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嘉环投资:赋能新能源汽车,全球需求共振向上

1.1、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月度销 量屡创新高。2022 年 12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80 万辆,2022 年 11 月和 12 月连续两 个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30%。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688.7 万辆,同比增长 93.4%,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25.6%,较 2021 年提升 12.2pct。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随之增加,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 保有量达 1310 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比例为 4.1%,较 2021 年提升 1.5pct。

展望 2023 年,疫后国内经济复苏强预期,购买力恢复和出行增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需 求增长。国家层面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实施 至 2023 年底。叠加 2023 年伊始新能源车企纷纷降价有望刺激销量增长。2023 年国内新 能源汽车销量仍有望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 900 万辆,将较 2022 年增长 约 31%。预计 2025 年销量有望达 1250 万辆左右。 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呈持续攀升态势。假设我国 2023-2025 年新能源汽车的报废率 为 8%,结合我们对 2023-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预测,预计 2023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 保有量将达 2100 万辆,到 2025 年保有量将增加至 4000 万辆。

1.2、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是维持电动汽车运行的能源补给设施。随着近年来国内电动汽车市场 快速发展,保有量迅速增长,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不断增大,由此推动新能源汽车充换 电行业的发展。2022年全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充电电量为213.23亿度,同比增长92.24%。

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新能源汽车规模扩大的基本保障。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快速增长,加快电动车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2020 年充电桩首次被写 进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新基建”,近年来充电桩产业政策不断推出,要求大力推动充 换电网络建设。2023 年 2 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 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主要目标包括提出充换电服务体系保障有力,建成适度超前、 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以及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智能有序充 电、大功率充电、快速换电等新技术应用有效扩大。

2022 年国内充电桩建设提速。根据中国充电联盟(EVCIPA)发布的数据,2022 年全国新 增公共充电站 3.7 万座,截至 2022 年底保有量为 11.1 万座,同比增长 50%。2022 年全 国新增充电桩 259.3 万台,截至 2022 年底保有量为 521 万台,同比增长 99.07%。其中, 公共充电桩保有量 179.75 万台,同比增长 56.7%;私人充电桩保有量 341.21 万台,同比增长 132.1%,私人充电桩增长更快速。

随着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 网络。根据 IEA 的数据显示,2016-2020 年,全球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的建设规模持续上 升,由 2016 年的 33.18 万台增长至 2020 年的 130.79 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 41%。2016- 2020 年,我国公共充电桩的建设规模占全球建设规模的比例亦持续上升,由 2016 年占 比 43%逐年上升至 2020 年占比 62%。

1.3、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近年来国内车桩比整体呈下行趋势。国内车桩比从 2018 年的 3.4 下行至 2022 年的 2.5。 在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假设车桩比继续呈逐年下行趋势,到 2025 年 车桩比下行至 2,则届时充电桩保有量将达 2000 万台,距离当前有约 1500 万台的缺口。

我们通过估算得出,预计 2023-2025 年国内充电桩新增数量分别为 436 万台、480 万台、 572 万台,2023-2025 年新增充电桩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达 30%。同样地,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根据 EVCIPA 数据, 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从 2018 年的 124.3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418.7 亿元,3 年复合增 长率为 50%。根据我们的估算,预计 2022 年充电桩市场规模约达 900 亿元,2025 年将 有望达 2000 亿元,3 年复合增长率为 31%。

2.海外市场前景广阔,国内企业加速出海

2.1、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扩大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2022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 260.2 万辆,同比增长 15%,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23.7%,较 2021 年提升 4.5pct。 欧洲作为碳中和的先行者,出台了全球最严的碳排放标准,对汽车的排放标准要求严苛, 欧盟要求,规定燃油轿车碳排放量不得超过 95g/km,并且要求到 2030 年实现燃油轿车 碳排放标准再度减少 55%至 42.75g/km。到 2035 年新车销售将实现 100%纯电化。

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随着新能源政策落地,美国汽车加速电动化。2022 年,美国 新能源汽车销量 99.2 万辆,同比增长 5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 6.9%,较 2021 年提升2.7pct。 美国拜登政府提出到 2026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400 万辆,渗透率达 25%,到 2030 年渗 透率达 50%。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IRA 法案)于 2023 年生效,为了加速新能 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包括消费者购买电动车最高可抵免 7500 美元税收、取消车企 20 万辆补贴规模上限等措施。IRA 法案的实施有望刺激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加速增长。

