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全力冲刺新能源,起亚在中国没有Plan B

​作者 | 赵文华


起亚在中国何去何从?一场干货密集的新能源战略发布会替它作出硬核回答。

先厘清几个要点

其一,起亚全球CEO宋虎聲表示:“起亚计划到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销量160万辆,跨入全球电动车第一阵营,为此,起亚计划到2027年推出15款电动车”。

请注意,这是宋虎聲首次前往中国,他的到来说明,中国市场依然是起亚全球战略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二,起亚中国区总裁金京铉表示:“起亚2030中国年销目标为45万辆,新能源年销18万辆,占比达40%,为此,起亚计划到2027年在中国市场投放6款基于E-GMP电动平台打造的全新纯电车型”。

发布会现场,起亚带来了包括EV6 、EV5概念车以及EV9概念车在内的三款全新纯电产品。其中,EV6采用进口方式销售,计划8月上市,首款中国量产的中型纯电SUV车型EV5将于年底上市,明年将推出旗舰级中型纯电SUV车型EV9。

显然,这是起亚中国改写命运的起点,也是它最佳自救的机会。

截然相反的境遇

2019年是起亚史上重要的年份。这一年,起亚推出著名的PlanS战略,其核心就是全面转向年轻化和电动化,确定“对立统一”为新一代产品的设计语言,并换上全新logo。

在此之后,起亚在全球表现强劲。2019年,起亚全球销量达到292万辆,即便在2020-2022同时遭遇大疫与缺芯双重拷打,起亚全球销量依然保持着增长态势,2022全球销售超过290万辆,较上一年增长4.6%,单品牌销量排名全球第七。与大哥现代合力将现代汽车集团送上全球第三,排名仅次于大众丰田

起亚EV6 GT


与此同时,起亚的电动化战略在全球也推进得顺风顺水,2022年,旗下纯电动汽车EV6全球累计销量近8万辆,并先后斩获“2022欧洲年度汽车”、“2023北美年度汽车”、“2023印度年度绿色环保汽车”三项大奖。

但西边日出东边雨。从2017年开始,起亚在中国连续度过了长达七年之久的艰难时光。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快速崛起的自主品牌不断挤占法、韩系的市场份额;二是战略预判不足,中国电动汽车的增长太快,快到让起亚以及所有合资品牌措手不及。

尽管销量毫无起色,但起亚在中国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配速:一方面引进K5、嘉华狮铂拓界、K3全球化车型形成全新的产品阵营;另一方面提升渠道营销服务能力,并逐步完成重量级4S店面的焕新升级。

起亚在中国市场的所有的坚守与努力,就为等一个翻身的时机——借助全速前进的电动化转型,重返主流阵营。

千万别低估起亚

显然,起亚等到了这个机会。但同时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起亚拿什么为自己手撕一条生路?我们从三款全新产品上找答案。

进口货EV6 GT无疑是起亚最成功的量产电动车,也是“对立统一”系列最耀眼的作品之一。犀利的前脸有高尔夫GTI的神韵,俯视之下,又如眼镜蛇的仿生设计;锐利的双腰线营造出极富战斗力的型面;夸张的动力空气学尾翼与贯穿式尾灯融为一体。没错,这是一个颜值超能打的家伙,否则也不可能同时开出欧、美“年度汽车”双色球。

强悍的外表下是强悍的性能,EV6 GT配有ECS电子控制悬架及E-LSD电子限滑差速器,搭载综合最大输出来到430kW和740N·m的双电机,零百跑进3.5秒,支持400伏和800伏充电,充电30%至80%只需14分钟,10%-80%仅为18分钟。

这组数据处于什么水平?参考特斯拉Model Y,其四驱高性能版双电电机综合功率为370kW,最大输出扭矩 659N·m,零百加速3.7秒。二者的差距就一个,特斯拉的老家把“2023北美年度汽车大奖”颁给了起亚EV6。

