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坦克500试驾翻车上热搜,竟还有人夸车好?

作为活动组织方,坦克品牌方面有责任是肯定的,3月的川藏线有没有那么适合办试驾?是不是有更适合的路线?对于这种有一定危险性的试驾活动,是不是有必要请非专业汽车媒体来?当时驾车的媒体老师驾驶技术是否足以应对这样的路况?这位老师的身体状态是否适合在高原驾驶?

坦率的说,当笔者昨天下午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是万万想不到这件事能冲上微博热搜的。

先给没关注这件事的人简单说一下事件经过吧。其实就是坦克500在川藏线上的试驾,一位媒体在跟队试驾的过程中,把车开翻到了路旁,车上的人员轻微受伤。

根据官方的事故说明,事故原因是操作不当,车上人员除了局部轻微擦伤以外并无大碍。

也可能是笔者过于“咬文嚼字”,对于坦克官方这份声明的第二段,如果改写成

“当时车辆载员4人,事发后均正常自行开门下车,随行医生确认只存在局部轻微擦伤,并已第一时间送往雅安人民医院进行全身检查。经交警现场初步判定,事故原因在于转弯路段车速较快,操作不当所致,我们的工程师也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协助分析。”

一字不多一字不少,但这样处理是不是可以更好一些?先把人员安危放在前面,再说事故原因,是不是能显得有温度一些?

笔者在这个行业的时间虽然比不上一些业内资深OG,但怎么说也不算短了,试驾活动出事故、借试驾车出事故,比这严重的不能说比比皆是,但多多少少还是见过的,可是能上了热搜的,在笔者的记忆里真的是第一次。

先来说说这条媒体老师发的朋友圈吧,这也应该是让这件事发酵的最直接导火索。同样作为媒体,笔者本人非常理解这位老师的愤怒,坦率的说,如果是笔者的同事或朋友参加活动遇到了这样的事,那这条朋友圈被截图传播的时候恐怕得被马赛克抹花了。

虽然笔者自认为骨子里还是个愤青,对我们这个圈子里发生的故事和事故依然充满热情,但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压根就没想也没必要非得对这件事发表什么观点,最多就是以后和朋友同事之间聊天的时候可以当个谈资一起聊一聊而已。

但是,事情的发展就像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面说的那样,“一件事说着说着就说成了另一件事”,大家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跨界媒体”和“车还挺安全”这两个关键词上。

我们评判不了背后,就说说眼前。先从“车还挺安全”这件事开始说,这样的观点其实是从这件事已经发酵了一段时间之后传出来的,“丧事喜办”的具体源头到底是厂家还是部分媒体老师自发的表达,笔者不得而知,这事得从两方面说。

如果是媒体老师,虽然笔者并不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但这么多年下来,无论是出于所谓的“关系好”还是借势站队厂家顺道“跪舔”,多多少少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番观点“不高级”。

试驾路段在高原地区,而且视频也交代的很清楚,跟队试驾、弯道,无论各位看官是所谓的“圈里人”还是“圈外好友过来吃瓜”,只要您开过车,多多少少都能知道这样的路段速度再快能有多少,这种状态下的碰撞和翻滚车辆没起火,车门也能正常开,这难道不该是最基本的吗?更何况坦克这个品牌的母公司长城汽车一直在宣传中强调自己的产品很安全。

如果这是厂家的公关话术找媒体传播,那这事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还记得2020年的秋天,一辆WEY品牌SUV在广澳高速上被货车追尾翻滚坠落20米深的高架桥底,车上5人全部幸存,当时的WEY在知乎上的发言成熟且高级。

WEY和坦克有大量的工作人员在兼顾这两个品牌,怎么能有这么大差距?起码从笔者个人的角度来说,相信品牌方就算再糊涂,也不会办这么低级的事。

没人希望出事,也没人愿意看到出事。这次事故没有更严重的后果,只能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起码从现场视频呈现的过程来说,事故车里的人员出来之后的第一时间,我们没看到任何医护人员到现场,如果车里的人有更严重的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笔者相信如果换了其他品牌的其他活动,发生事故的处理方式也没人敢说一定比这回做得好,我们希望这件事能为今后的活动组织者们敲响一个警钟,尤其是像这种比起一般试驾危险性更高的试驾,任何层面都疏忽不得。

我们非常能理解品牌方、活动公司以及试驾团队的辛苦,也明白组织方不可能对每位老师的驾驶技术有详细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取得驾照的时间长短算得上是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这和招聘的时候先看学历是一个道理。

但学历不能代表能力,同样的,取得驾照的时间也难以衡量一个人驾驶技术的好坏与否。

最后,笔者还想说说被同行们“妖魔化”的所谓“跨界媒体”。

先说点正能量的,事故发生之后,不少媒体面对未知的危险不顾自己的安危,在高原上跑着第一时间冲到现场,虽然咱们这个行业门槛越来越低,道德标准也在不断下降,尽管笔者并不认识视频里出现的那几位媒体同行,但在这里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说回正题,汽车虽然是大宗消费品,但真正关注汽车这个品类的人终究是少数,即便是汽车行业类的“顶流”,在面对娱乐明星甚至部分体育明星的流量面前还是弱势。在如今这个时代,厂家都有跨界来的,品牌方找其他领域的媒体过来,也可以理解。况且,如今汽车领域的一些作者也在涉猎一些其他领域,你我在别人眼中也算“跨界媒体”。

更何况咱们这个领域要如何定义专业呢?

学机械的算不算?他可不一定做得好内容;学新闻的呢?他可不一定对汽车有足够的了解;他要是学设计、学历史、学文学的呢?甚至这人就没上过大学呢?(没任何所指,不要瞎联想)

对于绝大多数“专业媒体”来说,我们不过是借着工作的机会比普罗大众得到了更多接触车、试车的机会而已。如果有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懂车”,这人要么是自大到了一定地步,要么就是憋着骗你,可得躲着点。

仅从笔者见到过的事情来说,试驾会穿着拖鞋甚至高跟鞋的,仗着试驾车是临牌就敢超速、闯红灯的,手动模式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挡的,开着车在车道里走不出直线的,山路上盲弯就敢超车的,晚上不知道开大灯的,拿了驾照很多年但是没怎么开过车,往驾驶位一坐一路给方向盘“喂奶”的,这都是“专业媒体”干的事。

没有任何给“跨界媒体”洗白的意思,有一些在其他领域很权威的“跨界媒体”面对汽车领域确实是门外汉,甚至内容就是把官方给的资料一发了事,在这里笔者想问问品牌方,找“跨界媒体”是不是需要多把把关?只看数据不看内容质量合理么?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么?

在这个内容创作者爆发式增长的时代,请一定要对任何领域抱有敬畏之心,哪怕是自认为擅长的领域。汽车尤其是试驾活动一定是有危险性的,就算是一家媒体一辆车,出图文内容,车上还得有个工作人员跟着,你手握的方向盘上至少是两个人的安全,容不得一丝大意,不是每一个错误都有重来的机会。

往难听了说,“您有命挣的钱,得有命花才行。”这句话无论是“专业媒体”还是“跨界媒体”,都适用。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