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华为扔出王炸!再次颠覆行业。车企要灵魂还是要生命太难选

  • 作者: 电驹
  • 2023-04-20 19:50
  • 414

刚刚!华为又放出了诸多智能汽车的“大招”......

上海车展前一天,华为举办了2023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介绍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多个新品,每一个可以说都是“王炸”。当然,他也没落下“遥遥领先”的口号。

华为ADS 2.0:不再依赖高精地图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宣布,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HUAWEI ADS 2.0将在AITO 问界M5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版首发,后续阿维塔11、极狐阿尔法S・HI版也将升级,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车型搭载。

余承东表示,HUAWEI ADS 2.0提升了高速体验后,平均人工接管里程,从100km提升到200km,跨城旅行“放心开”,带来更轻松、安全的智能出行体验。

余承东还表示,日前在上海也实际体验了搭载华为ADS 2.0高阶辅助驾驶的问界M5智驾版车型,市区里的道路该车此前从未行驶过,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他在市区零接管行驶。

余承东指出,高精地图覆盖全国的难度太大,中国道路几乎实时在变动,只有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驾系统,才具备大规模上车实用的价值。

从余承东的演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为全新一代智驾产品,华为ADS 2.0系统与前一代相比,一是更好用了,二是不需要高精地图了。

首先,系统更加安全,识别率更高。

余承东表示,华为ADS 2.0安全领先一代。相比传统的障碍物识别是采用白名单识别方式,需要训练才能识别。而华为智能驾驶系统业界首创GOD网络,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融合的感知,异形障碍物也能识别。如侧翻车辆、掉落的大纸箱、落石、倒地大树等,并减速刹停,从架构上构筑安全防线,让人驾更安全。

在发布会现场,余承东也不忘向这个行业的标杆特斯拉开炮。他指出,特斯拉在40km/h时,无法识别到前方车辆尾部和后面的人,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华为ADS 2.0可以在80km/h的速度下稳稳停下。

其次,华为抛弃了高精地图,走向了“重感知”路线。

余承东此前就多次表态,自动驾驶不能过分依赖高精地图和车路协同,否则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能力就上不去,他认为车企应该逐步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回想前几年,高精地图大火,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高精地图对于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不亚于激光雷达。业界一度认为,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就像自动驾驶的“两根拐杖”,无论处于L2-L4的哪个阶段,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可如今,华为扔掉了高精地图这个拐杖。而加入这个阵营的还有小鹏、理想、蔚来等等新势力厂商。

华为能做到不需要高精地图,很重要一点是HUAWEI ADS 2.0基于道路拓扑推理网络进一步增强,即使无高精地图也能看懂路,红绿灯等各种道路元素,使得无图也能开。

另外,余承东表示,今年Q3将实现15个无图城市的落地,Q4又将新增30个无图城市的落地,达到45城,让智驾出行更自由。

可能很多人还不理解,为什么现在厂家都不用高精地图?

“高清地图更新太慢,逐个城市获取速度太慢,我们甚至要在上海的一条小路上折腾半天。”

“中国的道路每天都在变化,如果依赖高精地图,是没有办法普及的。另外,高精地图的制作成本非常高,而且很难推广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数据。”

谈起轻视地图的原因,余承东似乎吐槽不完。而总结下来,主要弊端有两点:

一是成本太高。

高精地图采集的维护成本一直很高,而且信息采集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中国),且实时信息获取难度大。此前华为方面表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华为就找到国内的高清地图厂家,试图与对方合作,但发现合作成本太高了。

二是政策锁紧。

高精地图的资质收紧,始于2021年下半年,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者很难通过政策审核。

总而言之,高精地图这根拐杖不仅贵,用起来也费劲。能不用就能实现更高阶、更安全的智能驾驶,大多数厂家都是愿意甩掉这个“麻烦”的。

最后,在泊车方面,华为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包括自动搜索车位,360°车位发现,并显示可泊车位。同时支持多达160种车位的智能泊车,如斜坡车位、断头车位等非常规车位,也都能泊,真正实现可见即可泊。另外,泊车中断后也能够自动接续,如遇行人和障碍物,自车停车后不会退出,行人离开后自动接续。

华为方面还计划到今年年底前实现车辆对机械车位的自动泊入。并且,华为还将在年底前实现跨地面地下停车场的代客泊车辅助AVP。

除了更好用鸿蒙3.0座舱,还有4.0彩蛋

除了智驾能力的提升之外,余承东不仅还向我们介绍了新一代鸿蒙3.0座舱,同时还预告了鸿蒙OS 4.0的部分功能,而华为HarmonyOS 4.0(鸿蒙OS)将在今年秋天发布,首发车型是问界M9

我们接下来看看鸿蒙3.0座舱有哪些进步?

