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年轻人先买房后买车不如直接买房车,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日前,收到一家房车厂商的邀请函,邀请参加品牌展并且写点稿件;理论上以最近汽车行业的波动,这还是一个挺有吸引力的邀约,不过想了一想还是婉拒了。

在邀请函里有一些资料,其中有一个文案很有意思:

  • 年轻人先买房后买车不如直接买房车

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个人是不赞同的,这也是一直以来都不推广房车的原因;房子是一个很有争议同时也很有意义的东西,不论是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起来的“小别野”还是城市中钢筋水泥的小窝,普通人都需要房子。

有人将房子称为“钢筋水泥之灵魂囚笼”,城市在其眼中俨然成为“水泥森林”,这太消极了。房子带来的首先是隐私保护能力,当人的隐私会毫无保护的被外人看到的时候,多数人都会产生一种忧虑甚至恐惧;因为总会担心自己和自己有限的东西被他人觊觎,这是刻在基因里的恐惧,因为人也是生物的一种,生物的本能就是掠夺,而想要在自然法则中繁衍生息,前提一定是找到一个庇护所,对于原人而言可是是一个山洞,也可以是一座石屋。

所以房子从智人时代开始就是最基础的保障,房子带来的是安全感,归属感都是后话。

都在讲“归属感”,可是有没有想过要归属于什么?

归属是一个动词,同义词像可以理解为“靠拢”;归属说明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要做的是向这个方向努力的靠拢。

房子之于归属感的本意就是靠拢一种默认的规则或模式,租房也可以有安全感,但是却没有归属感;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房子,依托这个“避风港”即可繁衍生息,说透彻一些就是可以找到同样需要安全感的伴侣来生育后代。这就是一个物种能得以延续的基础,而在智慧生物族群里,延续的基础就是房子。这样的解释对于尚没有房子的年轻人而言可能会有些残忍,可是客观事实就是这样,所以这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安全感的基础是房子,人是群居物种,于是很多房子都建在一起,社区、城镇和超级城市一步步的形成;归属感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进入建筑群,进入建筑群的本质是融入一个族群,这样也会得到安全感。

现在可以回头讲一讲房车,房车最不适合年轻人的原因是因为“保有量太小”。

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三亿辆以上,这些车分布在城市和村镇的各个角落,总会挨着房子存在;可是房车的保有量还不到15万辆,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的房车车主也才15万人不到!其实真实数据会更少,因为很多房车属于出行企业。所以年轻人选房车是绝对找不到归属感的,因为找不到“同类”,想要在14亿之多的人里找到寥寥无几的房车族的同伴,几乎是大海捞针。这与人类的群居的特点是相悖的,结果必然会带来无尽的孤独感;但最艰难的是在这个基数极小的人群中找到伴侣以繁衍生息的概率更低,而非房车族往往是不会接受这种生活模式的。

房车本身也无法带来安全感,原因很简单,房车的保护性能很差,不论是车身还是硕大的窗户都很容易打坏;在房车里面对很多自然气象和危险的生物,感受总会是恐慌,尤其是在户外——房车只能在户外,因为城市建筑群是主流的族群,主流的生活模式和房车族在观念上是对立的;同时房车本身因体积硕大而难以停放,这点也决定其不适合城市。作为房车族本身在主流社会中显得特立独行,于是必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而这些关注中更多的必然是评头论足,一般人承受不了如此之多的特异的目光。

所以房车完全不适合年轻人,内心本就不够强大的年轻人一旦进入房车族的话,结果可能是走向一个边缘。

房车的用户只有一类人,为接近或实现财务和时间自由的人。

再说通俗一些吧,那就是大多数人年轻人口中的“≥中产”的人,是完成了财富积累的人;只有以此为条件才能够有资格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此时选择房车只是一种娱乐和休闲,是一种猎奇心态的具象化的方式,人家不会一直住在车里,偶尔感受一下也无非是“忆苦思甜”罢了。

所以年轻人还是不要轻易触碰房车,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做不同的事情,少一步都不算完整的人生;而且房车的价格并不低,一般的房车在三四线城市里足够房子的首付,脚踏实地一些吧,先苦后甜才是天道。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标签: 买车 全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