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把驾车交给系统?“人机共驾”或许才是可行之道

近年来,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原本只能在电影中看到的无人驾驶,开始慢慢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点一点,无人驾驶网约车便如约而至;出行导航精准还原3D实景车道,打造沉浸式出行体验……人们对未来无人驾驶时代的想象正不断变成现实。

实际上,人们早在很多年前就已接触过“无人驾驶”技术,例如餐厅、酒店里的无人配送机器人;京东、阿里巴巴、美团等旗下的无人物流配送等,都属于这一应用领域。

而了解汽车行业的朋友也会注意到,除了百度、腾讯等多家科技公司在大力研发无人驾驶技术,造车新势力们也纷纷在自动驾驶领域开疆拓土:自特斯拉推送FSD(完全自动驾驶)软件测试版后,小鹏推出了城市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系统,蔚来推出了NOP自动驾驶系统,理想推出了智能驾驶系统AD MAX......可以看到,自动驾驶技术正在不断渗透汽车行业。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自动驾驶还无法做到像电影里那般炫酷,当前的自动驾驶分为5个等级:L1-辅助驾驶、L2-部分自动驾驶、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L5-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而市面上量产的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等级大多处在L2、L2+阶段,短时间内由于技术、法律等种种因素,将驾驶完全交给系统是不现实的。

就目前来看,自动驾驶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特别是面对行人和非机动车时,经常会有突然的重刹。对于限速、红绿灯以及虚实线的判断,也存在着延迟。因此,在实现自动驾驶前,道路交通或将长期处于“人机共驾”状态,即以人为主导,系统作为辅助来驾驶。

事实上,很多车企都是“人机共驾”理念的拥护者,例如上汽大众 ID.4 X宝马iX3 都坚持「最大程度上保留驾驶者作为决策者的第一标准」。当辅助驾驶系统开启时,人为可以随时介入,包括打灯变道、人为提速、控制方向盘等行为,系统始终保持 stayby状态,在人为完成调整后辅助驾驶系统又重新工作。可以看到,安全作为人、车、系统共同的基础需求,贯穿了人机共驾的全过程。

这与消费者的理念也不谋而合,比起拥有炫酷的黑科技,“安全”才是消费者最重视的第一需求。那么,在智能驾驶尚不成熟的当下,如何最大程度地给予驾乘者安全感呢?

以上汽大众旗下的ID.4 X为例,作为其MEB平台的明星产品,不仅搭载了Travel Assis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智能硬件上,更是拥有5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和3个毫米波雷达。

作为驾驶者的“眼睛”,5个摄像头可以实现360°观测车辆外的环境,超声波雷达则能检测车辆周围物体的距离。有了这两个硬件,在驾驶过程中,可以盯紧前后左右,通过智能系统对路况进行分析判断,让驾驶者更有距离概念,提升安全感。而“眼睛”越多、雷达越精密,精准性也就越高。再举个例子,与ID.4 X同价位的特斯拉Model 3只有1个毫米波雷达,你能感受到差距吗?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Model 3 开拓了以视觉为基础的智能驾驶,在整个 ACC + LCC 车道居中表现依旧突出,并且拥有高使用率。但就实际体验来看,在辅助驾驶开启状态下,Model 3 辅助驾驶系统下机器具备优先“驾驶权力”,而在人为介入时,系统则会默认退出,需要驾驶者再次重启。在长途巡航下会增加驾驶者的压力,提高「冷汗指数」。

相较来说,上汽大众的ID.4 X在辅助驾驶开启状态下,包括打灯变道、人为提速、调整方向盘等行为,辅助驾驶系统都保留人为控制方向盘的权力,在人为完成调整后辅助驾驶系统又重新工作。不仅接管机制更为流畅性,最大程度保留人为控制方向盘的权利,而且在人为需要介入时不会出现人与机器「抢夺」方向盘的行为,可随时调整,对长途驾驶者十分友好。

总结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幻电影中的无人驾驶将会真实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带来更智能便捷的出行方式。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在实现无人驾驶前,“人机共驾”或许是一个更稳妥的选项。


标签: ID.4 X 驾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