1、系统更流畅

鸿蒙系统的优势就是流畅,这点不管是手机平板,还是鸿蒙座舱,大家都能直接感受到。而

到了HarmonyOS3.0,这一优势得到进一步优化。无论在驻车场景或在行车导航的重载场景,语音及应用操作响应速度比上一代全面提升。

2、处理性能更强

除了流畅之外,新系统的处理性能也更强。根据余承东的介绍,一个车机,就可以同时支持前后五屏流畅并发。

此外,新一代系统将搭载华为突破性技术鸿蒙内核。作为首个国产车载OS内核,在超低时延和功能安全方面实现国产超越,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双认证的操作系统内核。

3、五屏联动,互不打扰

HarmonyOS3.0座舱的另一个升级就是就是华为SOUND车载音响系统。首先,华为SOUND首创了独立多音区技术,可以实现五屏联动,互不打扰。简单来说,车内驾驶员主驾,副驾,以及后排两个人,每个人的屏幕都可以各干各的,开车的,唱歌的,打游戏的,看视频的,做到互不干扰。

其次,通过最新首发的空间音频特性,以座位为中心形成独立声场,能抵消99%来自其它方向的噪音,让扬声器同时成为消声器。这个功能有点类似于汽车主动降噪技术。

4、新一代车载智慧屏

在屏幕上,HarmonyOS3.0座舱也有升级。

首先,是视觉效果更好了。新一代车载智慧屏采用了2K高清画质,87%的屏占比。车载智慧屏与HDR Vivid的深度合作带来了“明处不过曝,暗处有细节”的画质效果,而且还可根据环境光自动调节画质。

其次,是体验感受更好了。一是湿手、油手、不脱手也能精准操控,简单来说哪怕手上沾了水也不耽误操控;二是操控更灵敏,华为方面表示,比业界主流新能源车型的中控屏平均触控速度快了两倍;

另外,还有个功能非常新颖,与手机相连,实现了碰一碰导航、日历、音频流转。

5、更多的第三方应用

华为方面表示,HarmonyOS车机携手应用伙伴,带来了50+鸿蒙精品应用和100+鸿蒙随享应用。越用越多的三方应用,对于车机功能体验以及娱乐方面都会有进一步提升。

华为玩起灯和光,直接颠覆自动远近光灯和实体屏

我们都知奥迪是最会玩灯的豪华品牌,但是华为让我们看到不仅会玩“灯”,对“光”也很有研究。

1、能“抠图”的HUAWEI xPixel

在发布会上,华为推出了Pixel 智能车灯解决方案。该方案提供双灯260万像素投影,以小体积模组优势适配多变造型,并具备双灯精准融合算法能力。而具体到功能方面,HUAWEI xPixel,不仅拥有更强大照明性能,夜晚的视野范围提升185%。

同时,HUAWEI xPixel还有“自动抠图”的功能,什么意思呢?比如会车时,远光灯可以自动避开对向司机的眼睛,避免晃到对方司机的眼。也可以照到对向行人,但避开行人的眼睛。

目前,市场面常见的自适应远光灯只能根据前方光线强弱来切换远近光。而HUAWEI xPixel 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避开对向的眼睛,更智能,更安全。这个功能不仅是业内首创,更是对现有大灯技术的一次技术革新。

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车灯进行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如近场迎宾、灯语定制等更多应用。

2、能代替仪表盘的xHUD AR-HUD

在电驹小编看来,华为的xHUD AR-HUD可以看做是普通AR-HUD的“2.0”。

首先,它的画质更好了,不仅具备2K画质,而且画幅很大,在7.5米远的地方画幅为70英寸,而在10米之外画幅更是达到了96英寸。而如此高清画质的大尺寸画幅,不仅能做抬头显示,甚至可以做巨幅电影视频屏幕,这在行业中又是领先,第一的。

其次,它的显示信息非常全面,几乎所有的信息包括速度、导航等等都能显示,实现了对于仪表盘的替代。甚至,还具备仪表盘都不具备的功能,比如可以将倒车影像投影在前方,用户可以直视前方完成倒车入库,这个创意和做法也是业内唯一。

3、防晕的HUAWEI xScene 光场屏

华为还发布了一款名为华为XSCENE的光场屏,尺寸可以达到40英寸,并且其在车内的观看距离可以达到3米。华为表示,相较传统液晶屏比,不仅能够降低视觉疲劳,还能缓解看屏幕时候的晕车感。

根据经SGS与中国标准研究所的验证与测试,华为光场屏针对车内观影晕动症,较液晶屏降低35%,较VR眼镜低90%。

iDVP智能汽车数字平台

在燃油车时代,我们讲的模块化架构,其本质的目的是为了降本增效,而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平台的意义别赋予了更好的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为此,华为开发了iDVP智能汽车数字平台,该架构的核心是分层解耦、SOA(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架构)服务化。华为表示,依托高性能通信与计算硬件平台及基础软件平台,为车企实现软件定义汽车战略构筑的“黑土地”。

