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三论零跑:危急存亡之秋,破釜沉舟而后生

图片






出品 |  亿车号

作者 | 刘瀚文


没有人能想到,降价潮会以接近银行挤兑的踩踏式姿态到来。


也没有人能想到,在这场降价潮面前,传统品牌的狼狈比昔日看不起的新势力更甚。


图片


作为新势力阵营的“价格屠夫”,零跑早在这场降价潮汹涌袭来之前,把自家全系车型的价格砍了一刀。这可不是PDD的砍一刀,倒更像是给那些抱残守缺的燃油车友商来上一刀999。


作为带头掀桌子的“性价比杀手”,零跑到底是被动应战,维护价格优势,还是利用油电交棒的动荡与恐慌,置己于死地而自我蜕变?此篇三论,我们将搞清楚这个问题。


论价格战


在3月1日的发布会上,零跑C11增程版本的正式上市,只是一道不咸不淡的开胃小菜。本以为零跑的高管会着重强调“电改油”的优越性,强调增程的“可油可电”对出行场景的精准对接和全面覆盖。


官方将这场发布会的主题定位“价格有参考”,本该是强化现有亲民定位的重要性,然而零跑却出乎意料地向所有尚未出招的友商们先开一枪。请出了在售车型宣布全系降价,就是要在平价电动车这一领域,挑起新一轮的价格战。


图片


零跑在性价比的道路上,同样走得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加坚决,但眼下初入竞争下半场,远未到分出最终胜负之时。此时举起价格屠刀,既有夯实自身定位的战略需求,也是应对市场下行的策略选择。


如同朱江明曾经说出的那句警示:“如果零跑2023年销量上不去,那后面也就没什么希望了。”价格战,无疑是零跑对冲市场环境恶化,维持现有规模效应不掉队,并且在马太效应渐现的市场格局中,为自己争取销量止跌的“时间”,以换取长久发展的“空间”所必须要做的。


当然了,正如近些日子各路品牌大搞巨额优惠,实则玩弄各路补贴、购车礼包、金融贴息的求和游戏。类似的逻辑猫腻,放在零跑的2023款全系车型上,也不难发觉。而那些粉饰价格战一片歌舞升平的同行们,未必能说得出来。


首先是担当销量主力的零跑T03,入门售价看似从2022款的8.25万降至 5.99万,实际上是新增了200km的入门版本。


图片


跟别人比,零跑T03尚且可以凭借五门四座的实用性优势,去跟宏光MINIEV类似物的“长续航”版本对打。


跟自己比,尤其是跟2020年刚上市时,5.98万就能买到400km的纯电微型车相比,恐怕是个人都得感慨一下这几年电池价格的蹿升有多狠了。


图片


即便跟2022款贵了一万元的入门版(6.99万元)来比,都叫轻享版,续航、动力、刹车、快充全都差一档。电子手刹变机械手刹,15英寸轮圈变14英寸钢圈,无钥启动、方向盘调节、车机蓝牙、语音控制一概欠奉。如果再结合一下10度电池的成本差异,会发现零跑做的丐中丐并没有你想得那么诱人。


再看C01,零跑在中端电轿市场的当家花旦。全系车型降得最狠的当属顶配双电机版本,从28.68万元降至22.88万元,一刀砍掉5.8万元,相当于直接打八折。


图片


然而仔细对比配置,就会发现产品体验也打了不少折扣。虽然双电机的动力保持一致,但由于轮胎的“膨胀”(扁平比40→50),百公里加速从3.66s增至4.3s,攻弯时的操控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舒适配置上,像是NAPPA真皮座椅、NAPPA真皮方向盘带加热、全景天幕带电动遮阳帘、外放电、主驾座椅腰撑、前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后排加热/靠背电调、12喇叭音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电尾门(记忆/防夹)、AQS空气质量控制等功能,全部从标配变成选装。


图片


好在,零跑将以上配置+3.9s破百性能,打包定了一个20000元的选装价,满配只需24.88万元,依旧比老款顶配便宜3.8万元。再通过软件优化,新款还补上了透明底盘(540°全景影像)和方向盘离手监测。


只不过这些很难判定好坏的“套路”,多少让C01看似夸张的降价让利,显得没那么惊天地了。建议此时选择下手的朋友们,多研究新老款的配置列表,看看降价简配的套路,是否对你的用车体验造成影响。


类似的套路,在C11身上同样适用。以入门版为例,便宜了4000元的2023款,电池从76.6度三元锂变成69.2度磷酸铁锂,纯电续航从510km(NEDC)缩至502km(CLTC)。


图片


配置上也针对智驾、智舱、座椅配置等一系列舒适性功能有所缩水,放到了两个价位梯次的选装包里(5000元/15000元)。


总体来看,作为负责走量的“性价比杀手”,零跑引以为傲的入门版在配置竞争力上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尽管在同价位,能与零跑掰掰手腕的友商并不多见,但自身对消费者的购买吸引度被削弱,也得以窥见零跑与日俱增的成本压力。


