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竭力辟谣“退出中国”,广汽三菱时日无多?丨车壹条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国内车市迅速进入洗牌期,而最先淘汰的正是二线品牌,包括二线自主品牌、二线合资品牌,甚至是二线豪华品牌。


当前,汽车圈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三菱退出中国”。


前不久,知名媒体人吴佩发微博称:“某日系品牌即将退出中国市场,生产线转为同集团自主品牌代工,近期会有一波优惠清仓”。



目前在国内合资品牌中,共有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英菲尼迪共计6个日系品牌,其中,从规模、产能、终端表现层面来看,最先排除丰田、本田、日产,而东风英菲尼迪当前已经入列东风日产,当前也不必愁于生计,而长安马自达虽然表现不佳,但2022全年销量仍突破10万辆,且全新车型CX-50箭在弦上。那么这个“某日系品牌”只能是三菱。


对此,壹哥向三菱在华合资公司广汽三菱内部人士求证,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虽销量不尽如人意,但公司仍处于正常运营中,目前没有接到任何关于“三菱退出中国”的通知。



另外,壹哥还走访了广汽三菱经销商,店内工作人员同样对这一传闻予以否定,同时,两家北京广汽三菱经销商也并未开启优惠清仓。具体而言,当前全新欧蓝德的优惠幅度为2万元,老款欧蓝德的优惠幅度为4万元,劲炫ASX的优惠幅度为2万辆,电动车阿图柯的优惠幅度为1万元。


至于生产线为同集团自主品牌代工这件事,在壹哥看来,这和是否退出中国市场关系并不大,有的板块产能不足,有的板块产能冗余,同集团内部资源共享也无可厚非。此前就有长安铃木代工长安奔奔、长安标致雪铁龙代工长安CS85的先例,不过,长安铃木、长安标致雪铁龙最终也都成为了过去式,但代工绝不是导火索。



这样来看,“三菱退出中国”的传闻还能是真的吗?


在壹哥看来,肯定意味着确有其事,否定却并不意味着绝无此事,虽然外界看不到关于广汽三菱的真实行动,但有两个原因注定了广汽三菱很难走得长远。


其一,销量持续走低,且难见起色。


记得在2018年北京车展上,广汽三菱曾制定了2020年产销30万辆的销量目标,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数据显示,自2019年开始,广汽三菱已经遭遇连续下跌,13.3万辆、7.5万辆、6.6万辆、3.4万辆,已经将“合资车企销量最低”的称号囊入怀中。



销量连续下跌还不算什么,更惨的是广汽三菱没有止跌之策,本来将宝压在了全新欧蓝德上,但却丝毫不见起色,今年前两月,广汽三菱累计销量仅为1498辆,较去年同期下滑近8成。


不仅如此,自三菱全球业务转型后,三菱汽车便走上了边缘化之路,而日产的一波“先举报、后收购”操作更让三菱汽车彻底躺平,结果就是,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三菱汽车没有一款极具竞争力的产品。这意味着,对于广汽三菱来说,它已经拿不到优质资源来自救,就连旗下的电动车都不得不靠贴牌埃安


在以“产品为王”的时代,广汽三菱还有救吗?


其次,公司持续亏损,即将资不抵债。


广汽集团财报数据,截至去年6月,广汽三菱资产总额为81.32亿元,负债总额达65.74亿元,距离资不抵债仅剩一步之遥。



而随着下半年全新欧蓝德的推出,广汽三菱势必会在研发、生产、营销、渠道等层面的加大投入,很显然,这笔买卖最终没有得到意料的回报,负债额也势必会再度加大,甚至可能当前已经资不抵债。


需要注意的是,广汽三菱中方合资公司广汽集团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实干家”,作为大型国企,它更不愿背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骂名,之前能和广汽菲克一刀两断,如今就有理由和广汽三菱一刀两断。


对于广汽集团来说,能稳住“两田”(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将工作重心放在埃安、传祺上才是上策。更何况广汽三菱的大本营在湖南长沙,从带动周边产业链、解决就业、提高GDP等多个方面来看,广州市都并非最大受益者,这意味着广汽集团不可能力保广汽三菱。



种种迹象表明,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并非空穴来风,不论此次传闻的真假,在壹哥看来,留给广汽三菱的时间都不多了。


不过,“三菱退出中国”也并非最佳之策,或者说,三菱可以考虑换个方式活下去。


首先,可以效仿起亚在华,全面控盘广汽三菱,而这时广汽三菱的利润无需两家分账,自然有进一步让利的空间,并随之强化产品竞争力,带动终端销量提升。同时,长沙工厂还可充当三菱全球的生产基地,在更低的人力、物力优势下,探索更多可能。当然,决定权在于广汽集团,但广汽菲克都没能如愿,广汽三菱希望自然也十分渺茫。



如果“夺权”不成,那么三菱退出后加入东风有限大家庭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三菱汽车为日产汽车子公司,和日产在华抱团作战合情合理,且当前东风日产产能同样存在冗余,拉三菱一把可谓是一举两得;另一方面,同平台研发是三菱、日产的产品趋势,比如全新欧蓝德和全新奇骏就是“一母同胞”,两车完全可实现共线生产,而三菱一旦加入东风有限体系后,还能以轻资产的方式逐步布局更多“换标车”,并全面停产毫无竞争力的老款车型。在壹哥看来,只要运营得好,“东风三菱”一定比启辰更能打。


撑下去还是说拜拜,再或是从头再来,答案很快就会公开。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当前三菱早已被消费者边缘化,它的离开,没人会觉得意外,产品没诚意,做什么都是无用功。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