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秩序』:未来,拼什么?

撰文 | 褚韵文

导语:“这届车展从产品宣传道发布主题表现出了哪些新的趋势?之前的那一套还有人玩吗?”

还记得春晚小品上的一句话:“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这个氛围用来形容今年的上海车展那真是再形象不过了。

一方面从疫情退散之后,盘活经济成为了主要任务,这其中汽车市场任务繁重,在这几年车展停办之后,这届上海车展成为了集中发布技术与产品的盛会;再有就是汽车市场正在被“净化”,为了在严峻的市场活下来,一场接一场的发布会如约而至,争相发声,抢占心智,怒刷存在感。

从中其实能够看出一些新的趋势,例如各个车企在如今这个新时代宣传的重点侧重哪个方面?产品与技术的比重如何分配?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又将以何种方式体现?总结来说就是一个问题:未来将要拼什么?

什么是产品核心?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会有很多种回答,例如现在的新能源与智能化,一些厂家就会从中剥离出一些点去进行放大,并以此形成某些优势;也可以是在如今的价格战当中,直接在上市时就带来突出的性价比,用“一步到位”的形式展现性价比优势。

再有就是一些市场新生品牌所擅长的事情,他们可能在营销上面确实有一定的功力,可能能够通过一个故事,将产品完整的包装起来,并通过这个故事为产品不断地拔高,进而感化其受众群体,让消费者将此定义为产品的核心优势。

以上的这些做法,我更愿意称之为常规操作,或者是“上一个时代”的做法,在当下这个阶段,产品的核心应该是品牌最前沿的技术。

从这届上海车展前夕,我们就看到了一众品牌开始预热自身的当家技术,并在此次车展当中正式应用道具体的车型上去进行发布。

长城汽车之前搞了个新能源干货大会,其中发布了Hi4混动电四驱技术,主打技术平权,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四驱系统在日常用车当中带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此次车展当中,搭载该技术的枭龙MAX也与消费者见面;后续还依托长城炮打造了一个6x6越野平台。

之后比亚迪发布了云辇智能车控系统,这个系统的出现算是填补了自主品牌在该领域的一个空白,其所推出的云辇-C、云辇-A、云辇-P后续也将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当中,其中搭载云辇-A的腾势N7等车型也来到了车展的展台当中。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趋势的转变,这些新车的核心产品点不再是多么多么丰富的配置,或者说是空间这种更容易实现的产品优势,而是转变为了只有品牌自身才手握的这些技术亮点,以此构成产品独到的核心优势,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形成差异化

现在的发展主题是新能源与智能化,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众车企瞄着这个风口,一窝蜂地涌过去,这其中绝大多数品牌都是跟风凑热闹,只是简单地去做,而不是要把这个东西做好,所以市场当中的很多产品就同质化更加严重。

期初的时间段,如果走新路线的产品还能够获得一定的关注与销量,那么随着入局的品牌与产品越来越多,先发的优势就已经消失殆尽,这个时候,还能给消费者一个什么样去购买自家产品的理由呢?

显然,就是在技术铺开后,自身的技术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体现出差异化,就像是外面的餐馆,吃饭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但是这其中有一家的味道更加独特且吸引人,那么接下来的时间,会选择哪家?答案已经很明显。

所以我们在现如今的汽车市场当中可以看到,主流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已经全面铺开,还在坚守传统燃油车的厂家已经不多了,那么如果没有做到上面那个环节提到的推出全新技术,那么就要在现有技术上做出改进与突破。

例如广汽埃安近一段时间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很出色,尤其是纯电领域,那么接下来埃安要做的就是打出差异化,于是我们看到了昊铂品牌的推出,像此次开启预售的昊铂GT就是强化了20到30万级纯电产品的运动属性。

吉利银河也是前一段时间推出的一个全新品牌,混动市场现在已经铺开,那么银河的产品就主打一个更省与更智能,例如WLTC同级最低5.23L/100km馈电油耗、同级最快6.9s百公里加速、1370公里的综合续航、NOS与8155旗舰级座舱芯片的组合等等。

此前人无我有可以实现品牌与产品的一炮而红,现如今基本上已经在做到了人人都有,这个时候就要人有我优,与同级产品、与同类品牌、与同价位产品、甚至是与更高级别产品与品牌形成优势与自身的差异化表现。

人才储备,自主技术研发

以上两点,都是要基于品牌自身的人才储备与自身的技术研发才能够做到,以新能源与智能化这两个大方向为例,此前混动技术一直被日系品牌牢牢把握在自身手中,并以此形成了技术壁垒,这个时候产品的推出节奏包括这个市场的定价权就牢牢被其把握。

那么如今混动技术得以突破,产品的整体价格一下就被打了下来,并且成为了同价位燃油车的替代品,垄断也被打破,整个市场的销量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其实就是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未来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新能源这一技术路线所走的宽度与长度,宽度比较好理解,就是现在的技术多样性,至于长度,这一部分将会由动力电池等纯电领域核心技术所决定。

现在这方面国内的车企或是供应商企业在这届上海车展上也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例如广汽弹匣电池未来推广应用;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在奇瑞的产品上首搭等等。

另外一点在智能化方面,不管是传统燃油产品还是新能源产品,智能化的发展都是必然,现在的产品在智能化方面更多会依赖芯片等硬件,而在此方面上其实我们自身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先进的解决方案都要依托外部才能够实现。

目前我们的优势是在软件层面,以及众多智能化系统的先发数据量积累,这在未来对于软件迭代等方面是能够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在汽车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能够适配多种硬件的软件解决方案。

但是在硬件方面,我们已经在手机领域吃了一次亏,这样的经验教训其实在汽车领域也需要被总结,这其实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芯片等一系列产品被卡脖子现象得发生,提前规划,提前做准备,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并且将目光放长远。

如果说未来拼的是核心技术,那么前面提到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当下的重点,虽然短期内可能进展并不明显,但是不要被短暂的停滞打击,毕竟厚积才能薄发,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汽车市场未来规则的制定者。【iDailycar】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