短期来看,零跑在平价纯电市场的先下手为强,就是经典的“以价换量”之打法。更好的销量表现,有利于资本市场对零跑的观感。即便“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现在并不是胜局已定、瓜分市场、赚取利润的躺赢期,各家车企市场份额的快速流变,已经变成了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此时的零跑,宁愿累死,不能饿死。


图片


长期来看,在上游供应链价格下行之前,零跑自身需要再承担一波成本压力,宁愿背负高达3.3万元的单车亏损,也必须继续扩大销量规模,用以对冲外界对亏损压力和现金储备的担忧。只有把竞争对手卷出擂台,才有资格抢占平价纯电的定价权。


零跑要做的,就是“性价比”的标尺。


能撑多久,这把标尺就能立多久。



论自研


价格战期间,零跑未必掌握了什么降本增效的灵丹妙药,维持眼下销量全靠硬扛亏损压力。


毕竟零跑的省钱基因,早就因为时刻紧张的资金储备,而变得愈发锱铢必较。比起第一阵营的蔚小理,零跑又坚定选择了先期投入巨高的全域自研路线,使得本就不鼓的钱包又瘪了不少。


做这种吃力不一定讨好的活,朱江明必然秉持着长期主义的眼光看问题。为了自研,零跑投入重金布局自有产业链,费力费钱不说,搭进去的时间可能会制约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最后要想摊薄成本还需要足够体量的市场份额,对于新势力品牌而言,难度不可谓不小。


图片


可一旦“全域自研”大业已成,技术研发到量产转化的时间周期会大幅缩短,需要打交道的各路利益也就少了很多。掌握了更多的议价权,平摊成本、压低价格也就显得水到渠成。


在新势力造车潮之前,比亚迪的垂直整合已经展现出了足够的诱惑力,F3的价格一度能压到4万还有得赚,这也恰恰符合零跑对“性价比”打法的道路自信。


市场端高涨的销量增速,给了零跑毅然坚持全域自研的底气。即便这条路走得很悲壮,但工程师出身的朱江明依旧坚信零跑能走到最后。


然而,零跑这份全域自研的大饼,目前展现的多是“降本增效”的一面。


如果拿来吃,量大管饱百姓自然喜欢。


但汽车行业可不是食品行业,创新驱动的竞争永远是主旋律,更甭提电动车当下正处在自己的摩尔周期,一味追求现有技术下的便宜大碗,未必就能抗住尖端技术“白菜价”的冲击。


图片


于是我们看到零跑全域自研的本质,还是以见效快、效率高、质量稳定的非尖端零部件为主。别光盯着“核心”“70%”这类字眼,真正的核心像是电芯、智舱芯片、増程器,都是以外部采购为主。


只不过比起纯粹的方案整合商,零跑可以摆脱黑盒模式浪费的开发周期,打好软硬件基础做高匹配度,尽可能压榨每一个子系统的全部性能,从而实现“花小钱做大事”的效果。但这种“苍蝇腿也是肉”的全域自研,写不出华为那种打破技术霸权的爽文情节,更遑论过程导向的“技术平权”,能做到结果导向的“体验平权”不掉队,已实属不易。


图片


更何况,一旦下半场的中高端玩家在创新竞赛疯狂开卷,智能硬件的迭代只会进一步加速。而像零跑这种精打细算搞自研的选手,根本玩不起多线作战,只会频繁陷入路线之争进行赌博式决策,一不小心就会“一步慢、步步慢”。


至于结果,电子消费品行业那些消失的品牌就是最好的证明。


意识到全域自研的过犹不及,零跑已经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资金储备本就不充裕,没必要用自研跟土豪玩命。坚持“工厂直销”“只挣零部件的钱”,与引入核心科技、保持技术领先,二者并不冲突。


于是我们看到了智舱中枢采用高通8155芯片的C01和C11,看到了采购自东安动力的1.2T增程器,看到了基于英伟达Orin-X芯片和激光雷达研发的下一代高阶智驾……


图片


这些需要借助的外力,有些是旧时代的成熟产品,零跑没必要“重造轮子”,有些则是需要专业主义打造的尖端科技,投入之大、风险之高让零跑无力承担。但共同点在于零跑积累不足,无法为自己打造最优势的资源,也就绕不开与这些产业链玩家的博弈与合作。


当然了,把它们和“全域自研”放在一起,你既可以说朱江明不够坚定,仍想投机取巧,也可以说是零跑尚未做大的权宜之计。但在真实的生存竞争中,摇摆的全域自研对零跑并没有什么坏处,保持灵活姿态,尽其所能提升初速度和加速度,也有利于为未来争取更宽广的转圜空间。


论增程


相比投入产出较为缓慢的全域自研,零跑与增程之间的关系,反倒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在国内,纯电动车的主力消费市场依旧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中高收入群体,活动范围集中在城区及其周边市郊,续航焦虑和补能压力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图片