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1082.4 万辆,同比增长 6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13.4%, 较 2021 年提升 5.6pct。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10%,全球汽车产业有望加 速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 截至 2022 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 2500 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比例达 1.7%, 全球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车桩比为 9:1。

2.2、海外充电桩需求显著放量

随着欧美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充电桩配套建设需求旺盛。在政策推动下各国有望 加快发展,海外充电桩需求显著放量。 欧美市场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均较高。根据 IEA 统计,2021 年欧洲新能源 汽车保有量为 550 万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 35.6 万座,公共车桩比达 15:1。2021 年 美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0万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11.4万座,公共车桩比达18:1。 当前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其充电桩市场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根据 IEA 预测,到 2025 年欧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 2190 万辆,2021-2025 年复 合增长率达 41%,到 2030 年有望达到 5800 万辆,2025-2030 年复合增长率达 22%。 根据 IEA 预测,到 2025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 1100 万辆,2021-2025 年复 合增长率达 53%,到 2030 年有望达到 3830 万辆,2025-2030 年复合增长率达 28%。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欧美市场对充电桩的需求快速攀升。但目前欧美市场 的车桩比远远落后于国内水平,在其政府补贴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欧美市场充电基础设 施建设将迎来显著放量。

欧洲方面,欧盟委员会于 2021 年 7 月发布了名为“fit for 55”环保减排一揽子计划,要 求各成员国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主要道路每隔 60 公里就有 1 座电动汽 车充电站,并提出到 2025 年建设 100 万台公共充电桩的目标。 美国方面,2023 年 2 月,拜登政府发布了全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最终规定,计划在 2030 年前投资 75 亿美元在全美建设 50 万台公共充电桩。但要求联邦政府资助的电动汽 车充电器必须在美国生产;并要求,从 2024 年 7 月起,55%的充电器成本需要来自美国 零部件,同时特斯拉公司将向其他汽车型号开放其充电服务。

2.3、国内企业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欧洲和美国充电桩市场目前整体来看处于爆发初期,但本土桩企数量比较有限,整体处 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海外市场的充电桩需求快速增长,国内充电桩企业正在加速海 外市场布局。相较于欧美本土充电桩企业,国内充电桩企业更具有性价比优势。 由于欧美市场对充电桩产品的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国内桩企的海外业务毛利率水平相对 国内往往更高。目前充电桩企业的国内业务毛利率水平约 20%-30%,国外业务毛利率水 平约 30%-40%。以主营充电模块业务的优优(参数丨图片)绿能为例,其国外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 业务毛利率。

由于海外充电桩产品标准与国内不同,通过海外国家的标准认证是国内企业进入其市场 的首要门槛,并且需要拓展相应的海外销售渠道。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充电桩企业获得 欧标、美标认证,部分企业的产品已实现交付海外市场。目前国内充电桩出口主要以欧 洲、东南亚为主。考虑美国政策限制的影响,国内企业出海美国市场面临一定的阻力。 总的来看,在欧美市场产品认证较早、销售渠道布局广泛,在充电桩领域具备核心技术 优势的国内桩企将率先受益海外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

3.核心设备和运营是充电桩产业链重心

3.1、充电桩产业链分析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链的上游为建设及运营充电桩所需要的元器件和设备生产商;中 游为充电运营商;下游为各类电动汽车用户和充电服务运营解决商。其中设备生产商和 充电桩运营商是充电桩产业链中最主要的环节。

3.2、上游竞争格局整体较分散,核心器件相对集中

充电桩产业链的上游系各类元器件和充电设备生产商,提供各种充电桩元器件和充电设 备,包括充电模块(IGBT、逆变器、变压器、整流器等)、配电滤波设备、监控计费设 备、电池维护设备(断路器、熔断器等),以及其他元器件和设备包括接触器、连接器、 电度表、显示屏、壳体、插头插座、线缆、充电枪等。

