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安庆衡:北汽自主品牌发展之路及思考



作者 | 安庆衡

编辑 | 葛帮宁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在北京生产轿车,一直是北京汽车人的梦,北汽就是随着“井冈山”轿车诞生而成立的。几十年来,北汽一直在发展自主品牌和生产轿车的路上努力探索,一路充满了曲折和困难,但一直没有停止,取得了不少成绩。


回顾北汽自主品牌发展之路,认真思考一些问题,认真进行总结,有利于北汽乃至中国自主品牌今后的发展。

 

纵观北汽的历史可以看到,北汽自主开发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同步。

 

01.

北京汽车工业从零部件起步

 

北京汽车的前身,是解放后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北平汽车修配厂”。1949年2月,原国民党409汽车修配厂由北平市军管会接收,与迁入北京的石家庄地区的汽车修理厂合并,成立“北平汽车修配厂”。


2年后,即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北平汽车修配厂”划归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更名为第六汽车制配厂,随后更名为第五汽车制配厂,这就是北京汽车的由来。


彼时,该厂主要任务是为人民解放军和志愿军部队设计制造“井冈山”牌重型机踏车,这是北京汽车最早开发的一款机动车产品,累计生产3248辆,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公安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1953年,在国内第一家汽车生产企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建设的同时,国家决定并安排在北京汽车配件厂基础上,建设第一汽车附件厂,生产化油器、汽油泵、灯具、气缸垫、轴瓦等17种零部件产品,北京成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牌汽车零部件和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配套的重点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


零部件生产给北京汽车工业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1958年,在全国发展汽车工业的大潮下,北京汽车也加入到汽车研制的队伍中,“井冈山”轿车正式诞生。正是由于这款车,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改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朱德同志给“北京汽车制造厂”题词。


1961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成立北京汽车附件研究室,设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内,即后来的“北京汽车附件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供油系核心部件化油器和汽油泵。在汽油机供油技术发展为电喷之前的几十年里,北汽的化油器技术和产品是中国汽车工业在该领域的风向标。


要谈北京汽车的自主开发,北京内燃机厂的车用内燃机开发,以及北京齿轮厂的主被动齿轮和车用变速器开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1965年9月,随着为北京212轻型越野车配套的第一台492Q汽油发动机研制成功,在原北京农业机械厂基础上更名成立北京内燃机总厂(北内),其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华北农机总厂。北内历史上累计生产各种型号发动机278万余台,其中仅492系列汽油机就生产了238万余台,在多年间是全国轻型汽车的主力动力机型。


北京齿轮总厂(北齿)成立于1960年,其前身为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建立的“振华铁工厂”,作为汽车齿轮和变速器专业生产企业,成功开发变速器、分动器、螺旋伞齿轮并大批量生产,一度成为全国汽车齿轮和变速器的龙头企业。


虽然北京汽车工业后来发展有过不少曲折,零部件发展也曾经不尽如人意,但正是北京汽车零部件支撑和推动了北京汽车历史上的轻型车(包括轻型越野车和摩托车)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全国轻型车和其他汽车的发展。


02.

井冈山:北汽最早开发的轿车

 

1958年,北京汽车轿车研制成功,沿用了当年重型机踏车品牌,“井冈山”轿车正式诞生。


▲井冈山轿车诞生

▲井冈山轿车通过天安门


03.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自主开发

 

东方红牌轿车和北京牌BJ212越野车


在成功试制井冈山轿车基础上,北汽又试制了北京牌高级轿车,虽然没能实现批量生产,但作为第一款以“北京”作为品牌的汽车,它将“北京”作为注册汽车品牌载入了史册。


▲1958年生产的北京牌高级轿车

▲北京牌注册商标的字体图案


紧接着,1960年,北汽试制成功,生产了东方红牌轿车。


图片

▲1960年生产的东方红BJ760轿车


1966年底,国务院批准北京汽车制造厂扩建改造工程,生产纲领为年产5000辆,其中BJ212越野车4400辆,BJ760东方红牌小轿车600辆。这是国家批准的北京第一个整车生产项目。从1959年到1969年,十年间共成功试制和生产了东方红牌小轿车600辆。


据说,1966年底,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谢某某来到北汽,以“不要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为由,下令停止东方红牌小轿车的生产。


