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拿到图纸,花50年也造不出发动机?日企引以为傲的行业被国产超越

如果说一部手机的价值取决于核心架构CPU,那么内燃机作为推动汽车的灵魂,就直接决定了汽车的性能和寿命,不少人在选择时也基本绕不开对这两者的重点考量。

然而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虽然发动机经过了100多年来的洗礼,原理从未变过,就是燃烧燃料导致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90%的技术都可以通过图纸、逆向工程等方式研发出来,但怎么运用现代化技术提升热效率、延长寿命却难以复刻,而在这方面日系发动机似乎是最为突出的。


在汽车行业有个比较权威的排行榜叫“沃德十佳”,它每年都会根据全球发动机的马力、扭矩、技术含量以及综合实际表现进行全面评估,选出十台性能优异的发动机来,例如日产的2.0L 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1.5T超变引擎300、本田1.5L的VTEC、丰田的THS混合动力系统等几乎每年都能上榜。

尽管很多人认为日系车皮薄、动力一般,但因为发动机的性能优异,抗造毛病少,很多人在选车时也就锚定了日系车,其背后也不难看出,日本的发动机核心实力的确过硬。


当然日系发动机之所以“牛”,绝不是他们一朝一夕就“练就”的。事实上日本发动机的原型最初也是由西方引进的,加上在美国工业的扶持下,引进先进的机床制造技术,在经过一代代工人技术沉淀,使得他们凭借着“舶来”的技术与机床工业的唇齿相依,为汽车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而对于我国的汽车工业来说,由于起步较晚,早期在技术的积累和经验上也基本处于空白期,加上海外国家长期对我们在技术上实行封闭策略,一直以来都处于自我摸索和学习的境地,这导致我国发动机产业链很长一段时间受制于人。


尽管在发展工业初期,我们有人有力、也有不畏艰难的精神,也有人提出既然日本的发动机起初也是由逆向研发而来,那我们为何不向他们学习进行仿制?事实上,当时我国的科研人员也重金购入日本发动机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想要通过拆卸来模仿,但拆开后却发现,日本工程师似乎提前预判了我们会逆向研发。

一来,他们采用了“一体式”无缝衔接技术,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能把所有的零件全部拆完,用记录仪记录下每一个步骤,也无法把发动机装回原样;第二,发动机内部使用了一些稀有金属及高集成度零部件,其中原理及工艺很难摸透;第三,他们还对发动机构筑起了层层专利壁垒,尽管我们能够完成前两步,但面对这些专利依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知道,机械制造业每一道工序,每一道细节都要经过千百次失败和磨练才能专研出来,何况面对外国发展了100多年的内燃机技术及专利壁垒,当时我国想要发展汽车工业,犹如“巧妇难无米之炊”,一没有好的机床,二没有关键核心人才“打样”,为此这也让当时的国产车企在燃油车时代吃尽苦头,以至于有日本汽车专家放出“豪言”,中国拿到图纸,再花50年也造不出高品质发动机,那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诚然,日本发动机的技术的确很先进,但这并不足以佐证日本发动机是一道完全迈不过去的坎儿,回顾中国数千年历史,无论是曾经的“四大发明”,还是现有的航空航天,勇于探索突破的优良传统只会让我们更加自力更生,注重技术的研发。


经过几十年的茁长发展,在一次次的仿中有改,改而创新中,不但打破了造不出优质发动机的神话,涌现出大批诸如鲲鹏、蓝鲸、马赫动力等,而且在新能源领域,我们也从当年的政策驱动到如今百家争鸣,直接实现了“弯道超车”,比如上汽、比亚迪埃安等知名车企,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工艺,而且在电机、电控、电池三个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深受消费者喜爱。

