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舆论」从未来大周期看,长城汽车智能新能源被低估了

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降价潮”,不降价的企业甚至有些格格不入。不少人会问,难道属于中国汽车的技术竞争时代已结束,只剩“价格战”可打?

笔者认为远远不是那么简单。

这轮“价格战”背后客观原因之一,是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移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过去一年,新能源车增速远远高于预期,无论渗透率还是技术普及度,远超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划。汽车市场能源结构的迅速改变,直接挤压了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导致燃油车市场出现部分汽车企业以价格换生存的局面。

新能源车领域则有所不同,头部企业的降价为了抢占市场红利,降价并非让自己更强,而是为了打击对手,从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所以笔者认为,眼前的降价潮是特定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绝非长期可持续行为。如果按照新能源车黄金十年的周期来看,目前市场仍处于0-1的阶段,格局远远没有定下来。

从新能源车大周期来看,一方面是碳中和、碳达峰的能源竞争,一方面是围绕用户需求、场景产生的技术、成本、智能化的核心技术竞争,这是一场马拉松,争得不是一朝一夕。

几天前的长城汽车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上,对外公布了从其自身角度出发,对智能新能源车当下问题的总结与未来的判断。在长城汽车看来,新能源车的长期主义更为重要,把握长期趋势才是重中之重。

先从以下几组干货核心数据,看看长城新能源的布局与能力:

1、长城已构建“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完成“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全价值链布局,在钙钵矿光伏领域已经产业化,率先突破20%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全球范围内保持最高纪录。

2、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长城规划车规级模组年产能120万套。

3、电驱动方面,长城汽车已经拥有100KW到220kW的系列化产品,覆盖A到D级车型。

4、智能驾驶技术长城汽车全面领先,辅助驾驶行驶里程超过3600万公里,长城毫末智行建立了国内自动驾驶行业最大的智算中心“雪湖·绿洲”和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认知大模型Drive GPT,中国唯一。

5、长城汽车发布的全新Hi4电四驱,要“等价平替两驱”以四驱的享受,实现两驱的能耗,做到“全工况效率最优,全场景驾驶无忧”,下个月就会有首搭产品

不难看出,长城汽车在能源、产品成本、技术储备、智能化均已布局,并且完善从0-1的建设阶段,逐步开启向产品输出的阶段。

如果将未来汽车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归位成本、技术领先性与成熟性、能源、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范畴,长城汽车已形成闭环,逐步开始在量产车上使用。

相比很多口若悬河的造车新势力,长城汽车在智能新能源车上绝非落后,反而体现出品牌的定力。

以全新Hi4电四驱为例,长城汽车实现四驱的享受,两驱的能耗,把技术用于量产车上,而非概念车的展示,这也是长城汽车的转变。

基于用户“要动力也要省油”、“要安全也要激情”的诉求,全新Hi4通过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实时路况,3擎9模智能动态切换,保障用户在任何出行场景中,均能灵活匹配到更适合的工作模式。

同时,1.5L/1.5T两款混动专用发动机,以当前行业领先的技术配置可实现最高41.5%的工程热效率,油耗能够降低6%—7%;全新Hi4前驱动模块总成,传动效率可高达98%。

目前新能源车市场中,从新能源角度改变四驱的理念,这是长城汽车认为更为切实的过渡路径,成熟的技术需要验证,而非可以轻松实现直线超车。

相比某家新势力嘴上喊全世界最安全的SUV,现实却被小毛病投诉问题困扰打脸行为而言,长城汽车走的更为踏实,换句话说,造车需要时间、标准与技术沉淀。

过去的2022年被称为智能新能源元年,汽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超过15%,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不可逆转的势头。用户在购买一台汽车时,内心会问到底是买一台新能源车,还是一台燃油车。

所以我们看到新能源车市场去年的百花齐放,但多少有些过热的现象,不少新势力更将产品配置作为噱头与故事,被资本裹挟的部分企业更以吸引眼球的言论,扰乱着市场的认知。

进入到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回归冷静,技术与产品成为用户更为看重的因素。

不久前,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被捧上天,比亚迪销量反超一汽-大众,成为乘用车销量的榜首。甚至有部分媒体发出未来市场仅会剩几家,其他企业都将没有机会,汽车会变为赢者通吃的市场言论,让部分消费者深信不疑。

在笔者看来,特斯拉、比亚迪的领先,是车辆整体销量卖起来以后,技术的普遍成都与成本分摊的体现。谁的技术与品牌越先被用户所认可,谁能够抢得先机,在市场中占据主动权。

因此,笔者认为摆在长城汽车新能源面前,有三个当下需要解决的课题。

第一是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换,如何做到基盘用户转化的相关政策与措施;第二是让成本与技术如何走到消费者身边,建立新能源车的心智与认知,提到长城新能源先想到哪几个词。第三是群策群力,打造1-2款爆款产品,从细分市场中抢占份额,脱颖而出。

从本次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我们可以看到智能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布局以及成果。如何深耕下去,让产品能够植入到消费者心中,或许比渠道与销售更为重要,而非蜻蜓点水,在用户能感知的传播渠道中,看到更多好的地方。

在用户心智中扎根下去,一定会有收获,长城汽车在燃油车时代做到了,新能源车时代同样如此。

如果单从目前销量的纬度,评判长城汽车新能源的成功与否,多少有些偏激且低估了长城汽车的长期发展价值。

从新能源产业链到产品线的布局,长城汽车已经做好了准备,让造车回归本质,实现科技平权,这是长城汽车坚持的品牌理念,以此战胜焦虑与迷茫。

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智能新能源的道路任重道远。但对于做智能新能源的长城而言,竞争远远没有结束,现在只是开始。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