但北汽没有就此停止自主开发新车。后来,北汽以东方红轿车的主要总成为基础,设计试制了北京牌越野车,并成功建设了北京轻型越野车生产基地,成功建设了“北汽一条街(包括原北汽、北内和北齿等企业)”。不少老同志、老专家都亲身经历了这一历程。


图片

▲北汽制造的BJ212轻型越野车


从1965年开始,北汽制造的BJ212畅销长达50年,总销量超过100万辆,占了全国轻型越野车总量的80%以上。北汽的越野车红遍大江南北,当时是县团级干部标配用车,也是那个年代最炙手可热的“官车”。


北汽越野车长时间发展,是北京汽车和全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很精彩的一部分,北汽近些年来发展的越野车就是传承了那时的精髓。

 

BJ130轻卡


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北二汽)1965年开始自行研制BJ130轻型卡车,1968年开始生产,因为良好的性能和经济实用,也一下子红遍全国。后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向北二汽学习、生产130卡车的工厂,助力了全国汽车工业发展,壮大了全国轻型车的市场规模。


▲北京牌BJ 130轻卡


1985年初,国家以技贸结合方式,引进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的N系列轻型车技术,确定北二汽为该技术引进的主机厂,北二汽又有了新的发展。

 

1988年3月,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香港肖特吉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


1996年10月30日,合资甲方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将持有的70%股份(原来北二汽的股份)中的20%,转让给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后者成为北轻汽第四方股东。


北轻汽公司在引进日本五十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开发出不少市场欢迎的轻型货车,实现了产品更新换代,形成系列化、多品种的产品新格局,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1993年,北轻汽生产的BJ1045CA5D轻型货车在国家科委和广州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广州第五届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BJ1061CN5D轻型货车在1996年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


▲清华大学刘维信教授等参加1996年轻汽公司一排半车鉴定会


北京历史上东线的BJ212越野车和西线的BJ130轻卡,为北京汽车工业和全国汽车工业发展作了多年贡献;北京作为重要的轻型车基地,在全国称雄多年。

 

东风牌摩托车


曾作为北京汽车企业之一的北京摩托车制造厂,1958年由当时的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总社五金联社的5家合作社合并组建。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十字坡的原北京摩托车制造厂


为满足城市货运需要,该厂建厂初期试制出长城585型两轮和正三轮摩托车,1960年试制出长城BM604型两轮摩托车,1961年研制出长城BM020型货运正三轮摩托车。在1965年第三届全运会摩托车大赛中,北京摩托车队战胜使用国外进口摩托车的赛队,夺得冠军。


1966年,该厂的商标改为东风牌,同年研制出东风牌BM021J型客运正三轮摩托车,用于城市近郊区客运场站。从此,北京市的人力客运三轮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1980年,北摩厂对东风牌BM021型三轮摩托车进行了降噪升级改造。1984年8月,改进设计的BM021A摩托车样车投产,当年生产3950辆,完成了在国庆35周年前用新型车更换老车的任务。1985年后,北摩厂全部改产BM021A型摩托车,年产达到11500辆。


1987年,北京摩托车制造厂与北京汽车制造厂合并重组,组建了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BM021A型摩托车仍作为主要产品生产。



1990年之后,全国汽车逐渐取代三轮摩托车,后者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历史地来看,三轮摩托客货车解决了当时北京市人力三轮车工人的繁重体力劳动问题,为改变城市交通状况贡献了力量。

 

04.

越野车开发

 

1983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签署合同,全国第一家汽车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合资企业成立之后,中方人员还是一直坚持开发自主品牌产品。


合资后,在北京吉普公司内,在中方投入的BJ212越野车上,移植、嫁接美国合资产品切诺基的技术及国内汽车工业的先进科研成果,连续进行年度改造,相续推出了BJ212L、BJ2020N、BJ2020S等年度型新产品,终结了老产品20年一贯制的历史,使BJ212越野车在北京吉普公司焕发了青春,一时间产品销售火爆京城。


1994年,北京吉普公司更换了BJ2020系列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推出BJ2020SG等车型和其他后续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BJ2020VJ


当时,部队已有开发二代轻型越野车的计划,但完成全部开发需要较长时间。为填补二代越野车服役前的空挡,军方委托北京吉普公司作为研制方,在212越野车系列产品中的BJ2020SJ基础上,研制了BJ2020VJ。


