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激光雷达终于可以不丑了

禾赛发布25mm超薄激光雷达,实现激光雷达从车外到车内的跨越!‍‍

文丨智驾网 黄华丹

上一次禾赛沟通会时,有媒体问CEO李一帆,对于在风挡位置集成激光雷达的做法怎么看?当时李一帆的回答其实有些不置可否的意味。

事隔几月,4月14日,禾赛正式发布了最新产品,超薄远距主激光雷达ET25,就装在座舱内,和外部隔了一块挡风玻璃。

虽然已经提前知道禾赛要发超薄新品,虽然也早有人提过这样的方案,但看到实物还是有些惊喜。

从车外到车内,可以说,ET25在激光雷达的发展历程中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它解决了激光雷达的几大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颜值。ET25在实车上的安装位置就在车内后视镜与风挡之间。从外部看,激光雷达的存在感真的已经做到了很弱。不过从车内看外壳的体积相对较大,这个不知道后续还会不会做得更精致一些。

说实话,真的已经厌倦了脑袋上顶一个大包,两个大包,甚至三个大包这样的设计。李一帆说,像他这样汽车行业的半个从业者,依然“肤浅地”愿意为车的颜值买单,相信很多人也不会比他更不肤浅。好看,其实还是挺重要的。

而且,将激光雷达改到车内后,车辆风阻系数也将大大减小。

第二,其实和第一条有些重叠,是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问题。装在保险杠上位置低,视野容易受到遮挡,而且容易被地面灰尘、泥水等弄脏,影响感知效果。装在头顶的话影响车辆外观,而且,在车外同样也要面临激光雷达的清洁问题。装在风挡后的方案,首先不再影响颜值,同时高度适中,也不必担心清洁问题。

第三,ET25虽然做到了25mm的极薄效果,但性能并未受到影响,无挡风玻璃时10%反射率下的测远距离达到250米,即便在挡风玻璃后ET25在10%反射率下的测远距离也能做到225米。ET25的FOV为120°(H) x 25°(V),点频超过300万每秒,最小分辨率仅为 0.05°x 0.05°与禾赛旗舰激光雷达AT128相比性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它并非没有问题。

因为装在挡风玻璃后面,传统的汽车玻璃会导致激光雷达发射出的近红外激光在遇到玻璃时产生严重的信号衰减,无法满足对测距和分辨率的需求。所以,禾赛这套解决方案需要配合特制的挡风玻璃

李一帆并没有详细解释其中的原理,只大致提到了需要对玻璃进行特殊的涂层处理。当天,禾赛也宣布了与福耀玻璃的战略合作。因此,这套方案其实是需要激光雷达与玻璃厂商配合完成的。

首先,这必然会对点云质量提出要求。虽然,从禾赛公布的点云图来看,使用特制挡风玻璃后,其激光点云的质量相较一般玻璃大大提升,但和没有挡风玻璃相比,还是略有逊色。实际效果如何,还要看实测的表现。

其次,也是激光雷达不断被提及的成本问题。这一方面是特制挡风玻璃带来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则是激光雷达本身,无论是产品自身,还是工程安装方面,要求都相对更高,必然也会带来成本的考量。

不过,李一帆表示,目前禾赛还没有为ET25做最后的报价,但他认为并不会显著比AT贵。

而为了将ET25装入座舱,禾赛已经解决了多个技术上的问题。

首先,是薄。要想将激光雷达装入座舱,它需要与挡风玻璃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称为 Keep Out Zone (KOZ)。传感器的厚度越大,其所需要的 KOZ 也越大。比如 25 mm 厚的 ET25,与 45 mm 厚的其他远距激光雷达相比,其 KOZ 要小一半以上。因为传感器支架置于驾驶员上方,更小的KOZ 能够更少地占用座舱空间,有效降低对驾驶员视野的影响。

因此,只有薄如ET25的激光雷达,才能确保集成在挡风玻璃后侧时保证驾驶安全性,并带来更开阔的视野与更舒适的座舱空间。

而禾赛之所以能将ET25做得这么薄,是得益于其新一代的自研收发芯片,更先进的激光收发模块使ET25接收芯片灵敏度有数倍的提升,从而针对10%反射率的物体,将905 nm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提升到250 m以上。

不过,目前禾赛尚未就ET25具体的技术路线透露更多信息。

其次,ET25也做到了功耗更低。李一帆表示,禾赛AT128的功耗为18W,而ET25则做到了12W,拥有非常出色的散热表现,即便是在酷热的暑天,也可以长时间在舱内持续工作,保持高性能运转。

因为汽车行驶时驾驶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空气不易流通,遇高温天气舱内温度会迅速升高。尤其是在经过阳光直射暴晒后,后视镜处容易变得很热。如果激光雷达本身功率过高,会带来严重的散热问题,根本无法集成至舱内。

而且,因为装在舱内,对激光雷达运行时的噪音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一帆表示,ET25在舱内运转时的噪声只有不到25分贝,比安静图书馆内的噪声值还低,完全能满足安装在舱内的需求。

不过,ET25的量产时间还相对较晚。李一帆表示,预计在25/26年,但24年也并非不可能,需要看主机厂的节奏。显然,一款产品从开发阶段到正式量产阶段,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但从目前发布的情况来看,ET25确实是做到了让人眼前一亮。

那么,禾赛发布了超薄的ET25,是否就意味着要放弃高度达到48mm,体积也更大的AT128呢?李一帆明确表示,并不会。AT是旗舰的高分辨率产品,下一代AT的性能也一定会比ET25更高。

而且,李一帆认为,激光雷达并不是一定要做到很薄,禾赛做ET25只是给主机厂多一个选择,ET和AT的区别就像笔记本和台式机,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

从ET25开始,激光雷达将不再只有车外一种可能。也终于,可以不再丑了!

写在最后:

沟通会上,李一帆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讲禾赛对激光雷达的一些想法,很坦诚,也算是对当下激光雷达市场面临的问题的一些回应。

从年初禾赛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激光雷达赴美第一股后,禾赛就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中。为什么在美股上市?对股价的看法?而从年初延续至今的车市价格战又会不会把激光雷达卷没了?以及,用户到底需不需要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只是安全冗余,还是必要件?

这些问题,有的无法回答,有的见仁见智。不过,李一帆明确表示的是,激光雷达的价格下降,并不一定是真的要降到白菜价。他认为一个东西最终成本要下探多少不完全取决于技术,技术往往有再下探的空间,但真正的取决因素是它创造了多少价值和价值创造体系。

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激光雷达对于智能驾驶的价值是10%,那么一套智驾系统的成本中,激光雷达就该占到10%,不需要也不应该再低了。

而且,他认为,主机厂对激光雷达的认知从安全冗余转为“实现某些功能的必要件”,这是一件好事。

李一帆花了很大篇幅讲安装激光雷达的方案相较于无激光雷达方案在安全度上的提升。逻辑上,这是完全成立的。但放到目前的市场,普通用户对激光雷达,以及它带来的安全提升的感知还没有那么明显。

技术的发展,市场的成熟都需要时间。一条路没有走到最后其实谁也无法断言。

李一帆认为国内市场的量产激光雷达战役将提前在2023年打响,而国际市场上,则应该会在2025年。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