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亮出技术底牌,埃安对准电池安全“开枪”

伴随现场“砰”的一声巨响,一整块电池包样品瞬间被子弹击穿,并在背面留下了碗口大小的创面,静置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短路起火现象。

3月30日,广汽埃安进行了一场极具挑战性的电池整包安全测试。

【汽车维基】注意到,相比起电池整包针刺、高空坠落、浸泡或者模拟整车高速翻滚等试验内容,这次广汽埃安选择的方式极为硬核,在业内也十分罕见,即通过真枪实弹,对弹匣电池2.0整包进行破坏性试验,以检测其是否会发生热失控、热蔓延等状况。

要知道,电池安全始终是高悬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不断增强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能力,才能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才能进一步加速能源生态的变革,这也正如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张雄在致辞中所言,“推动社会进步,是埃安的不懈追求”。

提高测试难度

为了能更好的感受子弹对电池带来的破坏程度,现场工作人员一共准备了3块测试样品,分别是行业主流的磷酸铁锂电芯、磷酸铁锂模组、磷酸铁锂弹匣电池2.0整包。

首先,第1块磷酸铁锂电芯受到枪击后,子弹击穿单体电芯,枪击带来的创口尺寸超过了80mm,电芯发生机械结构爆裂性损坏,并瞬间引发热失控,随后起火燃烧。

其次,第2块磷酸铁锂模组受到枪击后,子弹击穿了3个电芯并同样造成机械结构爆裂性损坏,也瞬间引发了热失控,随即起火自燃。

最后,磷酸铁锂弹匣电池2.0整包受到枪击后,子弹同样击穿了3个电芯,并造成机械结构爆裂性损坏。

不同的是,这次没有发生起火,弹口徐徐冒出的白烟,共持续了6分36秒,据现场相关数据监测,相邻的受体电芯最高温度达到了185摄氏度,期间无起火、无爆炸,没有发生热蔓延现象。

静置24小时后,单体电压降至0伏,温度恢复至室温,这意味着,此次弹匣电池2.0顺利通过了枪击试验。

针对此次测试,相信不少消费者还会产生一个疑惑,为什么广汽埃安不用钢针要用子弹?

事实上,作为强制性国标指定试验之一的电池整包针刺试验,由于其挑战难度大、通过率极低,同时出于对市场实际运用等因素的考虑,有关部门早在2020年初就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针刺试验移出了考核范围。

更何况,在2021年3月和5月,广汽埃安就已经进行了2次弹匣电池针刺试验,结果都顺利完成了测试,均没有发生热失控。

而相较于针刺试验,枪击试验能模拟出更加极致严苛的场景,比如当子弹穿透电芯时,速度将是针刺的97.5万倍,创口直径是针刺的7-8倍,可以说是迄今最严苛的电池安全试验。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项极为硬核的电池枪击测试,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先例,这无疑也让广汽埃安,多了些敢于直面高难度挑战的气质。

所以,不论是今天的枪击试验,还是以往的针刺测试,其目的都是为了检测电池热失控的抑制能力,进一步保证用户的行车安全。

擦亮技术底牌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广汽埃安能够顺利通过枪击试验的原因,而在此之前,【汽车维基】认为还需要阐明2个核心问题。

首先,之所以电池受到破坏后会发生自燃,其根本原因是单个电芯的热失控发生了扩散,因此,把控热扩散是抑制失火甚至爆炸的关键。

其次,仅控制了单个电芯的热失控还不够,还需要在软硬件方面进行强化,只有同时解决了这2个问题,电池安全才会得到基本的保证。

基于这个逻辑,【汽车维基】认为,广汽埃安在弹匣电池2.0身上至少做对了4件事。

第一点,加强了电极界面的稳定性。通过装备高耐热性的纳米陶瓷材料,电极界面韧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应用,能在热量聚集时快速坍缩,避免持续短路,同时电解液加入了耐氧化阻燃剂,高温下可捕获燃烧反应的自由基,从而断绝持续燃烧的条件。

第二点,升级了阻热材料的性能。这是埃安与中国航天合作开发拥有隔热和相变吸热双重功能的阻热相变材料,比起市面上的常规材料,其相变潜热能力提升了10倍,能吸收大量热量的同时保持自身温度不变,再配合网状纳米隔热材料,使整体的隔热性能提升了40%。

除此之外,弹匣电池2.0还采用了双层冷却系统,能对电芯顶部和底部进行同时冷却,整体冷却效率提升了80%,这既降低了热失控的传播速度,也抑制了整个电池的热量扩散。

第三点,提高了速冷系统效率。为了应对电池整包遭遇损坏的极端场景,弹匣电池2.0还配备了电芯灭火系统。

简单来说,当电芯发生热失控时,这套灭火系统能及时、准确的将大量灭火剂对外喷淋,灭火剂在吸热气化的同时,还能捕捉到燃烧链式反应的自由基,形成惰性气体氛围,再结合热失控气体排放处理技术,最终将火星和有害颗粒消除,可谓是自带“消防队”的电池技术。

第四点,第六代电池管理系统。比起上一代系统,第六代云端电池管理系统大幅提升了自放电异常、冷却异常、电连接异常、隐性绝缘故障等故障的识别能力,可以在热失控发生前,及时启动速冷系统为电池降温,从而提升电池系统的主动安全性。

总之,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2.0并不是单一强化了硬件,而是从电芯本身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可以说,这是一套具备软硬件一体化防御能力的电池安全技术。

坚守安全底线

之所以广汽埃安不惧高难度电池安全测试,【汽车维基】认为,这背后离不开广汽集团在电气化领域的长期投入和相关技术积累。

就拿此次成功挑战枪击测试的弹匣电池来说,这是由广汽研究院、广汽硅谷研发中心共同开发的技术成果,团队成员涵盖国际顶级的研发团队,其中光是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数量就超过了60位。

而且,广汽集团还长期致力于对动力电池过流保护、电池热抑制方法、电池热失控监控及预警等项目的研发工作,去年,埃安更是投资109亿,成立了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前瞻电池技术开发及应用。

据官方统计,目前广汽已获得100多项技术专利,并建设了电池试验室、专业测试场和电池生产车间,拥有独立的电池包自主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其中第六代电池管理系统,就是应用在弹匣电池2.0上的技术硕果之一。

所以说,在广汽集团的电气化技术支撑下,不论是电池安全还是技术可靠性,广汽埃安都有了极大的保证,这也是其敢于叫板枪击测试的底气。

除此之外,广汽埃安还能通过海量的市场电池运行数据,为用户的出行安全带来保证。

从【汽车维基】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广汽埃安如今已拥有超过60万台车辆、1300TB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数据,如果将这些数据全部展开,所产生的电池安全运行数据,每天将超过1500万公里。

这显然为弹匣电池2.0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这也足以说明,广汽埃安的电池安全技术,已经成为了品牌独特的优势和强项。

再加上不断通过极具难度和挑战的各类测试,可以说广汽埃安已经为消费者,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安全防御城墙。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