BJ2020VJ属于北京2020和切诺基的混血杂交产品,基本保留原北京吉普的外观,采用切诺基的心脏和驱动,其中采用克莱斯勒2.5L电喷发动机和5速变速箱,及切诺基的前后桥等,2001年1月通过定型试验和鉴定评审,开始装备部队,受到部队的欢迎。外方对开发BJ2020系列的变型产品还是同意的,但产品的知识产权属于中方和军方。


图片

▲北京吉普公司生产的BJ2020VJ军用越野车


BJ2022项目——BJ2越野车


此前,在不断对BJ212越野车精心改进的同时,1996年北京吉普董事会审议批准了BJ2022项目——BJ2。在征得美方同意后,公司拨出款项,安排中外方人员,专门全新开发许可证产品之外的新产品BJ2越野车,准备在北京吉普生产。


有一段时期,这些人员专门到美国工作,在克莱斯勒人员的支持下,搞BJ2越野车的自主产品开发。原来在北京吉普公司生产的北京牌越野车是BJ212,引进的切诺基在国内被称为BJ213,所以有时也把自主开发的越野车BJ2022称为BJ214。


经过几年努力,2000年1月21日,在北京紫玉山庄,在由国家有关部门主持召开的国产第二代轻型越野车鉴定会上,BJ2022通过了鉴定,专家对该产品开发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时媒体好评如潮,称BJ2022“是中国第一辆自主开发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多用途车”。


▲北京吉普公司自行开发的BJ2022第二代轻型越野车

▲北京吉普公司自行开发的BJ2022 J软顶车


其后,该车被命名为“挑战者”参加北京国际车展,受到广泛好评。


▲北京吉普公司自主开发的BJ2挑战者越野车


当时,美方表现得很矛盾,一方面支持开发,也有实际行动,但真正要投产时,因为北京吉普公司生产经营困难,在董事会上还是没有投赞成票。BJ2022最后没能批量投产,令人扼腕不已。


在努力开发新越野车的同时,北京吉普一边完成切诺基国产化,一边注重消化吸收合资伙伴切诺基产品的关键技术、创立自主品牌,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Jeep2500/2700、BJ7250等车型,也很受市场欢迎。

 

二代军车BJ212S勇士越野车


虽然BJ2022没能投产,但中方多年的心血没有白废。北京吉普其后开发的二代军车BJ212S勇士越野车,就是借助BJ2022这个平台,一举夺得二代军车竞标,成功开发并装备部队。


二代军车也属于自主品牌范畴。克莱斯勒对于北京吉普开发二代军车一直是支持的。因为是供给部队的军车,美方人员不参加开发,但对于项目的预算、人员都同意安排。


特别是,经过我们努力争取,2004年2月在奔驰董事长蔡澈先生亲自参加的北京吉普第26次董事会上,批准将BJ212S军车项目列入新产品计划,同时批准经理部门提出的进度计划和2004年5880万元的项目费用预算。二代军车在前几年开发的基础之上,开始可以在项目预算内开展工作,这大大加快了开发的进展。


经过多年努力,2006年二代军车开发终于完成。这期间,北京吉普完成了搬迁调整,在合资企业中外方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克莱斯勒,改变为奔驰公司,奔驰方面不同意在北京奔驰新厂中安排二代军车生产。


经过与军方商定,二代军车转到北汽有限公司新厂生产,2007年二代军车成功下线,但前面多年的开发工作是在北京吉普公司完成的,是北汽自主品牌的代表产品之一。


图片

▲勇士越野车

图片

▲勇士越野车参展

▲2007年8月2日在北汽有限公司批量生产的勇士军车下线


05.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其他自主开发

 

北京牌旅行车


北京旅行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市丰台区七一运输合作社,创建于1958年,1971年开始生产改装车,并试制成功第一辆旅行车。1974年开始生产BJ130汽车货箱,1979年改名为汽车货箱厂,以BJ130汽车底盘为基础,改装生产北京牌BJ632(BJ6560)旅行车,1981年4月改名为北京市旅行车制造厂,以后又选用专用底盘,生产BJ6560A4、BJ6590系列旅行车,产品产量最高时占到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20%,一度成为全国客车产品产量最大、效益最高的企业。


该公司于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批上市的车企。


▲北京牌BJ6560旅行车

▲北京牌BJ6590旅行车


北京121小卡车


在北汽合资前,1982年8月,北京汽车制造厂试制的BJ121轻型货车通过了产品定型和批量投产鉴定,为公司后续发展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北京121在海南做实验


