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日系车并没有变弱,但是为什么没那么好卖了?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系车一直以不俗的性能和经济耐用的特点备受国内用户喜爱,在日系品牌中也涌现出一批让人印象深刻的“平民超跑”、“国民家轿”、“加价王者”。相信不说具体车型名字,大家也都会知道是哪些车型。


日系车并没有变弱,但是为什么没那么好卖了?-有驾


从2012年开始,日系车在华的销量每年都保持着稳定的正增长,即使是在疫情最初爆发的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整体下滑6%,但日系品牌在华仍然实现了498.5万辆销量,同比逆势增长2%。

但是这个势头在2021年戛然而止。



日系车的集体沉沦

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的爆发元年,日系车毫无征兆的突然踩下了刹车,全年只拿下了472.5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5.2%。而在接下来的2022年全年日系品牌在华销量继续同比下滑7.7%至436万辆,市场份额跌至 21%,同比下滑1.2%,。

如果说2021年的下滑只是一个偶然问题,那么2022年的继续下滑显然就是一个趋势问题了。这一幕与2018年时以韩系为代表的二线合资品牌们相继出现销量下滑,从此一蹶不振,颇有些相似。


日系车并没有变弱,但是为什么没那么好卖了?-有驾


最新公布的2023年1月销量数据显示,日系三强在华销量继续“哑火”。丰田中国销量同比下滑 23.5%,本田中国和日产中国则是直接遭到“腰斩”,分别同比下滑 56.2% 和 64.4%。日系豪华品牌的代表雷克萨斯1月销量也同比大幅下降 62.4% 至 6600 辆。虽然1月受春节假期的影响,汽车厂家销量普遍出现环比下滑,但如此大幅的同比下滑却并不多见。

时间再次证明,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魅力正在逐渐消逝。



是什么害死了日系车?

日系车到底怎么了?一个最近两年车企对业绩不佳的“万金油”式的解释,是疫情以及芯片短缺造成的供应链问题。但到了2023年,这样的解释恐怕只能成为一种掩饰。

另一个解释则是中国新能源车产品的崛起以及日系车电动化的迟滞,原本由合资品牌所占据的燃油车市场正在被蚕食,但同样都是传统燃油车市场,为什么德系车所受的影响就没有日系车那么大呢?同样也都推出了新能源产品,德系的销量尚可,日系却毫无存在感。



是日系车的产品力变弱了吗?并没有。客观来说,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日系车的特点一直没变过,依然有着大空间,依然走的是实用和耐用的路线,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能耗表现也都相当出色,甚至至今为止在混动技术上,日系还是保持着一定的优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变了?是这个时代把用户的消费观改变了。这让日系车过去的优点,在新能源时代变得无足轻重。

论经济性,在用“电”的时代,大家在电耗控制水平上相差无几,即使有着个位数的差异,但用户的感知也不强。论实用和耐用性,纯电平台让所有车型更好布置后排空间,也不再需要频繁的保养。而电池的损耗与二手车的保值问题又是一个所有车型的共性问题。因此,日系车曾经的亮点,在新能源时代都变得平平无奇。



而在当下年轻用户更为热衷的科技方面,恰恰一直以来都是日系车的短板。当用户已经琢磨如何在车内唱K玩游戏时,日系新车还在将语音助手作为卖点;当友商正在想尽办法将车机与手机系统打通时,日系车还在为给不给Carplay和CarLife而纠结;当市面上“带鱼屏”、“旋转屏”层出不穷,一个比一个大的时候,日系车还在抠抠搜搜的折腾8英寸中控;当汽车消费观念正在逐渐向着数码消费品转变时,日系车还在强调着匠人匠心,仍然觉得用户会爱一台车一辈子。

这似乎是日本企业的一种天性。当年的日系手机设计做工精致,但同样是智能化科技感不足,结果在智能手机出现后率先出局;佳能尼康固守的传统影像行业,在越来越强大的手机数字摄影面前倍感压力;而现在,则是轮到汽车行业了。



所以说,不是对手击败了日系车,而是观念上的不变害死了日系车。即使日系厂商有着足够的技术储备,并且都在加速朝着电动化、氢能化方向推进,但是当用户的心智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改变后,日系车的那套“价值观”就已经崩塌了。

标签: 日系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