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要活下去还是要脸面?东风开年销量暴跌48%,不降价咋活!

开年甩货这件事儿是谁都没想到的,东风这家无比传统的企业在2023年遇到了历史性难题,如何在现有传统产品矩阵下,打出新时代的智能王牌。

显然,拥有300万量级年销量的东风集团转型动作不会太快,以合资公司为主导的汽车集团,更多的命运和未来掌握在外资手中,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神龙等品牌的销量占比要远远大过自主乘用车项目。

今年1-2月销量显示,东风集团新车累计销量29.6万台,同比下滑幅度接近49%,呈现几乎腰斩的状态。

1月份是传统的春节,销售周期缩短到17天左右,一定会影响整体销量表现,2月份也只有28天,要比3月、5月销售周期短10%,大型汽车集团销量下滑其实属于正常情况。

虽然受客观因素影响,但摆在面前、难以调和的矛盾是,东风作为湖北省重量级制造大型汽车集团,肩负拉动运转的重要使命,每年接近300万量级的生产任务,能够盘活大量的产业链。

汽车卖不动,背后是金融、服务、交通、零配件产业以及工厂、工人、贷款无法运转的尴尬情况,让车卖得动,已经不是东风需要思考的问题。

01 东风的责任

东风集团的使命是通过稳定的销量来拉动整体发展,作为每年上千亿的大型汽车集团,背后关联的产业和利益非常多。

只要降价能够取得成绩,东风就能够通过降价来盘活现状,毕竟割舍利益是短线行为,长线来看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出色。

开年的这一波降价其实涉及的品牌比较多,雪铁龙标致、本田三大品牌齐刷刷降价,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没有悦达起亚和风神、日产三大品牌。

悦达起亚品牌东风已经撤股,风神属于自主品牌,东风日产远在花都。

降价的几个品牌工厂、营销公司都在武汉,而这次降价风暴发起者就是湖北省,企业本身的降价并没有扩大,而是地方愿意给出更大的补贴给到车企,让不愿花钱的用户掏钱买车,一方面解决经销商、车企压力,另一方面盘活产业链、金融、服务等行业。

02 本田、雪铁龙躺赢

汽车相对论创始人王云龙表示, 这一波降价其实最大的赢家是本田、雪铁龙,因为这些企业从本质上的核心利益点并没有被撼动。

外界描述的本田、雪铁龙压力大,其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虽然合资公司的股份比都是50:50,但这只是写在明面上的销售分红,生产、设计流程上的利益其实向外方倾斜。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台思域装备的是yokohama轮胎,而yokohama轮胎和本田又同样是日本产业,内在可能存在着利益分红,从生产端使用大量的日本供应链,其实本田在某种意义上是供应商的化身。

生产商赚走一部分的利益,卖车的时候再赚取一部分利益。

再加上本田、雪铁龙这种企业面对的是全球市场,虽然中国的电动化转型速度更慢一些,但全球销量依然无比庞大,本田的全球研发、产品推进计划有条不紊,企业运营的生命线是盈利标准,其实本田的盈利标准并没有受到直接冲击。

此次东风集团大面积降价,本田的盈利以及策略没有受到影响,地方额外补贴给东风,东风分配额度给东风本田,其实本田的营收没有改变,影响最大的还是东风。

当我们重新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真的能够找到核心问题。

东风的传统车型的确销量受阻,这影响了集团、经销商的正常运转,为了盘活东风的活性所以给出了巨大的让步,以此让东风拥有较快的奔跑能力。

的确,在湖北省东风的这次降价必然会刺激多款车型销量,让外部车型难以走量,能够抢占更高的占有率,为企业和经销商争取时间。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