其后,主要部分投入合资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在时任厂长郑焕明带领下,开展了辉煌的二次创业。


在二次创业中,北京汽车制造厂首先推出了自己开发完成的北京121小卡车,一上市就受到市场欢迎。据记载,1984年北京吉普公司合资当年,北汽自己就生产了4050辆121小卡车,发挥了自主开发的威力。


与此同时,北汽入资到北京吉普公司的BJ212越野车,在合资企业中较长时间一直是主力车型,这是中国诸多合资企业发展中很特别的案例。

 

BJ750轿车


其实,北汽一直没有放弃开发轿车的努力,经国家计委批准,于1973年10月开始,成功开发了水平不低的BJ750轿车。


▲1975年生产的BJ750高级轿车


北京牌750轿车选定奔驰230为主要参考车型,动力总成采用北内的492发动机和北齿自行开发的变速箱,车身、悬架、内饰等全部自行设计开发。


北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挖掘潜力,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试制,到1983年,试生产了134辆BJ750轿车,并进行了部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取得了很多开发生产轿车的经验。


然而,由于企业当时的生产建设资金不足,加上国家经济发展调整之后,企业决定轿车不再列为生产品种,只能“暂时停止生产BJ750轿车”,历时9年多的BJ750轿车的试制生产工作只好画上句号。


1987年,北京汽车制造厂在开发BJ750轿车的基础上,又试制了BJ752轿车。BJ752轿车采用北京吉普公司生产的发动机和其他一系列先进的零部件,车子水平不低,得到当时中汽公司领导陈祖涛的肯定。然而,由于多种原因,BJ752轿车的试制没能继续下去,北京汽车开发轿车的努力只能停止。


再以后,一是“三大三小”规划制约,二是上级单位片面要求北京把越野车做大后才能考虑生产轿车的人为限制,加上自身条件不足,这一停就是20年,令人很遗憾。

 

BJ1022小卡车


为了取得更大的发展,北汽还一直探讨在轿车之外,扩大产品覆盖的范围和水平。除了进一步扩大和改进BJ121生产之外,自主开发BJ1022轻卡是当时北汽摩公司的重点之一。


投产BJ1022,可以使企业的产品从单一越野车扩大到不同用途、更高一档次的轻型货车,目标市场是满足城市商超物流需要;车辆的载重量也从0.75吨增加到1吨,采用低平货箱设计。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派生出一系列产品,对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北汽摩开发BJ1022一吨级轻型载货车的工作,从1981年9月就开始了,1982年8月15日完成了两辆样车的试制工作。其后10年,公司上下为自主开发BJ1022下了大功夫。


▲北京BJ122小卡车


公司开发BJ1022是很坚定的,也是很艰难的,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不小进展。1986年,该车型通过国家级定型鉴定;1992年12月,北汽摩公司完成了BJ1022汽车16项技术质量攻关,并实现产销3000辆。1994年5月,北汽摩一吨级轻型载货汽车技术改造项目获北京市技术改造优秀项目一等奖,得到市里的肯定。


北汽摩还开发了北京BJ122A双排座小卡车,当时很受市场欢迎。


▲北汽摩开发的北京BJ122A双排座小卡车


BJ1022新车开发虽然取得成功,但由于一直没有太好的发动机可用,整车销售并未火起来。那时,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发动机或者由北内供给,或者外购(包括进口)。


该车开始用的是475Q型1.52升的汽油机,该机型基本拷贝三菱的4G33发动机,投产后耐久性等方面一直不太稳定,成为屡次“攻关”重点。后来用进口发动机替代,也用了性能指标更好一些的4G62,整车表现才有所好转。


1994年,完全自主开发制造的BJ1022车身移植到福田的小卡车上后,取得了令其他农用车企业羡慕的效果并大量生产,BJ1022开发项目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BJ2023S金旋风和BJ222


利用北汽历史上开发北京212越野车的优势,北汽摩在开发改进原有的212越野车BJ2023变型和自主开发新SUV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


▲北汽摩(北京汽车制造厂)开发的BJ222四轮驱动越野车


新车打破原来一成不变的设计思想,开始在整车车身的颜色、内饰、不同种类车轮和整车变型上多方面做出改变,很受市场欢迎,产品销路越来越好。1992年9月北汽摩生产的BJ2023轻型越野汽车荣获中国消费者信得过国产车银奖,北汽摩公司产品水平大有提高。


