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全球首个「合法」L3自动驾驶系统在中国道路上行驶:是突破,还是瓶颈?

全球首个「合法」的L3自动驾驶系统,在上行驶了。

几日前,梅赛德斯-奔驰在山东省淄博市的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内,举办了Drive Pilot驾驶领航系统的试乘活动。

虽然此次试乘只是在没有社会车辆干扰的封闭道路内,测试了几个场景,但也因其标志性的意义,引发了关注。

2021年,梅赛德斯-奔驰在德国获得全球首个L3级国际认证。今年1月,奔驰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获得批准,部署这套L3级自动驾驶系统,允许驾驶员放心地将驾驶任务交给车辆,解放双手双眼,玩游戏、看视频,甚至是斗地主。

对于业内争论不休的自动驾驶事故归责问题,奔驰则直接表态,「凡是使用奔驰Drive Pilot自动驾驶系统发生的事故,一切责任由奔驰公司负责。」

这边L3在尽显「高光」时刻,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沃尔沃福特蔚来、理想和百度等企业都在近几年相继宣布放弃L3,直接转向L4。

同时,关于「L3到底有没有必要」的争议也再次被推到前面。一部分观点认为,L3的责任界定不清晰、安全顾虑较多,不如直接放弃这个级别;也有观点是,L4 短时间并不能量产,不推出L3的企业有「画饼」嫌疑。

那么,现阶段L3究竟存在多少量产瓶颈?目前的落地实际状况如何?这背后又缠绕着哪些问题?

L3的处境

从L1到L5,汽车驾驶自动化有详细的分级。L0-L2阶段,是主角,根本属性为辅助驾驶。L3之后,将正式跨入自动驾驶层面。在L3阶段,驾驶员与系统要进行频繁的角色互换;到L4-L5级别时,驾驶员更多是乘客的角色。

简单来说,L3相当于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间的「过渡期」。其被定义为限定条件下的自动驾驶,即在系统所规定的运行条件下,转向和加减速等操作由车辆本身完成,司机可以将驾驶权交由自动驾驶车辆,必要时系统会请求驾驶员接管车辆。

近几年,L2级辅助驾驶系统在乘用车上的搭载率越来越高,大众对于L2的功能体验并不陌生。而L3相比L2,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放驾驶者的手脚和眼睛。

尽管L3较L2的功能升级和过渡身份摆在面前,但在落地可行性上,却一直是处境最「尴尬」,且最受争议的自动驾驶级别。而问题就出在技术实现、功能体验以及法律问责层面

被多方吐槽的安全风险

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学会(SAE) 的标准,L2级系统要求驾驶员时刻保持驾驶状态,手扶方向盘并目视前方,且随时做好接管车辆的准备,而L3级系统允许驾驶员的手离开方向盘,但在系统要求时需立即重新接管车辆。

这就意味着,L3或许存在导致更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当车辆搭载L2辅助驾驶系统时,责任主体始终是人类驾驶员,其无论何时何地都在监管车辆;而处于L3自动驾驶系统下,驾驶员无需一直监控驾驶环境,当其放松下来时,系统可能会突然发出接管车辆的提示,且行驶过程中这样的相互接管环节很可能会频繁地进行。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就曾指出,「一旦突破了自动驾驶所设置的窗口条件,如地理栅栏、气候栅栏、以及人文地俗栅栏,马上需要进行驾驶掌控权的交接,在这样交接过程中的事故也许比纯粹的人工驾驶更危险。」

不少车企也都曾表示,由于安全风险,研发L3级自动驾驶技术意义并不大

诸多限制,体验打折?

2017年,奥迪就已发布全球首款搭载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版车型A8。然而,2020年有消息称,奥迪在2019年底就已取消了L3级自动驾驶项目。对此,奥迪方面回应,只是将L3级研发项目提升至大众集团层面,整合到Car.Software软件车载开发部门,但其L3的优先级确已被调整。

这之后,也有部分国产车企跟进L3项目,推出了「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上汽荣威MARVEL X Pro、广汽埃安AION LX长安UNI-T等车型。但受限于国内的种种法规,这些车最多只停留在部分道路展示的阶段。

迄今为止,「上路」了的L3自动驾驶车辆只有搭载SENSING Elite系统的本田Legend EX和搭载Drive Pilot的奔驰S级和EQS。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如我们所想,可以支持任何路况,其限制条件颇多且非常严格

据了解,本田的这套L3级自动驾驶系统本质上属于TJP(交通拥堵辅助系统),使用要求是高速公路上的堵车场景,且速度不能超过30km/h,通过拥堵路段后,系统会回归到L2的驾驶状态。此外,这些车辆仅能用于租赁销售(租期只有3年),且数量上限为100辆。

奔驰Drive Pilot的使用规定则是,「交通高峰或拥堵期间,在德国高速路段以最高60km/h速度保持车道内开启;必须是大晴天、光线条件好;同时还要有厘米级高精地图,导航数据也需要得到当地政府批准;当车辆脱离符合条件场景后,驾驶员需要10秒重新接管。」

也就是说,当前能上路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在启用后,可能并不止意味着「脱手驾驶」的体验,而需接受较多的限制条件以及行驶过程中的驾驶切换操作

问责易「扯皮」,车企得买「大单」

在法律问责层面,由于L3级自动驾驶系统发生交通事故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车辆本身、驾驶员操作、外界环境等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当法律条文没有健全及明确标定时,很容易呈现「扯皮」现象。

百度CEO李彦宏也曾表示,L3级自动驾驶要求司机在紧急情况下接管汽车,会导致事故责任难以判定,这也是其决定跳过L3,直接进入L4级自动驾驶商用的主要原因。

虽然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国都有L3的相关政策出台,但总体来说仍处于早期阶段。

目前在国内,只有深圳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权责、定义等立法,相关管理条例在去年8月1日开始实行。

首先,条例规定,有条件自动驾驶,主驾必须有人;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由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条例明确说明了车企应当承担的责任。在车辆发生事故时,企业需要提供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或者救援服务,随后需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如实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告调查分析结果;如果确认缺陷存在,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产品,并实施召回。

需要注意的是,若因车辆本身存在缺陷而造成交通事故损害,车辆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可以依法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

从目前的法律环境来看,车企要想落地L3自动驾驶系统,不仅得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还需承担一定的财务赔偿和产品召回成本

入局者仍然不断

「未来十年,L3和L4级有限自动驾驶尚不会真正实现。」在4月1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如是说。「L2++级的城市NOA起码要研发至少三年才会得到较好的体验。」

然而,尽管L3存在多方面的量产压力,依然有车企在接连入局这一领域

近期,宝马与四维图新签了10年的高精地图使用许可。据悉,宝马计划让旗下的新一代7系车型实现L3级自动驾驶,同时会采用Innoviz的激光雷达。

除此之外,零跑汽车计划在今年9月发布B系列首款车型B11,官方称最高配车型将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和激光雷达,具备L3级智能驾驶能力。

对于L3的前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目前似乎也持乐观态度。其在中国百人会上表示,「我们希望能早日走向L3的试验,到将来走向真正的L3商用,这样能够更好地减轻驾驶疲劳,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则认为,「循序渐进的发展」仍会是主流的发展方向,L3作为技术标准,也迟早会实现。而从政策层面来看,即使跳过L3,自动驾驶仍然会存在政策法规上的问题。「政策法规永远存在挑战,但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

至于具体是否要跳过L3,这是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要思考的问题。作为芯片公司,黑芝麻会提供好算力基础,以支持不同的解决方案。

声明:文章来源于机器智行,作者华卫,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