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普通人怎么判断一台车是否足够安全?参考因素有五个

如何判定一台车是否足够安全?

很简单:

  • 碰撞测试
  • 材料参数
  • 配置标准
  • 主动安全
  • 被动安全

汽车碰撞测试成绩是判断一台车安全标准高低的直观参考,但是这个参考并不全面,简而言之,热门车辆往往不会去进行测试,除非公认很强或很差的车;参与测试的车辆有很多都是冷门车,这样既不会让机构得罪企业,又能让企业“投喂”机构。所以碰撞测试成绩有没有的参考就只有看运气了,如果没有则要继续往下看。

材料参数是判断一款车的碰撞保护能力的重要参考,不过那种拿尺寸去量厚度的做法是非常业余的,甚至可以说毫无参考价值;比如防撞梁,薄一些的防撞梁不见得强度低,反之也不见得强度高。

因为材料本身的强度是可以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汽车用钢板的屈服强度最低才300Mpa,最高可以达到1500Mpa左右,比如热成型钢和马氏体钢;铝合金材料的强度往往偏低,但也有能达到600Mpa左右的标准,并且确实在量产车上作为防撞梁的材料使用过。防撞梁的强度不需要太高,否则无法在中高速碰撞时有效变形以传递撞击力,但600Mpa左右还是有必要的。

参考下图,一台车不同位置的材料强度参数是最重要的参考。

一般认为车身主体部分的强度要在300-600Mpa之间,作为核心的防撞梁要有600Mpa左右;在车头两侧和侧面起到碰撞保护作用的A/B/C/D柱的强度要更高,A/B柱尤其要高,屈服强度超过1000Mpa才是理想标准。抗拉强度的数值比屈服强度大,所以一般看屈服强度,其他位置可以适当低一些。

如果一台车敢于公布车身材料的详细参数,这最起码能一定程度的说明车辆的安全标准高。

配置很重要

首先是“主动安全配置”,说穿了就是安全气囊;气囊宜多不宜少,足够多的气囊才能保证车辆不同角度的撞击或被撞击时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比如方向盘喇叭下面的气囊和副驾驶正面的气囊在正面撞击时能起到防止撞伤的作用,侧面碰撞时则需要侧气囊保护肢体,顶棚两侧的头部气帘更重要;至于膝部气囊自然也是有没有强,但这个位置即便没有气囊也不见得会造成过大程度的损伤,因为安全带能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安全驾驶的前提一定是先系好安全带。

主动安全配置是近两年购车时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两项分别为:

  1. 主动刹车
  2. 全速自适应巡航

只要默认打开这两道程序,车辆低速驾驶时会自动侦测前方道路,发现障碍物的时候如果司机没有刹车、车辆则会自动刹车;主动刹车不能100%的有效发挥作用,但也比没有这项功能强。

个人驾驶的车辆有这个功能,用车过程中触发过两三次;一次是小动物从车头盲区横穿过去,一次是行驶中车道偏移没有及时发现。

主动刹车只能在低速时发挥作用,全速自适应巡航则是在中高速时有效发挥作用;设定好巡航时速,车辆侦测到前方车辆减速则会同步减速、即便是前车刹停后车也能停下来,如果没有刹停则会在前车加速或变道后自动加速到定速标准。这样的安全配置是很重要的,而这两项配置都属于辅助驾驶系统;所以辅助驾驶系统虽然还不够成熟,不能当作自动驾驶来使用,但作为辅助安全系统也很有价值。

被动安全一般指“行人碰撞保护”,这项功能能在车辆碰撞到行人或非机动车的时候,减少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伤害;一般方式是小幅度弹起发动机舱盖进行缓冲,有些车辆会在前挡风玻璃下面加上行人安全气囊。

这是一项人性化的安全配置。

总结:

判断车辆的安全性高首先要看碰撞测试结果,如果没有测试就去找车辆的材料参数,还没有的话那就只能看一看配置了,或者再看一看车友们的普遍评价。新能源汽车多出一项参考,选车时要看动力电池的可靠性,但电池的参数不是普通人能看懂的,所以需要看一看车辆相关的旧资讯,看一看自燃率高不高。

但不论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是高还是低,在公路上都要避免与大型车辆并行或竞驶;因为这些车的总质量可以有几十吨,碰撞瞬间的动能是巨大的,强度最高的普通乘用车在大型客货车的面前都会弱的像纸壳一样,所以安全驾驶意识也非常重要。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标签: 安全 蔚来EC7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