北汽在市场上刮起的红极一时的BJ2023“金旋风”车,成了市场的宠儿,北汽摩公司经历了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好时期。

 

BJ6462H和BJ6462客车


为了提高北汽摩的产品竞争力,我们1992年签约,请英国MGA公司专家来厂,帮助北汽摩联合设计新型SUV车,也就是当时大家叫的硬顶吉普。在此基础上,1992年、1993年研制、试验、定型了北汽自己的BJ6462H和BJ6462基本车型,为北汽摩新产品发展开了一条新路。


可惜在当时的体制下,公司没能获批安排投资制造,成为遗憾,事后看当时设计的车还是很先进的。

 

BJ6470客车(与海南汽车厂联合开发)


1993年,北汽摩努力探索投资少、见效快的产品结构调整方案,与海南汽车厂合作,开发采用海马轿车车身、北汽摩1022车底盘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客车,力求改变北汽摩的现状,BJ6470一度作为出租车在北京行驶。


总之,当时的北汽摩在自主开发上下了很大功夫,百折不挠,艰难前行,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各类新产品的销售支持了当时北汽摩和一批零部件厂的运营和生存。


2000年以后,随着北汽摩和整个北汽集团调整,北汽自主品牌开发的布局有了很大改变。北汽的自主开发主体,由北汽摩公司转为由北汽集团包括北汽福田公司负责,北汽的自主品牌开发继续取得进展。


通过全集团各企业共同努力,2005年,北京汽车自主品牌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60%,当时在全国还是领先的。2005年4月28日,北汽应邀出席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品牌高峰论坛,介绍多年来发展自主品牌的做法和经验。


▲2005年4月28日中国自主品牌高峰论坛合影


在北汽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改革,完成三大板块的构建,设立北汽福田、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以后,公司的结构完全转变,北汽困难的日子从根本上结束了。尤其是北京现代再就是北京奔驰,每年高达几百亿的利润进账,北汽的财务状况大为改观,北汽的自主开发也满怀豪情地进入了大手笔投入、快速发展、全国多点布局的新阶段。

 

06.

21世纪再次加速自主开发

 

D20自主轿车


按照过去支持“三大三小”的说法,北汽长时间不能发展轿车,包括不能在北京吉普公司内增加轿车生产,更不能发展自主轿车。


随着形势逐渐变化和北汽集团实力加强,国家在这方面对北汽的限制开始改变。2002年,经申请,国家批准北京现代成立并开始合资生产现代轿车。后来,北京吉普被批准重组为北京奔驰,开始生产奔驰轿车和克莱斯勒轿车。


经过不断的努力申请和准备,北汽从2008年起又开始开发自主轿车并取得成功。北汽这次开发的第一款轿车是绅宝D20,两厢轿车。D20车型年产量达到20万辆,安排在北汽株洲基地大批量生产,很受市场欢迎。


图片

▲北汽绅宝D20


北汽第一款自主纯电动轿车EV150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搞出来的。为了发展电动车,由于北汽原来没有自己合适的轿车用作初期改装,北汽福田只能用自有的小型MPV车“迷迪”改为电动车,十分勉强。


从开发D20轿车开始,北汽的自主乘用车开发走上快车道。

 

引进萨博,开发北汽绅宝


为了弥补开发新轿车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为了加快自主开发速度,2009年,北汽下决心花2亿美金购买了SAAB技术,引进萨博,在此基础之上开发绅宝轿车,迅速投放市场,一下子在北京和全国掀起了促销北汽绅宝轿车的高潮。


图片

▲北汽绅宝D70


北汽绅宝一度是北汽自主乘用车的支柱。北汽绅宝系列2016年销量高达22.5万辆,加上北汽威旺、北汽新能源等畅销,北汽自主品牌迎来高光时刻。


然而,由于战略定位和产品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其后几年不太顺利,北汽自主轿车从辉煌陷入困境,北京汽车一度成了亏损王中王。2017年销量仅为23.6万辆,北汽自主乘用车单车亏损金额达到4.36万元。


2018年,绅宝的北京顺义生产基地转让给北京奔驰,绅宝产品安排到株洲和广州等基地生产。绅宝大势已去,实际上宣布了投资绅宝项目失败。自此,北汽自主品牌发展开始进入低潮。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北京奔驰收入为814.74亿元,北京品牌的营收仅22.63亿元。也就是说,北京奔驰业务占据了北京汽车总营收的97.37%,而北京自主品牌则只占2.63%,形势不乐观。


