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开惯特斯拉model Y,再开飞凡R7,终于知道了两车差距有多大

随着碳中和时代的到来,汽车电动化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明晰,尽管有很多人不太看好这一趋势,认为续航可持续短、充电时间长,远没有燃油车来的便捷性,但从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25.6%来看,电气化车型正以极快的速度对燃油车掀起一轮变革风暴。

毕竟在兼杂高油价与低电价的当下,电动车所凸显的智能化、高效率以及日常使用的经济能效与燃油车相比其综合优势更加明显,既不用卡着点去计算加油站出让的几毛成本,也不用定期更换机油变速箱油,还能体验到百万级燃油车都没有的加速感。


于是不少家庭也从起初的不看好,开始逐步接受起电动车这个新兴产物来,去年我就怀着对新能源的无限憧憬,买了第一辆新能源汽车特斯拉Model Y,当时就被它颠覆传统、打破常规的格调深深吸引,尤其是在中端车的价格,高端车的配置及性能衬托下,更能确信电动化是必然趋势。

当时考虑特斯拉Model Y的时候也看过比亚迪唐EV,从动力和配置方面来说其没得挑剔,深踩电门两台电机毫不保留的动力能效即平顺又迅猛,但从个人角度来说,唐EV的整体造型还是比较倾向燃油车影子,加上车机系统的科技前卫性一般,让我还是有些提不起兴趣来。


而特斯拉model Y虽然内饰相对“简陋”,取消传统物理按键,没有仪表的反人类设计,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太讨喜,但在科技智能化的营造上却凸显了它由硅谷出生的前瞻性,流线型的外观与塑造的高端品牌形象似乎盖过了原有缺点。

在驾驶中由于都是电机驱动几乎找不到太多把柄,0-100公里5.6秒的加速能力,以至于让我曾经对电动车嗤之以鼻的朋友试驾起来也叹为观止,摆脱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束缚后,无论是加速的急迫性,还是变道超车的从容性,相比起燃油车的操控可塑性更强。


随着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大,经济及性能的共性愈发凸显,朋友感受到我的Model Y带来的新颖感和号牌优势后,前段时间也辗转各4S店,敲定了一台飞凡R7,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国内传统车企除了比亚迪能够与特斯拉相提并论外,还没有其它车型能够拿出更高水准的产品来,但直到试驾飞凡R7后发现,暗藏在纯电领域的“黑马”不局限于比亚迪,特斯拉或许也只是面子上的优越感。

外观上本真优雅的设计具有较高原创度,以中西结合的格调为基准,涌动的型面与跨界式的流线溜背造型激进中又透露不俗的优雅感,立体式的“X”元素设计手法不呆板,在飞翼式DRL日行灯的勾勒下更凸显性能属性,尤其是实现多层次生命感光线塑造的掠翼贯穿LED尾灯,不仅协调还很新颖,与特斯拉的“鲶鱼”脸相比,更能体现与它名字“飞凡”的匠心雕琢。


来到车内,飞凡R7给我的第一感官就是精致与科技,它没有特斯拉的简约至简,也没有比亚迪刻意营造奢华的氛围感,反而是将两者相互揉搓形成呼应,高级的氛围下既不舍弃传统豪华底蕴,又具有象征未来化的极致性。

尤其在车内那套3+1霸舱式巨幕,将视、听、触三感完美融合,仿佛把驾驶舱包裹起来,从驾驶位一侧的10.25英寸仪表屏到15.05英寸中控屏,再到副驾驶的12.3英寸副驾屏,不仅色彩纯净清晰度高,功能区及图标分工明确,主副驾之间信息还可无缝流转交互,而且RISING OS智舱交互系统,在高通骁龙8155芯片加持下,UI设计及交互逻辑也比较顺畅,可见即可点,可见即可说,智能语音助手1秒响应,行车时副驾独立的影音系统与主驾还互不干扰。


不过值得一提的还是飞凡R7的第四屏,它源于华为的视觉增强AR-HUD平视系统,不仅拥有优于奔驰EQS的全球最大视场角13°x5°,采用先进的AR视觉叠加算法提高行车安全系数,增强车道级实景导航,而且驻车时AR-HUD也可实现平视影音体验,我认为这种完全跨阶级的配置,不仅为行车安全带来保障,而且也为生活增添了全新的乐趣。

就这一点上,我一直以为特斯拉出身硅谷,在科技感的塑造上已经登顶,但直到感受过飞凡R7后发现其实是我偏见了,尤其是在人性化与体验上model Y似乎还没有过多建树,总在营造以车主适应车,而不是车迎合消费者需求。


而在高阶级智驾体验上,飞凡R7则用行动证明配置不是无谓的搭载,而是建立在用户场景和需求的基础上,我曾短距离体验过一次特斯拉高智能自动辅助驾驶,在行驶过程中反馈灵敏,对于道路环境识别都还不错,印象中特斯拉在这领域已经走在前列。

但在开过R7的时候发现,它的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在结合33颗顶尖智能驾驶硬件的基础上,对于道路的识别与修正能力层次更高,进入匝道前,提前2km便发起变道,并且能够精准的实时识别前后车辆的行驶状态及趋势等周围情况,即便是静态路障或窄路穿行也能及时识别并减速避让,从实际上来讲,R7的智驾更出色,但出于安全考虑行车时还是四肢并用更放心,只是更好的智驾系统能够避免更多隐患,驾驶起来更轻松。


当然给我十足的信心其实也源于上汽做背书,优秀的硬件在4D成像雷达和4颗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orin-x芯片,以及行业首创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加持,超40万公里的国内高速道路测试,以100%的安全冗余应对1%的极端道路场景也增强了安全性基础,而Model Y在硬件摄像头上似乎还未做的那么面面俱到。

目前制约纯电动车发展的多基于续航不足,也是很多人看好电动车加速、能耗但又难以定夺的思虑,飞凡R7性能屏霸Pro版,拥有最大功率400kW,最大扭矩700N.m,在前后双电机的加持下0-100公里加速仅3.8秒。


而在续航能力上已经来到606km,和燃油车的续航水准基本相近,这意味着更长的续航,不论是长途出行还是家用代步都不会有太多焦虑,并且90kWh的三元锂电池,不仅存电宽泛,快充也仅0.5小时,加上它还兼容了可充可换的补能方式,再多场景中充电时间缩短,换电时间更快,意味着没有里程焦虑,为每次出行提供了强大且高效的动力保障。

而在这方面特斯拉model Y就显得有些不足了,我的标准续航后驱版,续航里程仅525km,由于是单电机最大功率220kW,百公里加速要慢1.8秒左右,而在充电效率上虽然V3超充性能还不错,但效率上快充并不占优要1小时。


在整体驾驶感受上,由于飞凡R7是双电机,全力踩下踏板起步快推背感更强,并且无级/自动调节驾驶模式,还能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无级调整,意味着基础驾驶质感略好,除此之外两者没有太大区别。

写在最后

面对群雄逐鹿的汽车市场,飞凡R7让我看到了国产车不一样的面貌,无论是颜值用料、科技配置、动力能效,还是用豪华与智能科技的碰撞,都很好的诠释了国产车新豪华新智享的品质感。

尤其是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车电分离价和换电方案,一方面不仅弱化了用户焦虑,另一方面车电分离后,价格也低至19.59万,车主不用承担高成本购车也能享受高端性能,实实在在的为用户着想,堪称最易入手的中大型纯电SUV;虽然特斯拉在有的方面的确还不错,但在贴近用户考量方面还有待提升,就综合产品力来讲,飞凡R7可能更符合多数对新能源满怀期待的出行需求。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