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年50万,和销量相比,宋PLUS更多的是重塑了市场格局

所有的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2004年,比亚迪在“油车”正处于高速上升期的背景下,勇毅独行,笃定地开启了关于混动的研发探索,也为如今的盛极一时奠定基调。

上海街头的车,每3辆必有1块‘绿牌’,每3块‘绿牌’必有一辆比亚迪。”过年期间,与同样身处上海的同乡在聊起笔者所处的汽车行业时,他用了这样一句话描述了车辆变化的感触。不知不觉中,身边的人正慢慢打心底开始接受新能源汽车。


作为从业者,感触则更深,尤其是在许多同行高喊“产业变革关于新能源的上半场已结束”之时,即便不敢完全苟同,但也很难找到理由反驳。可以确定的是,行业变革的推动下,有几大巨头品牌已悄然崛起,中国品牌中,当属比亚迪最为亮眼。

就在最近,比亚迪旗下宋PLUS新能源车系,悄然迎来了自己的第50万辆正式下线。而此刻,距离其上市,仅不到两年。

2年50万,仅是新一轮引领的开始

“国民SUV”的成功,铸就了中国汽车品牌快速发展的1.0时代。

《周易》一书中提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一件商品、一个品牌成功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在合适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应用在商战沉浮中,可理解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哈弗H6、CS75家族等倾心之作,遇上最大的基盘市场,国民经济稳步向上,用户用车需求的日益丰富的大趋势,才铸就国内汽车市场国产企业与合资分庭抗礼的局面。


新能源摧枯拉朽般席卷而来,合上过去功劳簿的同时,也必将造就新的“成功”。用时不到两年,完成50万辆“壮举”的宋PLUS,正如当初的哈弗H6、长安CS75一般,开启一轮新引领。

与那个时代的引领者们不同的是,宋PLUS的新一轮引领,发展速度更快,价格区间更高,未来更长远。纵观SUV市场,能在2年内达成50万辆销量的车型,屈指可数,且大多拥有长达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史,像宋PLUS这样“出道即巅峰”的选手,实属罕见!

要知道,被用户“神化”的特斯拉Model Y在过去两年的销量也仅为485167辆。换言之,在国内新能源SUV市场,宋PLUS是当之无愧的“销冠”,是中国品牌中最快实现50万辆销量的新能源SUV。依托着前卫的技术前瞻性、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力,比亚迪宋PLUS在15万-20万元的紧凑型新能源SUV市场几乎无人可挡,即便是曾经红极一时的日系合资混动SUV阵营,也黯然失色。


如今的宋PLUS手握新能源技术优势和颠覆性产品体验,以全方位碾压的姿态,重新定义了紧凑型SUV的价值标杆,第一次为自主品牌夺回15万-20万元市场的“定价权”。


当前汽车市场价格战硝烟四起,据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比亚迪宋PLUS在各大经销商处的价格仍坚挺,订单量也呈现饱和状态,也进一步佐证了市场对宋PLUS的高度认可。

另一部分,则是细分市场的竞争环境及宏观市场环境的不同。中国汽车品牌快速崛起的十年内,国内SUV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呈喷涌之势,哈弗H6、长安CS75等车型的热销也仅是时代背景的缩影,甚至众泰SR9也能短暂热销。而当下的宋PLUS车系在细分市场俨然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同类产品的入局时机慢上一年,甚至更久。

与新能源时代同步而来的,还有自2019年中国车市连续长达28年的增长趋势被终结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汽车作为消耗品,更迭是必然过程,并且根据国内外多家权威机构的预测,当下年轻消费者的换车周期正呈缩短趋势。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在稳步增加之中。以上外部市场环境,对抢占时机进入销量、口碑形成良性循环的比亚迪宋PLUS无限利好。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紧凑型SUV市场份额为25.7%,总市场规模约为529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BEV+PHEV)的总量为约为98.5万辆,不足紧凑型SUV销量的20%,由此可见,紧凑型新能源SUV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也意味着作为“领头羊”的宋PLUS或许还远未达巅峰。


50万辆,或许只是宋PLUS的“新起点”,其目标所指的高度,或许前无古人,后也不一定有来者。对于新能源SUV的发展而言,宋PLUS车系为其它品牌新能源SUV点明了方向,也将引领更多自主品牌新能源SUV迈入属于“混动+电驱”的2.0时代!

“油电同价”的初心不改

伴随着宋PLUS迎来50万辆下线开启新一轮引领的,还有“荣耀2周年,豪礼放‘宋’”的购车福利活动。或许因为处在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的特殊时间节点,有不少人将二者相关联。但在《汽车通讯社》看来,宋PLUS福利升级的背后,更多是对更大市占率的雄心及“油电同价”回馈用户的初心。


“电车”用作家用刚开始普及的阶段,“高价”的标签就此被种下。事实上,规模不大时,车企面临高成本的压力,还得保证毛利率,相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成本控制更佳的油车,售价更高是必然结果。

自2004年比亚迪启动混合动力车型研发开始,历经DM1.0,到DM2.0、3.0,再到目前DM-p和DM-i技术,深耕十数年的比亚迪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的同时,也在不停探索如何实现降本。大到作为“插混车”关键零部件的插混专用发动机、EHS混动系统、刀片电池、芯片等,小到一个车灯,比亚迪都已实现自研自产,不仅能在上游供应商的动荡局面中保持产能稳定,还更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宋PLUS在短短2年内达成50万辆,标志着其已初具规模,拥有更多用户来分担产品开发过程、开模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在毛利率有所保证的前提下,释放更多的福利吸引用户,让更多消费者享受新能源发展的红利。

前文有提到,上市两年的宋PLUS车系在终端市场的售价依旧坚挺,在经历多次产能爬坡后,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换言之,当下的宋PLUS即便不优惠,凭借着积攒的优良口碑、过硬的产品力,也能继续维持自己“领头羊”的地位,其“荣耀2周年,豪礼放‘宋’”购车福利活动更多是在回馈用户,实现自己“油电同价”的初心。

如许多业内人士所言,当下的“价格战”已让许多车企处于“亏本”求量的状态,长此以往,对用户、企业乃至全产业都将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老用户的利益、上下游企业的利益,甚至主机厂本身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的“内耗”下,结果或许适得其反。


因此可以说,比亚迪宋PLUS在50万辆下线,上市2周年之际推出的“荣耀2周年,豪礼放‘宋’”活动,是在规模效应、技术自研、垂直整合优势下的主动让利行为,为的是在回馈用户,寻求更大市场份额,绝非参与到“价格战”之中。

有理由相信,站在50万辆新起点之上,宋PLUS新能源将以领跑者的姿态,继续带领国内新能源车型实现直道超车,向更为高远的目标迈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