充电设备即充电桩硬件设备的成本是充电桩的主要成本,占比 90%以上。其中充电模块 是充电桩的核心设备和主要成本来源,占充电桩硬件成本的 50%左右。充电模块的主要 功能为将交流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为可以为电池充电的直流电,关系到充电桩整体性能 与充电安全。其中,IGBT 功率器件是充电模块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在充电过程中起着电 力转换与传输作用的核心器件,占据充电模块成本的 20%以上。由于 IGBT 技术含量较 高,加工难度较大,目前国内桩企对 IGBT 的进口依赖度较高。

由于充电桩设备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目前国内充电桩设备 生产领域的相关公司数量超过 300 家,供应商数量多。整体来看,技术壁垒较高的核心 器件充电模块的竞争格局较为集中,CR5 达到 72%。而上游一般零部件、设备制造等的 竞争格局则较为分散。

3.3、中游运营处于垄断竞争格局

充电桩产业链的中游为充电运营商,负责运营大型充电站或提供充电桩充电服务等,中 游充电运营的投资成本大,需要较强的资金实力,属于重资本环节,是行业潜在入局者 较难进入的一个环节。 充电桩运营商按商业模式主要分为运营商主导模式、车企主导模式、第三方充电服务平 台主导模式三种。运营商主导模式的运营管理效率高,为现阶段市场的主要运营模式, 代表企业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目前公共充电桩运营商集中 度高。截至 2022 年末,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公共充电桩数量 CR10 达 86.3%。其中 CR4 达 64.6%,依次为特来电运营 36.3 万台,占比 20.2%;星星充电运营 34.2 万 台,占比 19%;云快充运营 25.9 万台,占比 14.4%;国家电网运营 19.6 万台,占比 10.9%。

4.高压快充已为大势所趋

4.1、快充技术将赋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按照不同的充电技术分类,目前充电桩主要分为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大类。 交流充电又称“慢充”,交流充电桩的技术成熟,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安装且成本较低, 采用常规电压、充电功率小、充电慢,大多安装在居民小区停车场。 直流充电又称“快充”,先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再通过充电插口直接给电池充电。 直流充电桩的技术和设备较交流充电桩复杂,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等均较高,采用高电 压、充电功率大、充电快,目前更适用于对充电时长要求较高的场景,如出租车、公交 车等,一般安装在集中式的充电站。

我国公共充电桩包含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两大类。目前仍以交流充电桩为主流,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大概占比为 6:4。同时近三年来公共直流充电桩的占比逐年提升, 2020-2022 年,占比分别为 38.3%、41%、42.3%。从欧洲充电桩市场结构来看,存量公共充电桩也主要以慢充桩为主,但近年来快充桩的 占比呈逐年提升的趋势。从美国充电桩市场结构来看,存量公共充电桩同样主要以慢充桩为主,慢充桩占比略低 于欧洲市场。2019 年开始其快充桩的占比明显提升,且连续三年呈提升趋势。

充电便利性和缩短充电时长是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痛点之一。目前市场上已有多款车 型的续航里程达到 500km 以上,随着车辆续航里程不断增加,用户迫切需求更大功率的 充电技术和更快的充电速度,希望充电时长在 20min 以内。快充技术加速应用对于推动 新能源车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各国政策从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快充技术发展,未来快 充桩占比有望逐步提高。

4.2、高压快充是目前主流选择

电池充电电量=充电功率×充电时间,即充电功率越大,充电时间越短。充电功率=系统 电压×充电电流。因此,实现快充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是大电流快充技术,一是高压快 充技术。 大电流快充技术,需要升级电芯的材料体系和结构,以提高单体电芯的最大充电电流, 对电池的各个部分进行分区同时充电,对热管理要求高,技术难度较大,因此推广难度 较大。此技术应用以特斯拉 Model 3 为代表,最大充电电流可达 700A,实现 30 分钟充 80%电量。 高压快充技术是目前车企实现快充的主流选择,该技术难度相对较小,成本相对可控。 为了实现超级快充,缓解充电焦虑,目前主流新能源车企纷纷推出 800V 高压平台车型, 并将于 2023 年陆续上市。后续高压快充车型将加速投放市场,预计到 2025 年国内高压 快充车型销量有望突破 500 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中渗透率将达 40%。

