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价格战打不死燃油车,只会让电动车瑟瑟发抖!

燃油车和电动车绝对不是对立的关系,从技术角度分析,它们是相辅相成、协同作战的关系。

丰田的全球战略规划中,燃油车、电动车、氢能源是三方共赢的发展路线,内燃机和电池组合的技术路线服务乘用车市场,氢能源负责商用车市场,不同的技术路线服务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市场。

但到了国内市场,这种平和的局面就成了你死我活的状态,很多人认为, 电动车的发展一定要将内燃机踢出局。

这种误导其实最早是从特斯拉传出来的,这家现象级企业因为专攻电动领域,给不少人带来了错误的印记,电气化的转型路径上,电动车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绝对不是唯一的路线。

电动化是电气化转型下的一个方向,智能化、自动化同样是大趋势,但电动化并不代表一定要电动车化,将原本纯燃油车做电动化转型,或者加上一套混动系统,或者是48V轻混,其实都是电气化转型的表现。

区别就是电动化强弱罢了,所以说电动化是方向,但不是唯一方向。

内燃机在未来的价值一定非常高,传统企业作为产业的支柱,不可能和特斯拉一样做完全转型,彻底抛弃内燃机是不现实的事情,一方面现有产业链需要完全推翻,另一方面新的资源一定跟不上,比如说电力、充电网络、锂矿等资源一定是一个缓慢而且庞大的迭代过程。

所以真正有效的电气化转型,是在现有技术上做整体整合。

比如说一家企业现有的燃油车销量占比达到100%,未来的状态如果是30%电动车、70%混动车型,已经是电气化转型最好的结果了,因为这种转型结果下我们对石油的依赖将会降到最低,这种改善是建立在不打破现有规则、利益链条基础上获得的。

同时,我们的碳排放量一定会有超过60%的节省,已经能够达到理想状态下的碳中和状态。

所以率先转型的比亚迪宣布的是停产纯燃油车,但燃油车依然存在,不过换了一种和电动机并存的方式,让油耗更低、续航更长、性能更好、体验感翻倍,终极目标就是用燃油车的价格买到不错的混合动力产品。

对于企业来说这种目的能够达到已经非常不易,除了对技术考核标准较高之外,对产业链的把控也非常严格,而即便是这种目标依然有大量的企业无法达到。

前阵子,武汉掀起了一波价格战,这一波价格战已经向行业展示了燃油车的真正实力,在保证现有利润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成熟的工艺、技术、产业链来拉低产品价格,让电动车的优势不复存在。

其实燃油车狠起来真的没有电动车什么事儿了,因为稳定、耐用、可靠、舒适依然是燃油车的主旋律,在电动车技术壁垒仍然较高的今天,想要推翻燃油车市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目前电动车存在价格过高、短板过于明显的问题,虽然2022年的渗透率接近30%,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出来,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占到了一半左右,另外一半的电动车销量是建立在大量补贴的情况下。

如果收回了补贴,还会有多少人心甘情愿的选择电动车?

产品、技术的发展一定要站在合理、理性的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当下的电动车更多竞争力可能是在那一张号牌上,拿掉了不属于电动车的号牌优势,还有多少人愿意选择电动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