一方面,它让整车开发更具效率。HUAWEI iDVP通过设备抽象层屏蔽硬件差异,通过原子服务层实现软硬件解耦,当前已交付800多个标准化API接口,实现跨车型差异的快速适配,平台应用跨车型复用率可达90%以上。从而可以实现整车快速迭代,做到常用常新。

另一方面,不仅能让车企提升整车开发效率,也能让用户的应用体验、使用习惯在车型代际中保持一致,保持熟悉和亲切感。

总之HUAWEI iDVP充分利用原子服务集,简化应用开发方式,提升开发效率。同时开放硬件能力给用户,由用户依据个人喜好进行应用的自定义,打造个人专属的个性化应用服务。

此外,华为还发布了Xmotion智能运动协同控制,可以对车的驱动、制动、转向、悬架行中央协同控制,实现6自由度车身全姿态控制。让行车更安全,驾驶更容易,乘坐更舒适。

比如针对湿滑路面行车易打滑的问题,RTC(智能动态扭矩控制)可分配更多扭矩到抓地力强的车轮,提升行车安全性;比如针对过高速弯道时车容易出现转向不足的问题,ICC(智能过弯控制)通过协同电机、制动、转向及悬架,模拟老司机驾驶,在提升转向灵敏度的同时,减少因离心力引起的人员侧倾,提升驾乘舒适性。

再比如针对下坡时因频繁踩刹车引起的驾驶疲劳问题,RDC(智能坡道巡航能量回收)基于高精度坡度估计,应用电机能量回收,不仅实现陡坡缓降,解放双脚的同时,还能提升续航里程。

车企要灵魂还是要命?

这一次华为发布会,可谓是干货满满。华为拿出了自己擅长的光学、通信、摄影、智驾、大数据等等技术,并且将其相互融合,打造出了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灯光等等智能系统,给汽车圈带来一场彻底的智能革命。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华为强大的造车底蕴,让我们感受到华为是真的有造车实力的。

正如余承东所言,“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时代,华为把汽车所需要的每个核心部件都做了”。由此可见,华为离造车确实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步,只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不过,华为显然是“不愿意”的。

前不久,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署名发出汽车业务决策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

随后,在华为年报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提到,“有些部门和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在任总发布的最新文件里,华为明确要求,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汽车品牌前面,或作为汽车品牌。”

华为坚持不造车,目的就是为了帮车企造好车。正如余承东此前所说的,“我们的想法是,想成为零部件、Tier1的供应商,成为汽车领域类似于另外一个博世或大陆这样的供应商。”

“帮助车企来构筑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以及我国的自主可控。同时,帮助我们的车企取得更好的商业成功,能够真正地打造高品质、卓越体验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能够跟产业共同发展,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成功;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够形成商业闭环,实现生存和发展。”余承东说。

据了解,目前车企与华为共有三种合作模式,分别是零部件供应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即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这三种合作模式由浅到深,华为的基因渗透率也在逐渐提高。

但对于与华为合作,业内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有不少车企更是华为抱以警惕,甚至还引发出了丧失“灵魂”的争论。认为与华为合作,主机厂会逐渐丧失软件能开发能力,从而在智能化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但也有车企乘以开放的态度。比如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等等,采用的就是Huawei Inside模式(即HI模式)。而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更偏向于智选车模式,在HI模式的基础上,华为负责产品定义、整车设计和销售,车企负责整车平台开发和生产制造。除此之外,包括江淮奇瑞等方面,都宣布在接下来与华为进行深度的合作。

其实,不管是哪种声音都没有对与错,而与华为的合作本质在于适不适合。诸如上汽集团,是最早一批入局智能化的车企,其推出的RX5在当时更是号称全球首款互联网SUV。所以,上汽本身在智能化方面有很强大的底蕴,加之旗下拥有诸多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完全能够分摊研发成本,所以为什么要把“灵魂”交给别人呢?

而像赛力斯、江淮、北汽这样的传统车企,本身体量小,转型慢,智能化和电动化基础薄弱,那么想要抓住智能化变革,和华为这样的科技企业合作自然是明智之举。

所以,车企与华为合作,到底是要灵魂还是要命,合适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像上汽这样有底气,能自力更生的车企,可以选择“灵魂”。如果本身体量小,知名度低,那索性还是把灵魂交给华为吧,不仅降低了智能化的研发成本,补足了智能化短板,还能傍上华为的影响力,赚取一波市场声量。毕竟活下去,比灵魂更重要!

当然,也有本身智能化、电动化基础都不错的车企,如长安、奇瑞、广汽埃安等选择与华为合作,一方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自身智能化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华为,也可以获得产品曝光度,同样也不失一步好棋。


标签: 华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