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做更懂国人需求的智能化 上汽大众IQ.科技产品力解析

2015年被称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诞生元年”,在这一年中不少专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路狂飙的新势力们让传统合资车企压力山大,全力奔跑的新势力希望能够在传统合资车企这群大象完成转身之前抢占市场。但他们似乎忽略了大象转身后奔跑的速度,传统合资车企依靠着充裕的资金、雄厚的技术积淀、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这一系列“加速器”在近年来迅速完成转身并开始发力。

国内最早的合资车企之一-上汽大众便是最早完成转身并开始发力的那只“大象”,2020年10月,上汽大众成立36年来累计生产的第2300万零一台车下线,这台车就是上汽大众首款ID.家族车型-ID.4 X。紧接着,ID.4 X和另外两款ID.纯电系列车型-ID.3和ID.6 X在2021年内先后上市销售,快速的新品推出节奏也展现了大众在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上的强大实力。

2022年6月,大众汽车在中国发布了整合众多科技功能的全新标签-大众IQ.科技。其包含IQ. Drive智驾管家、IQ.智能导视、IQ.泊车管家、IQ. 360全景、IQ. Light灵眸矩阵、IQ.灯光精灵、IQ.语音精灵、IQ.智慧车联共8大科技亮点,IQ.科技从驾驶、泊车、智慧互联和灯光科技等维度全面提升用车体验,这些先进的配置将会被搭载到上汽大众的燃油车和新能源产品上。

大众IQ.科技8大科技亮点

论新能源车的智能化,来自大洋彼岸的造车新势力-特斯拉一定是不得不提及的那一个。智能化让这家诞生于硅谷的明星企业万众瞩目,同时颠覆性的产品体验也让其备受争议与怀疑。转瞬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超过10年时间,10年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订单与争议齐飞。面对入华仅10年的特斯拉,比它早来了近30年的上汽大众作为合资车企杰出代表究竟能否在智能科技化体验上与其一战呢?今天我们来将两个品牌的智能化配置做个battle,看看谁更符合中国消费者挑剔的需求。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现如今是一款新车是否达到真正智能化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而国内复杂的交通环境亦是检验各大品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高难度战场。消费者们无论是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各项配置丰富程度,还是对其功能完善程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上汽大众品牌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被命名为IQ. Drive智驾管家,其集成了高级自适应巡航系统、前部防碰撞自动刹车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变道辅助系统、后方交通穿行提示、紧急制动助手、交通标志识别、疲劳驾驶提示、DOW开门预警等一系列装备。

高级自适应巡航系统

比起特斯拉全系新车标配的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而言,IQ. Drive智驾管家多出了紧急制动助手、交通标志识别、疲劳驾驶提示和DOW开门预警等功能,这些功能让我们在降低了驾驶疲劳程度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和帮助我们。紧急制动助手和疲劳驾驶提示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驾驶员状态,一旦检测到驾驶员没有转向、制动等动作,系统就会采取应急措施,先通过方向盘抖动来警示驾驶员,未果后自动激活危险警告闪光灯并开启紧急制动直到持续制动至静止状态。这两项功能有效地避免了驾驶者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过程中因过度放松或突发疾病等原因带来的危险,极大程度降低事故风险。交通标志识别功能通过前风挡玻璃上的摄像头对道路限速标志进行识别,并将信息通过中控仪表及HUD传递给驾驶者,支持限速、解除限速、禁止超车三种标志,避免超速引发违章。

疲劳驾驶提示

要说多出来最有用的配置,那就不得不说起DOW开门预警了。“开门杀”频发的当下,DOW开门预警有效增强了驾乘人员下车时的安全性,避免因疏于观察就打开车门引发的安全事故。比起特斯拉而言,上汽大众IQ. Drive智驾管家包含的各项功能更为符合国内用户的实际用车环境和实际情况。特斯拉全系新车仅标配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其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和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选装费用分别为32000元和64000元。即便是花钱选装,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依然得不到有效保障,翻看过往全球各地特斯拉车型因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问题导致的车毁人亡新闻简直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IQ.泊车管家

特斯拉自动泊车功能需花费32000元选装

除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存在争议外,特斯拉在一些辅助便利性配置方面的缺失也是让人匪夷所思。例如对新手极为友好的两项配置-自动泊车和360全景影像,前者需要选装32000元的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才能获得,而后者则是全系缺席,即便是特斯拉已经预埋了可以实现360全景影像的所有硬件。自动泊车和360全景影像这两样配置可以大幅提升新手用车时的幸福感,极大降低他们开车出行时的压力和焦虑。在这一点上,更懂中国消费者用车需求的上汽大众就显然慷慨了许多,无论是自动泊车还是360全景影像都做到了大范围的配置下放。上汽大众的IQ.泊车管家无论是平行车位还是垂直车位均可做到轻松自动泊入,自动泊车过程中无需控制油门、刹车、方向,全程解放双手双脚,让新手彻底告别停车困难症。而上汽大众的IQ. 360全景功能亦不像我们惯常见到的360全景影像那样视角单一,其提供多达7种不同的视角,包括360度鸟瞰视角、前部转角视角、垂直泊车视角、后部转角视角、后视垂直泊车视角、左右两侧视角和后部拖车视图。多个视角让驾驶者直观了解车身周围情况,杜绝所有视线盲区,即便身处复杂路况,依旧能给你360度的安全感。