全球车EV5则是起亚打响国产电动的第一炮。EV5概念车拥有诸多颠覆性设计,如极具雕塑感的方正轮廓、直角尾灯、对开门以及前后排右侧座椅可90度旋转设计等。并且,车内大量使用上海藻提取物、回收塑料以及“无皮革”等环保材质,如座椅、车门、仪表盘及顶棚。以上要素在量产时只要不被全线阉割,这款车大概率不会辜负起亚的厚望。

起亚EV5概念车


智驾层面,起亚也给出明确规划:车道变更辅助、远程自动泊车辅助、前/侧/后方停车防撞辅助功能即将上车;2025实现全车系OTA升级。而明年推出的旗舰级EV9,还将搭载包括HDP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在内的L3级智驾辅助系统。

起亚EV9概念车


同时登场的三大全球电动车都在指向一个事实——千万不要低估起亚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

逆袭胜算有多大?

所有竞争都是达尔文法则的演算。努力搞新能源事业的起亚来了,但此时,自主新能源已经形成强势联盟。2022新能源TOP15排行榜只有大众为合资撑面子,而且排名垫底。

今年的车市何止惨烈,简直就是你死我活的拼杀,跟东风系相比,特斯拉开年第一降根本不算啥,坠落的车价不只影响燃油车,也让原本就是做赔本买卖的新能源雪上加霜。想借新能源赛道逆袭的起亚有多大的赢面?谁都不是预言家,但我们可以分析其中的利弊。

▲起亚EV5概念车


首先看大盘。2023国内新能源销量将突破9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至少在700万以上,其中纯电将超过500万辆。繁荣的大盘无疑给起亚投喂了一颗定心丸。

其次看竞争。新势力是最大变量,一个特斯拉、一个比亚迪只要发动价格战,谁都HOLD不住。小鹏P7i定出24万的奇葩价就是一个信号——动辄亏损几十上百亿的“蔚小理”们没一个敢打价格战,守住价格就守不住盘量,守不住盘量就会被资本市场无情地洗掉。

再则,今年头部自主以及日系同时选择强攻混动,这也为起亚进入纯电领域提供了短暂的机会。按绝大部分合资品牌的推进节奏来看,起于下一代全新纯电平台的产品至少还有两年才到位。

当然,是成是败最后都取决于起亚自己。“手中有粮”是前提,除此之外,起亚还有两道护身符:一是在燃油车时代打下的超过600万的用户基盘,如何转化?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比如年内涵盖购车、用车、服务、信息娱乐等全领域的起亚品牌APP将投入运营。

二是起亚的决心。在此之前,起亚在中国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说白了就是战略上不够重视,但中国市场不光是为起亚贡献销量,同时也为东南亚等地区输出产品。所以,起亚必须以最坚韧的姿态在中国市场走下去。

起亚中国区总裁金京铉也反复提到本土化战略。按规划,起亚在加速新品投放、加大研发技术投入的同时,还将加快电动车销售渠道建设、加速布局新能源基础配套。目前森那美、锦龙、百得利等五家实力雄厚的经销商集团已加盟起亚。而在补能方面,除国网、星星等第三方合作生态外,起亚还在积极布局超快充站。

当然,所有的投入都离不开一个字money,2022现代汽车集团净利润升至7.9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38.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起亚品牌净利润约合人民币297.2亿元,同比增长13.6%。各位认为,是像起亚这样持续赚钱的传统大厂敢投入,还是一直亏损的新势力敢投入?

汽车产业链又长又复杂是事实,但看穿了也就两样东西,一是技术,二是钞票。这两项显然起亚都具备。

最后说说

新能源上半场竞争机会,谁先占上风口谁就拿到先发权,下半场竞争实力。洗牌只会越来越频繁,不出三年,国内新能源品牌将死掉一大半,就这么残酷。

对在中国市场态势低迷的起亚而言,充分竞争犹如硬币的两面,抓住机会就翻身,反之则永久沉入谷底。

全力以赴,向死而生,起亚在中国没有Plan B。


版权声明:图文为线外邦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