但对于零跑来说,大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高端产品,性价比导向的纯电产品吃不到多少消费升级的红利。T03地位虽稳,但主要集中于增购代步需求,客单价过低,无益于企业的健康成长。最后还是要依靠更广大的中小城市甚至县域地区,在缺乏政策激励的市场环境里与燃油车硬碰硬,才能实现油电替换的“最后一公里”,加速实现规模效应的降本增效。


既然动机如此直给,零跑的“电改油”就很容易理解了:将电动化的体验优势与燃油车的续航无忧结合,拿出“油电同价”的诚意,自然就能终结那些体验几近触顶的传统燃油车。


况且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尚无法达到发达国家“一家多车、各有分工”的水平,一车多用依旧是客观存在且体量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也是理想和比亚迪引领各自赛道的现实土壤。


图片


说到这里,恐怕已有人迫不及待喊出“增程不如插混”这类观点了,从车企高管到普通网友,围绕这两种动力形式展开的争论,时至今日依旧吵得火热。然而一旦脱离实际用车场景,各自优劣的现实感知很容易被虚无化,最终变成只看立场、不闻事实的网络互喷,毫无意义。


先来看以比亚迪DM-i和长城柠檬DHT为代表的“油改电”插混,也就是以P1+P3双电机构型为主的串并联混动。优势在于能涵盖更为广泛的使用场景,综合油耗更低。中低速以纯电驱动/串联混动为主,中高速和急加速以发动机直驱/并联混动为主。但由于需要在直驱模式下重点优化NVH表现,属于传统燃油车企的拿手戏,在电动化的一维光谱中仍然更倾向于燃油车一端。


图片


再来看以零跑和理想为代表的“电改油”增程,也就是大电池的串联混动系统。


优势在于最大限度发挥纯电驱动的快、顺、静,也可以充分利用原生纯电架构的三电/智能硬件。发动机不参与驱动,在城市工况中可以当做纯电动车来用。但由于电机在中高速工况下电耗增加,发动机的增程效率有所削弱,所以才会出现很多网友所说的“増程油耗比燃油车还高”的吐槽。


看似二者在能量转化效率和馈电油耗表现上有显著的高下之分,可一旦结合实际用车场景,用户的感知未必明显。


图片


例如很多人关心的馈电油耗,在朱江明看来或许没有那么可怕。针对16万已有车主数据的分析,仅有3.4%的驾驶场景车速大于80km/h,即使刨去纯代步的S01和T03,高速场景也不超过15%。而超过68%的用户日均行驶里程不足50km,约七成用户已经安装了家充桩……


一句话,能接受新能源的消费者,使用场景已经天然完成了自适应,更侧重于让纯电发挥作用,让发动机负责有备无患。在这种情况下,百公里两三升的油耗差距,被摊薄到综合使用成本中,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边际效应,但燃油驱动的养护成本可是实打实多出来了。而能否提供更持久、更无感、零焦虑的纯电体验,才是真正贴合用户体验的关键所在。


零跑C11增程版压根就不打算跟插混车去卷什么油耗高低,一块43.74kWh的三元锂电池,就能提供285km的纯电续航。平均到每天的日常代步或者中短途出游,这样的续航完全可以做到一周一充。即便家里没有充电桩,C11增程版还支持直流快充,半小时即可补能30-80%。


哪怕再退一步,不充电只加油,满油满电1024km的综合续航也完全不输绝大多数燃油车。只不过这类用户实在少之又少,图性价比买零跑,却不在乎后续油费花销,只能说朱江明都想不到有这么独特的用户存在。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车头这具东安动力的1.2T增程器了。毫不留情的说,零跑在内燃机领域缺乏足够的议价权,只能用别人玩剩下的淘汰货拼凑一下争取先发优势。NVH表现和燃油效率都是这具增程器的软肋,很容易成为C11增程版的口碑拖累。


图片


如果零跑想要认认真真推行C平台和B平台增程/纯电双动力战略,那么理想与四川新晨动力合资研制新一代增程器的商业案例,不可不参考。


况且这也符合零跑对全域自研的孜孜追求,不是么?


写在最后:


三论已毕,回看开头提出的问题,零跑的选择既有大势所趋的催逼,也有主动作为的进取。但受限于自身实力的弱小,哪怕全域自研心比天高,哪怕增程战略前景光明,也时常出现很多不尽如意的妥协。


即便如此,朱江明还是愿意把零跑往悬崖推一推,逼自己一把,看看能否卷出更多的新机遇。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四年前,红米发布K20系列时,卢伟冰在台上说出的那句“我们是在KO我们自己”。



那是一份没有对手、自己卷自己的高处不胜寒。


图片


如今零跑率先挑起纯电价格战,用增程平替大举进攻油车市场,与当下复杂凶险的市场环境多重叠加,更能看出零跑“背水一战”的决心与勇气。


市场容错空间越来越小,体系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唯愿零跑胆子大一点、步子稳一点,走好它的领跑之路。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