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由于笔者没亲身经历其中,有些事不大了解。作为旁观者,粗略思考一下,认为北汽自主轿车现在遭遇困境不外乎有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以绅宝为例,上马操之过急,产品开发和生产准备还不成熟就仓促上阵,造成产品质量保证不了,只能靠质量攻关和售后服务弥补,这已经是很落后的办法。用户基于对北汽的信任和产品外观的良好印象买了车,使用时发现期望值达不到,自然不满意,了解这些情况的消费者自然不会买。


其二,萨博引进后,没有做更多适应中国市场要求的调整。企业重点宣传萨博车的贴地飞行等驾驶性能,对于用户更关心的整车噪音、油耗和乘坐舒适性等方面的问题,没有下大功夫去解决和改进提高。当中国市场上好车云集、消费者有多种选择性时,绅宝自然失去竞争力。


其三,在自主轿车还没有走出困境、开发混合动力车方面又没能有所作为、对弥补燃油车销售下降没有足够准备的情况下,北汽对禁燃形势估计出现偏差,过早仓促宣布停止销售燃油车,自然造成总销量下降。等发现这样做有问题时,掉过头来再搞燃油车不是不行,但已经很难,造成自主品牌的销售形势更为严峻。


其四,在绅宝之外,北汽自己没能尽早开发出其他拳头产品,扩大自主产品的销量。


令人高兴的是,北汽还在努力。在北汽蓝谷努力爬坡的同时,北汽旗下的燃油新车魔方近期上市,给企业带来新的希望。不过,理想和现实不能完全划等号,北汽在销售上还需努力,市场在期待着。


▲北汽魔方


进一步发展越野车


北汽早就宣布,未来将集中集团优势资源,发挥北汽集团越野世家的深厚积累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将越野车和新能源汽车作为集团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未来发展的两大战略方向。


2008年开始,北汽开发了北京牌BJ40越野车,在2008年北京国际车展一亮相,就广受市场关注和热捧。然而,由于开发周期长,BJ40没有抓住最佳的上市时机,一直到2013年12月才上市,错失了相当大的市场。


北汽没有放弃发展越野车的努力,逐步完善了BJ40,也受到市场的欢迎。


▲BJ40


2016年,“勇士”越野车的换代产品“BJ80”(即勇士二代)开发完成,当年列装部队,反映很好。


图片

▲北京牌BJ80军用指挥车


2017年,该车型分别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阅兵式和庆祝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式上,两次作为检阅车备受关注。


2019年,BJ80作为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国防装备方阵指挥员乘坐的引导车,大放异彩。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BJ80越野车担当装备方队引导车


按照北汽集团的总体战略,北汽越野车的组织架构不断改革。2019年1月,北汽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成立。北汽越野车剥离出北汽股份,成为集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为一体的独立运作的公司,成为北汽集团中合资企业之外自主发展的一颗明星。


随着北汽集团自主品牌管理优化,也为了越野车取得更大发展,2022年,北汽集团又对北汽越野车进行了调整,越野车部分回归股份。现在,北汽越野车形势大好,大家都对北汽越野车的发展充满希望。


在2020越野热年,北京越野销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当年在全国越野车整体下滑21.9%的背景下,北京越野售出新车2.04万辆,同比增长1.7%。市场份额提升5.4%,蝉联中国品牌越野车销量第一。其中,BJ40车型市场份额提升2.9%,达到19.6%,位列中国越野车型销量第一。


2021年,北京越野整车销量达3.2万辆,全年销量同比增幅16%。而2021年全国大盘销量完成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北京越野足足是大盘数据的4倍还多,远远跑赢了大盘,形势大好。


北汽越野没有满足于成绩,2022年11月22日,北汽自主品牌又一重磅产品——北京越野BJ60上市。几十年磨一剑,BJ60是北汽集团以越野领域的深耕积淀、从用户需求出发而打造的全新力作,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品牌在越野SUV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北汽集团借此也实现了越野车型规模破局、自主品牌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北京越野BJ60


在取得这样辉煌成果的形势下,北京越野车的领导人王璋获聘为北汽首席科学家的光荣称号是实至名归。


诚然,北汽越野车规模还不够很大,但已经成为北汽自主开发和发展的骨干。北汽越野车需要更好地布局,需要扩大视野,开发出更高水平的爆款产品,需要实现批量上的突破,为北汽全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最早发展电动车