IQ. 360全景

无线Apple CarPlay

智能座舱也是造车新势力们近年来扎堆改造和创新的部分之一,这其中又以特斯拉为先锋代表。堆砌屏幕和极简设计无一不是从特斯拉开始,这种创新的交互体验固然让用习惯了各种物理按钮的我们耳目一新,但实际使用下来难免有些为了所谓的“创新”和“噱头”故意炫技的感受。单是将所有功能调节开关整合于中控大屏之内这股风气就让人们诟病已久,以往只需伸手就可调节开关的功能现在需要在大屏内分多级菜单才能实现打开,比如方向盘位置调节和空调出风口风向调节。即便是车速显示、车辆信息和导航信息这些需要眼不离路即可查看的内容信息也需要转头通过中控大屏才能看到,驾驶过程中的分心乃是大忌,注意力离开路面的瞬间就可能引发事故。

特斯拉Model 3中控

AR-HUD(增强抬头显示系统)

在这一点上,经验老到的大众再一次展现出了自身的优势。IQ.智能导视提供两种不同的显示系统,分别为AR-HUD(增强抬头显示系统)和W-HUD(平视显示系统),无论是哪一种显示系统均可做到驾驶过程中眼不离路,有效避免因视线转移造成的注意力中断而发生危险状况。AR-HUD运用增强显示技术将行车信息和路况导航信息以3D形式动态呈现至前挡风玻璃上,关键信息一目了然,视觉效果也极为舒适,并且还贴心的增加了雪地显示模式,以适应各种路况条件。

视觉交互的的创新点不只在于IQ.智能导视的AR-HUD增强抬头显示系统,IQ.灯光精灵同样可以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横向贯穿中控台前端的灯带会随着不同的操作而改变色彩及动效,向车内乘员直观反馈包括语音交互、导航提示等功能在内的各种状态信息,降低信息读取的复杂度。

IQ.智慧车联

车机互联方面,标榜科技智能的特斯拉在功能生态部分较为封闭,不支持任何手机互联和下载第三方应用,极不符合当下国人的用车需求。对比之下,扎根中国40年的上汽大众显然更懂得中国人的实际用车情况。无线Apple CarPlay、百度CarLife和手机映射系统只是基础操作,而大众IQ.智慧车联更是提供海量优质的线上服务,在线视频、在线音乐、在线电台等服务均可与手机端打通,做到车内车外功能互通和无缝衔接。通过应用商店模式,还可以源源不断的下载更新多种类型的车机应用,丰富车内的娱乐生活。除此之外,IQ.智慧车联还提供一系列的生活场景智能服务,比如和用车息息相关的洗车、加油、保险等出行生态服务的智能推荐,极大提升了用车便利性。手机远程控制车辆这种功能现如今已不算稀奇,但是通过车机来智能控制家里面的电器确实罕见。上汽大众IQ.智慧车联可以通过车内语音指令来远程控制家庭设备,用场景模式+家居围栏可实现回家空调提前启动和离家自动关闭电源,彻底解放车主双手,简直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

IQ. Light灵眸矩阵

现如今车灯也是各大品牌争相炫技的部件之一,简单的照明早已不能满足我们的夜间用车需求。上汽大众的IQ. Light灵眸矩阵包含了全LED矩阵式前大灯,这套灯组通过位于前风挡玻璃上的摄像头来采集路况信息,通过运算分析后根据不同的场景提供相应的光束照射。在低速行车场景下,近光灯照射范围更宽广,路边物体一览无遗。高速行车场景下,近光灯照射范围更远,帮助驾驶者做好预判。弯道行车场景下,远光灯光束随道路前进的方向和标线转动,侧前方视野更为清晰。在会车跟车的场景或遇到交通标识时,远光灯可令该亮的地方亮,不该亮的地方暗,避免其他车辆受到远光灯干扰且交通标识反光看不清晰。简单说,就是这套灯组可以做到指哪照哪,不干扰别人的同时最大程度为驾驶员提供更远更宽的灯光照射范围,保障夜间驾驶安全性。

IQ. Light灵眸矩阵

实用的功能齐全了,那就不妨再增加一些仪式感十足的小把戏吧。IQ. Light灵眸矩阵还具备仪式感律动光效,当车主靠近和离开车辆时前后灯组可点亮迎宾唤醒光效和离车休眠光效,散发出一种温暖的科技温度,给人以仪式感满满的人车互动体验。反观特斯拉车型的灯组,无论是设计还是功能都有些乏善可陈,与其标榜的前卫科技形象格格不入。

特斯拉Model S

对比之下,作为“科技新贵”的特斯拉在灯组部分就显得有些保守吝啬了。上到售价超百万的Model X和Model S,下到售价二十几万的Model 3和Model Y,特斯拉在售全系车型均只配备了常规的LED大灯,并未有任何智能化体验,与其科技新贵的身份似乎有些不太匹配。

总结:

汽车的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没有争议。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阵营为了能够及早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将尚未完善甚至体验不佳的功能过早推向市场,这种打着智能化口号的“半成品”车型无不透支着用户们对于品牌的信任,也暴露了造车新势力们研发经验和开发理念的不足。教育用户不如尊重用户,深耕中国市场四十载的上汽大众作为传统合资车企的佼佼者显然比不成熟的造车新势力们更懂得国人用车需求。同样的智能化配置,上汽大众IQ.科技就是要比特斯拉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这主要得益于其扎根中国四十年积淀出来的宝贵经验。IQ.科技无论是实用性还是本土化程度都要远超特斯拉,更别说技术稳定性和成熟度。相比起略显稚嫩的造车新势力们,我相信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选择上汽大众这种经验老道、品质可靠的传统合资车企产品,而新势力们也需要继续用心打磨那些尚未完善的功能和技术,两种造车阵营在未来的比拼相信会更加精彩纷呈。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