对此《日本经济新闻》也发文感叹道,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成为“世界工厂”,以尖端技术为主、在生产一线中无法传授出来的隐形知识也被中国工程师掌握。仅仅讨论实质性,从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有实力证明其发展韧性和优势,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市场占有率达25.6%,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当然,中国汽车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进步,这离不开众多传统老车企的砥砺前行,就拿上汽来说,作为国内发展较早的车企,其研发的蓝芯发动机不仅打破了日本和西方的垄断,以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耐久性给国人带来了诸多品质车型,而在新能源时代的洪流下,作为老牌车企也推出了重磅品牌飞凡汽车,以高阶智能纯电移动空间,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工业再添新标杆。

而其中备受消费者瞩目的无疑是这款中大型豪华纯电SUV飞凡R7,背靠上汽大厂做工验证,完善的生产制造工艺不仅品质有保证,而且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国产新能源品牌的科技智能优越性,还推出了车电分离的模式,多样化的用车方案,不仅降低了用户购车成本,也让原本纯电动车充电短板变得更加便捷。


高效安全的硬核三电技术,不仅将超薄的90kWh高能量电池置放底盘下方,采用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和双层横置电芯技术等,实现电池无热蔓延L0安全等级,而且在加固电池快换专利的加持下,最快换电时间还可达2.5秒,意味着充电不如加油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同时8层Hair-Pin扁线绕组与直瀑式油冷电机散热技术,也带来了电机效率更高散热更突出的性能表现,关键是其电机效率更逼近物理极限高达97%,最大功率400kW,最大扭矩700N.m,百公里加速仅3.8秒,而续航来到642公里。


并且在智能驾驶方面,融合了4D成像雷达和最强大脑Orin X芯片,以及4颗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在内的33颗行业顶尖智能驾驶硬件,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不仅让智驾判断更迅速,识别更准确,同时还解决了实际智驾环境中的难点场景,例如窄路穿行、四周车距,都能毫秒级应激响应,避免变道冲突,即便是新手驾驶起来也游刃有余。

当然,一部好车的标准不局限于性能与驾驶体验性强,正如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所言“汽车正在成为半导体的集合体,而不是螺丝和螺母”,显然背靠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走在了前沿,飞凡R7融合了43英寸宽幅真彩三联屏和华为AR-HUD平视系统,15.05英寸的中控屏不但显示细腻色彩纯净,同时12.3英寸的副驾屏也可实现独立影音娱乐视听体验。


在RISING OS智舱交互系统的加持下,不仅车机操作更直观,而且在线导航、影音娱乐等也皆可多屏互动,灵敏的智能语音助手1秒响应,从人性化角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思考”的直觉式交互。

此外基于华为视觉增强AR-HUD平视系统,也为R7增添了不少智能科技便捷性,车道级增强实景导航与实时ADAS信息提示等,不仅带来了清晰且直观的行车安全性,而且达70英寸的画幅在驻车时也带来了更出色的视觉影音功能体验。当然BOSE剧院级扬声器、NAPPA质感真皮座椅、前排座椅加热以及副驾电动腿托等豪华配置,也给愉悦的品质生活带来诸多价值感。


而在外观构型上,飞凡R7采用了这个级别鲜有的“非凡”构型,封闭式的格栅与飞翼式DRL日行灯相互糅合,侧身涌动的型面与流线溜背造型,以及在21英寸轮毂的勾勒下,尽显高阶的性能属性,加上无框感应式电动车门和隐藏式电动门把手,无不彰显豪华气韵。

写在最后

基于此可以预见,自主品牌造高端车与契合用户场景化出行需求的技术应用和前瞻性有多强,精致于心的品质基础,无论是从三电技术、硬件储备、智驾性能还是科技智舱,无不刺痛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尤其是价格挤水还配置可丰俭由人的可塑性,更是给了不少人多样性选择权,可谓是的标杆。

回头来看,虽然日本的发动机技术领先全球,但随着近几年在各方车企的共同努力下,国产品牌也已经不同往日,不仅拥有完善、自主、高质量的制造能力,既能研发出高品质的燃油发动机,而且也能站在新能源时代的风口下俯视对手,显然如今的中国汽车制造业已悄然崛起,这无疑是给了当初藐视我们的企业一个掷地有声的回应。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