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北汽抓住了中国电动车发展的好时机,最早在发展自主电动车上发力,一度取得很好的成果。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9年,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林逸博士等专家和领导,在北汽新能源创立和产品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公司自2013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国内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第一,年销最高达15万辆,创造了难得的辉煌。


图片

▲北汽EV200纯电动汽车

图片

▲北汽EU7纯电动汽车


不过,北汽新能源并未延续辉煌,2020年销量仅为2.59万辆,同比下滑82.79%,并自此陷入困境,自然失去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据媒体报道,从2020年开始,北汽蓝谷出现净利润亏损。从2020年到2022年,北汽蓝谷的亏损分别为64.82亿元、52.44亿元,52亿元(预亏52亿元~58亿元),3年至少亏损了169.26亿元。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北汽蓝谷的资产负债率达76.53%。


如同自主轿车,北汽的新能源汽车也在一时辉煌之后陷入困境,个中原因值得深深思考。


其一,业内普遍认为,北汽新能源的失利与自身定位有着直接的联系,一直过分注重B端市场,受疫情影响,导致其终端受挫明显。另外,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不断退坡,行业出现负增长,自然导致北汽新能源销量下滑。


其二,在辉煌的8年中,北汽新能源可能更关注数量增长,没有下太多力量去提高质量,去提升品牌影响力,去尽早开发高档新产品。在国内造车新势力和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整体水平快速提高并迅速占领市场以后,北汽新能源被拉在后面。


其三,销量7年夺冠,来之不易,但据说有少数销量来自变相的库存,这对后续销售肯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处理起来很棘手。


其四,北汽发展纯电动车没有问题,但对混合动力汽车认识不足、开发投资一直力度不够,在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和相应的发动机上下功夫不够,丢失了这一块市场,应该赶紧赶上去。

 

高品质极狐汽车


极狐(ARCFOX)品牌的推出,是北汽新能源重新振兴的机会。


北汽2022年下了不少功夫,在极狐的品牌营销上发力,把巨额资金投入到一开始多数人就不看好的名人网络演唱会,就像过去花大钱请明星代言宣传萨博车贴地飞行一样,成效肯定有限。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期,北汽蓝谷的领导大调整,给企业带来希望。大家都热切期待北汽蓝谷在新领导带领下,大胆改革,顶住压力,让极狐这一很好的车型的销量迅速冲上去,带动北汽新能源走出困境。


图片

▲极狐ARCFOX αT


全面来看,北汽新能源在一段时间内依靠A级、A0级低端车型走量,依靠极狐的变革和华为的支持、努力走出困境的同时,还急需有更加完善的产品布局和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更努力奋斗和脱胎换骨的改造,且时不可待。

 

07.

福田产品都是自主开发

 

福田汽车是北汽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经过20多年努力,福田从创立到不断发展,现在已成为全国商用车的领头企业。而这一切,都伴随着福田公司自主开发的成果不断涌现。

 

在北汽摩支持下发展轻卡


福田汽车成立之后,在初期移植北汽摩1022小卡车的基础之上,开发生产福田BJ1023小卡车。由于市场调研充分,定位精准,产品一经投放市场,便以“不大不小,用着正好”的宣传和口碑,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福田汽车成立前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北汽摩派出不少技术人员,无偿进行技术支援,诸城车辆厂生产的农用车迅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经过1994年一年的努力,北汽摩在自身很困难的情况下投资3600万元,在诸城市新建了车身、涂装和总装车间。在诸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当年破土、当年竣工,一下子形成了3万辆四轮农用车的生产能力,当年即生产农用车26030辆,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的第一名。1997年,福田产销农用车50659辆,比第二和第三名的总和还多。


▲由北汽摩公司BJ1022演变来的福田BJ1023小卡车


成为汽车整车制造企业


1998年3月,福田依托北汽,作为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下属企业,充分利用了北汽的优势,由北汽出面申请资质。经过全力争取,包叙定部长在机械部退出历史舞台前最后一个批文上,签字批准北汽福田公司成为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由此,福田公司获得整车生产资质,有了自己名下的整车产品目录。


这个决定改变了福田的命运,更推动了福田的发展。福田完全实现了由农用车制造企业向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蜕变,一下子把国内其他农用车企业甩到了后面。