实现高压快充需要搭配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目前市场存量充电桩大多只能支持 400V 电 压,快充需求推动充电桩技术变革,未来新建快充桩将大部分具备 3C 及以上大功率充 电能力。充电桩核心部件需要升级适配,大功率充电模块需求提升,对于充电桩所采用 的功率器件的耐压性、转换效率、导通损耗等性能要求也更高,并且需要快充液冷散热 系统支持。具备相关技术储备的设备生产商将率先受益。

5.巨头云集角逐换电补能赛道

5.1、提高补能效率,换电模式有望快速推广

换电站为充电桩之外的又一补能模式。与充电桩模式相比,换电模式的关键优势在于补 能效率高,换电耗时不超 5 分钟。同时车电分离模式能够降低购车门槛,尤其适用于有 运营成本控制压力的出租车、商用车的电动化推广。 换电模式包括:底盘换电、侧方换电、分箱换电。目前底盘换电是市场的主流模式,约 占 80%的市场份额,主要用于乘用车;侧身换电约占 8%的市场份额,主要用于商用车 (重卡、矿卡等);分箱换电目前应用较少,主要用于乘用车,其最大的优势是易实现 换电统一标准化操作。

换电站产业链的上游可以分为换电设备和动力电池厂商两大部分,中游为换电站运营商, 下游为可换电的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回收。换电模式主要包括集中充电模式和充换 电模式。集中充电模式是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 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提供电池更换服务。充换电模式是以换电站为载体,换电 站同时具备电池更换和电池充电功能,站内包括供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池更换系统、 监控系统、电池检测与维护管理部分等。此外,换电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汽车制造商或动 力电池制造商作为回收主体提前锁定废旧电池来源,实现批量回收,从而提高回收利用 效益。

2021 年国内新能源换电汽车销量约 16 万辆,同比增长 1.6 倍,市场渗透率约 5%,保有 量约 25 万辆,同比增长 1.8 倍。随着换电技术、商业模式不断成熟,新能源换电汽车市 场有望实现高速增长。预计到 2025 年新能源换电汽车销量有望达 192 万辆,CAGR 约 86%,市场渗透率约 16%,保有量有望达 400 万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同样推动了换电站需求快速增长。2021 年以来,换电模式得 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地加大对换电站建设的力度。截至 2022 年末,全国换电站 保有量达 1973 座,较上一年度增长 52%。其中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拥有 换电站数量位居前五位,均超百座。

5.2、众多企业加速驶入换电赛道

目前,蔚来、奥动新能源和伯坦科技为国内主要换电运营商,分别运营着 1300 座、565 座和 108 座换电站,分别占比 66%、29%、5%。蔚来规划于 2023 年新增 1000 座换电站, 累计建成超过 2300 座换电站。

在近年来各地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未来随着换电技术不断进步、商业模式逐步成熟,市 场前景愈发明朗,换电运营商、主机厂、动力电池厂商纷纷角逐换电赛道。其中,换电 运营商奥动新能源、伯坦科技加快与主流车企合作开发换电车型;蔚来、吉利、北汽、 广汽、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小鹏、哪吒、江淮等主机厂积极研发换电车型,部分 车企已实现量产;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积极探索推进换电业 务。展望未来,考虑快充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轻型车领域,换电技术的优势会有所削弱, 预计换电技术将主要应用于快充较难实现的重卡等商用车领域。随着快充技术和换电技 术持续进步优化,中长期有望形成“快充+换电”并存的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格局。

6.投资分析

全球碳中和目标引领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市场渗透率仍将持续攀升。加快完 善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助于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充电便利性和提 高补能效率的需求快速增加,供需失衡渐显迫切。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将持续优化充电网络规划布局和建设,提出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 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以及推动大功率充电、快速换电等新技术新模式 应用。同时,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欧美市场的车桩比远落后于国内水平, 欧美充电桩市场处于爆发初期,需求将迎来显著放量。国内桩企加速出海布局,有望凭 借高性价比优势享受全球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红利。

1)提高补能效率、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快充和换电赛道,高压快 充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具备大功率充电技术储备的核心设备供应商,以及积极布局换电 模式的公司将受益于充换电市场规模扩容。2)已通过欧美标准认证、销售渠道布局广泛, 在快充领域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国内桩企有望率先受益海外市场放量。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