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某日系品牌实在卷不动了!即将清仓,并退出中国市场

进入2023年,由特斯拉挑起的降价行为,引起了连锁反应。这场本存在于电动车的降价行为,经过东风汽车和湖北省政府的大力补贴发酵,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爆发。

各车企动辄3万~5万元的降价幅度,也让部分竞争力较弱的汽车企业直接失去了竞争能力。近日,网传某日品牌即将在国内市场进行清仓,并有极大可能会退出中国市场。

根据爆料消息显示,该品牌在国内产量大,配件并不难找,所以后期维保并不会成为一件头疼事,根据这些线索,我们对在售的日系合资品牌进行了简单分析。

该消息一出,东风英菲尼迪、郑州日产和广汽三菱一时间成了热门讨论话题,长安马自达也顺便躺枪。

长安马自达躺枪的主要原因,是最近几年新车发布较少,且纯电动车型过于敷衍,导致品牌整体影响力下滑。但在此前,马自达曾明确表示为了研发直六后驱车型,会对品牌下车型延迟2年更新,所以销量和品牌影响力下滑完全在意料之内,马自达本身对此也早有预期,而且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合并之后,长安马自达的中大型SUV也在积极布局,CX-90有较大概率在年内引入,所以退出可能性不大。

接下来就是东风英菲尼迪,虽说东风英菲尼迪整体销量表现并不如意,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仅5687台。但东风英菲尼迪自2014年国产后,其QX50车型在一段时间内相当抢手,而当前的销量下滑,与疫情干扰也有较大关系,所以尝过甜头的东风英菲尼迪应该不会退出国内市场,而且作为豪华品牌,其本身也不符合产量大的特征。

再来看看郑州日产,东风日产的强势存在,让郑州日产几乎没什么知名度,其在产车型拉瓦纳、途达奇骏·荣耀,销量表现也并不突出。所以销量大,根本不符合郑州日产的产品特征。而且爆料消息中提到,某日系品牌即将“退出”中国市场,郑州日产就算因为销量差劲导致营收恶化,最多只会跟东风日产合并,退出中国市场,实在大可不必!

最后就剩下广汽三菱了,广汽三菱在近些年并没有引入过什么爆款车型,以硬派越野在国内闻名的三菱,当前在硬派越野市场处于完全空白,帕杰罗·劲畅早已停产,官方也没有引入帕杰罗车型;城市SUV欧蓝德套壳奇骏;电动SUV阿图柯套壳埃安V,虽说细节技术上和被套壳车型仍有差异,但大的技术方案和被套壳车型保持高度一致。以上种种,导致广汽三菱整体销量表现在逐年下滑。

但广汽三菱劲炫ASX在2014年左右的销量表现非常可观,并且其欧蓝德车型,当时的销量表现也能够与途观抗衡,所以非常符合销量大这个特征。并且广汽自主品牌近些年在国内市场发展得顺风顺水,虽说没有比亚迪那么强势,但影豹、GS8、M8、埃安等车型和品牌在各自细分领域的表现也都较为突出,将三菱的产能释放给广汽集团,广汽也是能够消化的。所以三菱退出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就变得非常高。

三菱在弥留之际其实还是想挣扎一下的,今年引入的L200皮卡车型,本想蹭一波皮卡热。但这种工具皮卡,无论内饰、外观还是动力表现,都和价格更低的炮不能相提并论,山海炮3.0T V6动力25万多的起售价,也让预售价27万多的L200完全没有竞争力。所以,从产品竞争力和销量表现来看。退出,或许是三菱在中国市场最好的选择。

驾驶猿总结:

三菱重工本身的业务重心,一直在船舶运输,飞机铁路制造和能源设备方面,所以汽车产业并非核心。

三菱退出中国市场,一方面说明现阶段的三菱汽车并不适合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说明自主品牌已经全面崛起。一件事物的衰落,必然会被另一件正在兴盛的事物所替代,而中国汽车市场所需要的,也正是全心全意投身于汽车产业的生产企业。三菱重工虽然业务广泛,但其汽车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失去了生存能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