从此,北汽福田的发展速度加快,自主开发的速度也加快,完全自主开发了越来越多的新产品。

 

欧曼重卡


为了进一步扩大福田公司的实力,2000年4月27日,北汽摩将下属的怀柔冲压件厂近1.1亿的资产,按照10:1的比例,以配股方式投入到北汽福田。10:1的比例看上去是使国有资产严重缩水,做这样的决策也很难,但北汽福田就是以这些资产做基础,同时吸收社会资本,才投资建立了重卡基地,发展起了完全自主开发的福田欧曼重卡,进入了国内重卡发展的行列。


▲福田自主开发的欧曼重卡

▲2003年5月24日福田汽车北京欧曼商用车基地落成投产


2012年2月18日,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作为中外股比50:50的合资企业,将福田汽车自主开发的的“福田欧曼”中重卡产品投入到企业作为合资公司主打产品,这开创了中国汽车整车合资模式的先河,是自主开发成功的又一典范。


商乘并举发展全系列

 

商乘并举一直是北汽发展的战略方针。按照这一方针,福田坚持在商用车领域全面发展,在发展轻卡、重卡等基础之上,扩大开发了轻客、大客、SUV、轿车等全系列产品,迅速成为国内商用车的领头羊企业。




▲福田欧V客车

图片

▲装用福田康明斯发动机的福田欧马可


宝沃轿车


2014年,福田从收购所谓的“百年汽车品牌宝沃”开始,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了宝沃轿车项目。


笔者对开展宝沃轿车项目的内情了解得很少,只看到福田耗费巨资进行的宝沃轿车开发项目并不成功。该项目几经曲折,现在已经结束,宝沃汽车宣布破产,造成福田汽车2021年高达53亿元的巨大亏空。虽然没有责任人,这段历史也还是值得总结。

 

08.

其它历史性贡献

 

包建陕汽和陕齿


1968年,出于战备需要,为解决部队“有炮无车”、机动性差的实际问题,一机部汽车局下达了由北汽包建陕西汽车制造厂的重大国防建设任务,在陕西省岐山县麦李西沟开始建设一个专门生产军用越野车的汽车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其最初的设计纲领是年产1000辆五吨军用越野车。


1968年12月,“延安250”重型军用越野车在北汽试制成功,随后转至陕汽。1975年,著名的“大五吨”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成为我军的基本列装车型。


▲延安牌SX250越野汽车


北汽包建陕汽,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制重型军用越野车的空白,改变了军队“有炮无车”的窘迫局面,为我国西部工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贡献了力量。


为了给陕汽整车配套,在北汽包建陕汽的同期,1968年原北京齿轮总厂(北齿)还包建了陕西汽车齿轮厂,即今天的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

 

援建二汽


1966年,国家决定在湖北十堰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即今天的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当时的一机部决定由北汽(当时的第一汽车附件厂)会同长春一汽汽车配件厂,共同包建湖北二汽化油器厂,其中由北汽负责为第一个整车EQ240两吨半越野卡车的汽油机产品设计化油器、汽油泵等部件。该型整车于1975年投入批量生产,这是北汽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又一重要贡献。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以及之前,我国“缺重少轻”严重。历史地来看,北汽不仅包建了陕汽、陕齿,援建了二汽、唐齿等企业,还扶持了一大批改装车企业,缓解了“少轻”的状况,当时全国有几十家企业生产“212”“130”两种产品。


那时,很多早期的国产乘用车都是用北汽的212、121以及222底盘改装的。后期也有若干所谓联营厂采用北汽生产的底盘搞改装车,曾经是当年北汽的改装用户。

 

回顾北汽自主开发走过的路,让人感慨万分。北汽奋斗了几十年,也开发出不少明星产品,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北汽乃至中国汽车工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北汽自主开发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


近些年来,北汽取得很大发展,规模扩大不少,水平提高很多,但在国内还没走在最前列,甚至有些曲折。


北汽困难过,也富裕过,现在,钱不是北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北汽需要向国内先进企业如比亚迪、长安、吉利等学习,建设一支更团结一致的技术开发队伍,提出更明确的前进目标,并进一步创新,向自己提出更大的挑战,努力摆脱对合资企业的依赖,艰苦奋斗,更坚定地向前,再铸更大的辉煌。


(作者为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控股公司董事长)



标签: 北汽 自主 212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