种。

碾压同级,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小鹏G6同时配备四项尖端科技后的水到渠成。行业唯一量产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无人驾驶前智能辅助驾驶的终极形态,在现行的道路法规安全标准上,让用户可以体验最低程度参与驾驶的惬意。

在推出国内首款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的量产车小鹏G9后,G6搭载了国内首个量产的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3C电芯,实现了高达755km续航和充电10分钟最高续航300km的高效补能。高压充电平台实现了更有效率的补能、更低的功率损耗,SiC的耐高压和低损耗等优点,在两项技术的加成下,G6实现了与燃油车不相上下的补能效率,用户对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也不再成为任何制约。

小鹏G6的电池和车身框架不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部件,而是CIB电池车身一体化。不仅车身重量得以减轻,续航里程也得到一定程度地增益,与此同时,大幅提升的车身抗扭刚度也意味着更强的车辆操控性,让驾驶有了更多激情可能。

内化,与突破

如果说,小鹏G3让小鹏汽车初出茅庐,小鹏P7成为销量担当,小鹏P5走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小鹏G9代表了小鹏汽车技术和品牌高度的话,那么小鹏G6,则真正开启了小鹏汽车的全新篇章。

与其他新能源车企相比,小鹏汽车最为明确的标签在于技术,而最大的短板,则在于研发效率,以及在车辆家族化方面的有待完善。小鹏G3与G9、P7与P5之间明显的设计差异,意味着每款车型都是一个独立个体,而截然不同的设计则会带来巨大的研发成本。

架构与平台,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事实上,这并不是小鹏汽车的独创。大众汽车在MQB平台中导入模块化概念,相比此前的PQ平台,新产品的开发费用和生产环节的制造成本都大幅降低,MQB平台各车型的零部件共享率达到60%。丰田汽车的TNGA框架,包括底盘悬挂、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在内,整车零部件通用率提升到70%-80%。

扶摇架构,则进一步提升了这一成绩。何小鹏在技术说明会上预计,新架构将会让小鹏汽车的研发周期缩短20%,基于架构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达80%,从而实现效率的全面提升。

除了降本增效,扶摇架构的另一重价值,在于将小鹏汽车所有技术优势整合在一起。更具兼容性且效率更高的充电系统、更紧凑安静且效率更高的电驱系统、有效解决低温环境能耗问题的热管理系统、更智能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小鹏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全新一代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齐力推进着小鹏汽车更进一步。

与此同时,扶摇架构也使小鹏汽车有望打破汽车行业的惯例。在上海车展前的沟通会上,何小鹏坦诚说,小鹏汽车以前面临的挑战是一款车拥有太多配置版本,而扶摇架构则可以将一款车的配置版本进行精简,今年发布的新车只有几个配置,未来配置会越来越少,甚至实现所有配置统一,实现更高效、更一致的用户体验。

远见,与野心

扶摇架构带来的车辆配置精简化,可以看作是小鹏汽车对小鹏G9上市初期SKU过于复杂的反思,但更多的,则是对未来的预判。

据了解,扶摇架构的研发周期耗时五年,研发投入超过百亿元。参考小鹏汽车的时间表,意味着在2018年首款车型小鹏G3发布前后,打造一个架构,并在这个架构基础上完成后续产品研发的思路,就已经明确。

小鹏汽车的前瞻性,还不止于此。

2014年,小鹏汽车创立初期,何小鹏认为,未来是新能源的时代,软件将重新定义汽车,而智能则将成为核心。彼时传统车企还在观望,部分新能源车企还在沉迷于补贴带来的收益,但现如今,智能化已经成为所有新能源车企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在几年前的一个论坛上,比其他车企高管的预计更为激进,何小鹏认为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能超过30%。而实际上,何小鹏还是保守了,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就已经达到3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数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就将达到35%左右。

在接连几个预判都得以验证后,小鹏汽车另两个更激进的分析,已经值得重视。何小鹏分析,未来五年,自动驾驶将开始真正改变客户需求,下一个五年将进入无人驾驶时代;未来十年里,全球将只有8家有规模的车企会得以“存活”,而300-500万辆的年产销规模,将成为门槛。

何小鹏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与蔚来和理想暂避特斯拉锋芒的思路不同,在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初期的何小鹏,就已经决定直面特斯拉。扶摇架构的问世,打通了小鹏汽车智能化技术和产品设计的最大一层壁垒,在可以预见的家族化、集群化优势中,“全球化”也成为小鹏汽车的下一个议题。

困境、掉队……这些在过去半年里评论小鹏汽车的悲观论调,也将正式成为历史。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