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周鸿祎支持朱江明普惠论——软件定义汽车,规模定义软件!

2023年,汽车这趟水算是彻底被搅浑了,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各个厂家“八仙过海”,谁都不服谁。蔚来李斌明确表示不降价;比亚迪王传福表态自动驾驶是噱头;零跑汽车朱江明更是喊出十年后智能电动车进入5万元时代。这场会开完,别说汽车圈,老百姓都不知道该如何买车了。

在这场“乱套”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朱江明的发言最让同行“担忧”。未来5万元买智能电动车,怎么可能?这段发言汽车圈没多少人愿意信,但IT圈早就达成共识。周鸿祎就是“力挺”朱江明观点的代表之一。

朱江明是个老实人,不懂也不爱“语不惊人死不休”。同样的智能汽车迭代普惠论,两年前就曾出现过一次争论。当时“IT造车人”何小鹏先是喊出“15万元以下造不出智能汽车”,从来不服输的360董事长周鸿祎随后反驳,认为说15万元以下没有智能汽车的人不懂智能,甚至未来会出现5万元的智能汽车。

朱江明与周鸿祎有两个相同论据:一个是15万元以下汽车市场占中国70%份额,另一个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智能技术迭代应该遵从“摩尔定律”,用的人越多,智能软件迭代越快,价格越便宜。

朱江明总结出十年来各行业的摩尔定律,TCL 55寸电视从2013年卖7000元到2023年只卖1349元,价格下降4.19倍;诺基亚N9手机从2013年的2499元下降到2023年的216元,价格下降10.57倍;格力空调从2013年的1.3万元下降到2023年的6079元,价格下降1.13倍……软件定义占比越高,产品迭代和价格下降速度越快。

周鸿祎曾讲过一个故事,雷军创业初期,所有人说小米不可能成功,因为当时市场上认为低于4000元做不出智能手机。后来这句话成为笑话,小米双核手机1999元推出后打了许多人的脸。在周鸿祎看来,小米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普惠大众,千元手机让更多人享受到智能手机的体验。如果智能汽车不靠迭代下探到15万元以下这个占比70%的市场,反而将智能技术作为向消费者多收费的理由,充其量就是一个小众产品,靠维护一小撮消费者苦苦支撑。

朱江明对智能汽车的判断也是如此,他认为,智能电动车以电子部件为核心,电子架构替代机械架构,同样适用“摩尔定律”。近年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整车域控三大系统迭代加速,18-24个月就进化一次。以智能座舱为例,2019年零跑T03采用14nm的高通8953芯片;2021年C11、2022年C01采用7nm制程的高通8155芯片;2023年,零跑全新车型将搭载更为先进的5nm制程的高通8295芯片。再比如智能驾驶系统,2020年量产的英伟达12nm制程的Xavier芯片,AI算力30TOPS;2022年量产的英伟达7nm制程的Orinx芯片,AI算力达到254TOPS;下一代英伟达5nm制程的Atlan芯片预计将在2025年量产装车,AI算力高达1000TOPS。

在周鸿祎看来,未来,智能汽车首先是软件定义汽车,网络连接汽车,数据驱动汽车。智能是智能汽车的基本功,不是为了给消费者多收费的理由。真正的智能汽车应该是一台或者若干台智能中心,再加上四个轮子。

和周鸿祎、朱江明的智能汽车发展思路不同,现在大部分智能电动汽车产品不是迭代而是淘汰。一个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大约3-5年,一旦软硬件技术落后,车企一般选择停产,用新产品或新品牌替代老产品,而且智能化技术成为新产品价格昂贵的主要因素,没有进入摩尔定律。

周鸿祎比朱江明感性很多,他认为有人在曲解智能汽车,叫嚣只有配备激光雷达等先进软件技术才是智能汽车,这是对汽车消费者的一种误导。按照法规,目前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的只是L2。在智能汽车领域,堆砌算力和雷达、忽略体验是一种竞争方法,但不符合市场需求。

在周鸿祎看来,激光雷达也是一种芯片,芯片行业的核心就是把量做到最大,从而降低成本。如果一味提高成本、降低规模,将智能汽车变成少数人的玩具,最终只会把企业葬送。周鸿祎预测,激光雷达从过去几千美金已经降到几百美金,随着更多中国企业参与,激光雷达未来价格会呈指数下降,甚至降低到千元人民币都有可能,到时候五万元的汽车也可以装激光雷达。

朱江明发现,锂电池价格从十年前的3.2元/Wh到现在0.6元/Wh,十年后预计将到0.3元/Wh;十年后2000kW电驱系统降至4000元。目前智能座舱成本加上激光雷达、高像素摄像头、高算力智驾芯片、高静地图等智能驾驶成本3万元,十年后一颗芯片就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软硬件加起来只要6000元。包括过去40万元以上才使用的汽车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硬件、百万元才使用的空气悬挂等汽车硬件,现在30多万的产品也可以配备,未来会下探到15万元市场。

周鸿祎认为,智能汽车的“智能”是标配,体验度可以有差异,但功能是平权的,千元和万元手机消费者都能使用一样的软件,就像当年的红米手机和苹果手机功能系统应该一致,智能汽车也是如此。在软件定义汽车这条路上,谁的汽车越做约普惠,谁的规模就越高,智能技术迭代速度就快。如果谁还依靠软件堆砌提升价格,谁的规模就越小,成本越高,智能迭代效率就越慢。一旦到达软件颠覆市场的临界点,普惠型智能车企会彻底打败高价格的小众智能车企。

周鸿祎给出了感性的判断,朱江明这次明确了判断的答案,两年是未来智能电动汽车的迭代周期。十年后,电池1.5万元+电驱4000元+智能座舱智能驾驶6000元+车身、内饰、底盘等硬件2.5万元,一辆5万元的智能电动汽车不是梦想。

周鸿祎说过,科技的力量是消除因价格带来的体验差异。未来,智能汽车不再是消费者的第二辆车,车企应该朝着“消费者第一辆车”的方向去做。朱江明不仅这么看也正在这么做,零跑汽车已经把目光放在了15万元以下甚至5万元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标签: 零跑S01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