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月汽车销量:没那么好,但也没那么糟

“价格战”疗效几何?3月见分晓。

还是不能低估春节长假,以及政策切换的影响,1月、2月的汽车市场,向来比较“妖”。

我们之前给过一个观点,在比较“妖”的月份,得把1月、2月算在一起,更有参考意义。这几天,乘联会的数据出炉了。2023年1-2月,国内市场累计零售267.9万辆,同比下降19.8%,“跌了两成”。这个下滑幅度确实令人紧张。因为只要一跨年,新能源国补、燃油车购置补贴都要退出,必然在年尾对汽车销量有一定的透支作用。

或许,很多人的心中,都在想着另一个原因:肯定是老百姓口袋里没钱了,不买车了。最近,“价格战”的狂潮席卷到燃油车,好像也印证了这个原因,“供大于求,汽车卖不动了,都在降价甩卖了。”到底有没有那么严重呢?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市场在分层:冰火两重,冷暖自知

汽车市场的分层,主要是2个方向:

1、合资和自主正在分层;

2、燃油车和新能源正在分层。

参考乘联会数据,2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8万辆,同比下滑12%,环比增长2%。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0.6%,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7.6%,同比下滑5.4个百分点。

对比之下,结论很清楚了。合资品牌的份额在下滑,日系越过山丘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了。原因也很明了:

1、日系品牌,没有能打的新能源车,抓不住增量市场;

2、日系品牌省油的优势,正在被自主混动、纯电的用车成本优势比下去,随之销量不畅,引发终端价格下滑,连日系车保值率高的优势也崩盘了。

反观自主品牌,2月零售71万辆,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12%。即便统计市场份额,自主品牌2月零售达到了51.1%,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1-2月算一起,自主品牌零售份额也达到了50%,同比增长9.8个百分点。合资品牌的处境,就像夹心饼干的“中间层”。往上,豪华品牌谋求销量了,可以下探,其品牌力绝对碾压;往下,自主品牌上攻,产品的各线优势都被追上来了,合资品牌力被消磨。毫无疑问,“中间层”是最受气的,目前也没有堪当支柱的新能源产品,增量难觅,现在的主题是“止血”。

再说回燃油车、新能源车的分层。有一组“扎心”的数据:1-2月,国内汽车市场零售销量下滑了19.8%,而新能源零售销量同比仍然增长了22.8%,那么,燃油车零售销量同比下滑了多少呢?答案是29.6%,相当于下滑了近三成。所以说,燃油车是在想办法挽救颓势,而新能源则是在追逐增量。从渗透率,也可以看出新能源的增长势头。2月,国内新能源零售渗透率为31.6%,较2021年2月21.7%的渗透率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52.9%;豪华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22.6%(算上了特斯拉);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仅有4.2%。为什么合资品牌那么难?答案不言而喻了。

降价很香,但地方的“水”不一样

这几天,武汉巨额的购车补贴上了热搜。原来不被关注的雪铁龙,也因为价格太便宜,一下出名了。继新能源之后,燃油车开打“价格战”,肯定是事实,但我们也要看清楚,这个补贴没那么简单。先说雪铁龙的低价车,划个重点,这是“政企购车补贴”,相当于本地车企出一点,当地政府出一点,所以,才有比较高的降价幅度。

而当地政府提供购车补贴,刺激当地的汽车消费,并非是武汉的先例。其实,很多地方都有做,只是,这次“出圈”的是武汉和雪铁龙。比如,去年,上海嘉定就有1万和2万的购车补贴,可以是燃油车,也可以是新能源。我们知道的,深圳各个区也有不同的补贴。但一般会存在几个限制条件:

1、补贴当地车企,因为车企一般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提供补贴,肥水不流外人田;

2、补贴当地消费者,可能落户在这里,或者办了暂住证,说明纳税、消费在当地。

具体的补贴形式,可能是直接返还现金,有可能是发放“大额消费券”。对于有购车刚需的用户而言,确实价格更便宜了,绝对是好事情。据说,去湖北买雪铁龙,也会有一定的限制,比如,需要当地户口,需要先按指导价购买,购置税也按指导价计算,之后再把补贴金额打到个人账户,整个流程比较久。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汽车终究是一个买卖博弈的市场。新能源车的价格相对透明些,很多直营店是按照指导价卖的,平常不议价,所以,政府补贴是多少,就是多少。但燃油车,平常就有优惠幅度,引入政府补贴后,原本的优惠价格,可能就被收回去了。如果买的人更多,价格也会往上走,或者,需要加装一些装潢。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深浅,但就大环境而言,汽车价格走低确实是趋势了。

国六B切换,影响那么大吗?

大家应该还听到另外一个说法,这次燃油车大降价,与7月初“国六B”标准正式生效有关。据说,7月以后,非“国六B标准”的车无法上牌,所以,燃油车才会大清仓。先说说,什么是“国六”?其全称是““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对车企说的,他们生产的车,需要满足排放标准。根据规定,“国六”实施分为A、B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年7月1日起,不能销售、注册、上牌低于国六A标准的汽车。第二阶段从2023年7月1日起,不能销售、注册、上牌低于国六B标准的汽车。

这次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切换,像北京、上海等城市,在2019年就实施了国六B标准。每逢排放标准切换,确实会有一波价格扰动。降价,把旧标准的尽快卖掉;之后,价格回升,继续卖新标准的车。那么,问题来了,降价的难道都是国六A的车型?全国到底有多少“国六A库存车”?我们拿到了一组行研的调查报告,准确的数据不好统计,但大概情况如下:在豪华品牌中,宝马奔驰基本切换完毕,奥迪有少部分压力;在合资品牌中,大众的大部分车型已经切换,日系的切换压力比较大;自主切换比较积极,目前压力较小,只有部分换代周期不凑巧的车型,赶上了。

但有一点很明确,因为排放标准需要清库的销量,绝对没有网传的600万那么多,预计有大几十万辆。总结一下,国六B切换肯定让车企有清库存的压力,但还需冷静看待,这不是“价格战”的绝对主因,不要被带节奏,各家车企受国六B切换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写在最后

核心因素,还是“供大于求”。只要造的多,买的少,“价格战”还会持续。而毫无疑问,这波价格战,必然对各车企的销量节奏,以及利润释放产生较大扰动。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晞贝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