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价格战引质疑,中汽协呼吁停止降价炒作,低价购车成泡影?

文/桃李

时间倒回20年左右,汽车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都还是“奢侈品”,以2001年为例,彼时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只有1802万辆。而随着近些年经济水平的提升,加上汽车种类越来越丰富,价格越来越低,汽车逐渐变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大宗消费品,公安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19亿辆。

尽管这些年国内汽车的保有量翻了十多倍,但其中81.2%的家庭开的是20万元以下的汽车,所以买到更加便宜且实惠的车依旧是消费者们最大的期望,这也正是前段时间湖北地区汽车大降价能够引起所有消费者关注的原因。不过,正当价格战愈演愈烈之时,各种质疑之声也开始出现。

中汽协呼吁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停止炒作

日前,《经济日报》针对车市降价促销的行为发表看法,其认为要警惕用力过猛,并表示,“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在砍向对方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同时,中汽协相关负责人也对车市此次大范围降价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本轮促销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者对汽车价格的误解,而且采取价格竞争策略也非长远之计,企业要着眼于长远,理性安排产销计划。

而在今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呼吁“此轮降价炒作应尽快降温,使行业回归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全年行业健康平稳发展。”文章在质疑部分车企借此机会大肆炒作,夸大降价力度,误导消费的同时,也指出价格战的危害。

中汽协指出,此轮短期的促销原因是多方面的,各企业推出的优惠车型多为长库龄、老款或滞销库存车型。在终端市场,这些车型此轮促销前已经有了可观的优惠价格,终端宣传为了吸引眼球,夸大降价力度,增加获客,对消费者容易产生误导。

中汽协强调:价格战不会长久,物有所值是永恒的商业法则。汽车企业应该着眼长远,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致力于高质量发展。

消费者普遍观望,期待车市进一步降价

今年1-2月份汽车行业整体销售下降明显,企业终端库存急剧上升。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3年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1%,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同时,叠加国六B即将实施的影响,各大经销商均面临着较大清库存压力。

而消费者也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再联想到去年汽车消费市场遭遇较大动荡,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干预,推动汽车消费,不少消费者在降价潮开启之后开始选择持币观望。尤其是在雪铁龙C6直降9万元后,消费者的心态发生较大的改变,部分车企给出的千元优惠已经入不了消费者法眼。

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身边一些有买车想法的人也开始静观其变,许多网友也乐观地表示,“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几百”,更是直呼“白菜价的汽车时代到来啦!”但事实是不是这样还很难说。

超低价购车依旧是不现实?

并非笔者想泼冷水,虽然表面上看各大车企都在不断“降价”,但实事求是的讲,消费者超低价购车愿望或许依旧很难实现。

一方面,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这次的降价潮确实存在炒作的成分,不少车企假借降价的名义,实则是利用“综合补贴”“至高优惠”等文字游戏来吸引眼球,不少消费者进店咨询后也表示降价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另一方面,大部分降价促销活动都是限时活动,而且还受到产品库存的影响,以雪铁龙C6来说,其库存已经基本消化完了,之后优惠力度便开始收缩,消费者所能接触到的低价产品几乎都是库存车,大部分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随着价格战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加上限时活动即将到期,车市或许很难再出现大规模的降价活动。

写在最后:

在笔者看来,目前消费者降低购车成本的需要与市场秩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想要让整个市场回归正常秩序,并不是抵制价格战这么简单,想要营造良好的消费心理和市场氛围关键是要在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作为消费者而言,虽然等等党永远不会输,但如果有需求,也可以看准时机入手,车本身是商品,而非理财产品,合理的涨跌均是市场行为,大家要保持合理的心态。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