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人汽」宁德时代:嗟,来食

  • 作者: 人汽
  • 2023-02-26 09:00
  • 320

作者:谢人杰

宁德时代日前向主机厂提出“返利计划“这事,被舆论广泛讨论。游戏规则很公开,大家都知道了。我们还是抄录于下:

2023-2025年,三年内主机厂按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价格联动方式采购电池,年底结算时,客户采购的50%的电池明确按碳酸锂20万元/吨计算,另外50%是市场价格结算;但客户参与此方案的前提为:3年内宁德时代供货比例不低于八成,且第4-5年供货量不低于前一年,并需支付一定比例预付款。


嚣张的胡萝卜

大家从宁德时代的动机、影响、友商的反应做了很多分析。这些分析都基于一般商业规律,无大错。而作为受邀参与方,则保持缄默。毕竟做企业的,产品宣传要高调,进货这块都希望低调,这也正常。

其实,这非常不正常!

传统的Tier1,从没有嚣张到拿着胡萝卜在业内晃来晃去,从来没有制定一个对赌计划,喊话让主要大客户上桌看牌(小客户只配在外面摇老虎机)。强如博世,也没到公开向主机厂喊话,闹到普通公众都知晓的程度。就算有价格协商,也都是关门悄悄进行。

这不但反映了宁德时代掌控上游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与下游公开博弈的江湖地位。

供应商做到这个份儿上,算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这个“天子”,就是供应链的关键因素——电池。

什么时候开始,业内游戏规则,由供应商来制定了?新能源,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利用优势地位耍流氓

但问题是,这是新能源的常态吗。“天子”有没有权柄另说,能一直高高在上,安坐在王位之上吗?

未必。大家都已经知道,碳酸锂价格从去年的高点(短暂触及60万元/吨),已经滑落到42万元/吨。今年1、2月,已经把去年全年涨幅跌没了。

上游原料价格,看下游需求趋势。这反映了上游原料供应商已经敏感到,新能源整车增长,尽管在2023年仍将维系两位数快速增长,但已经不会像去年那样生猛地翻番了。

事实上,从去年全年来看,业内为了高增长付出的代价很高,最后两个月,动能还很大。但所有人心里都有数,几个政策利好撤销之前,肯定要上演销量冲刺。鸡贼的主机厂,还把订单藏起来一部分,留在今年初消费势头走跌的时候,释放出来,粉饰销量数据。

1月份市面不好,2月份全市场(包含燃油车)预期增长7.2%,这是建立在1月份近乎腰斩的基础上,反弹力度很弱。这导致去年存粮吃光,大家一切从头来。

这时候特斯拉发动价格战,降幅在13%~15%左右。在友商普遍虚弱的时候,照着腰眼猛捅一刀,真有你的,特斯拉。

价格战越是打的烈度高,总是拿炒家说事的原料供应商越是看得清楚,今年锂盐价格不可能像去年那样呼风唤雨了,但肯定不会回到当年5万元/吨的史前时代。宁德时代顺应了这个趋势,喊出有条件的一口价,改变了去年联动价格机制。

过去两年,宁德进一步稳固了业内优势,在国内占据50%的份额,在全球占1/3强。一些分析纠结具体数字,比如在50%以上或以下,就有截然不同的反应。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战略的前瞻性,而非一城一地之得失。

2024年和2025年,宁德时代落地产能,加上既有产能,大概要到1TWh。而2024年,全球需求比预测提前1年进入太瓦时时代。友商们也大量上产能。如果这些产能都落地的话,中国供应商就能自己承担起全球接近2倍的需求。

从宏观看,2024年电池产能过剩是妥妥的。宁德时代恰恰要求客户锁定2025年底前的订单。这个动机很容易理解。


还是共赢好

其实宁德时代去年的价格联动,本身就是利用优势地位耍流氓。宁德时代不会依赖期货价进货,它和上游签了长协价协议,自己也控制了一部分原料。把涨价压力完全转移给下游,并从中加码赚钱,宁德时代去年狠狠拉了一波仇恨。车企老总们公开表达了不满,说什么倒不重要。很多车企拼命发展二供三供,就是出于制衡宁德时代的需求。宁德时代不会毫无触动。

这和“两桶油”很相似。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联动,但是“两桶油”自产部分,成本相对固定,外购则依赖长协,很少在浪尖上按照现货价结账。这就是为什么“两桶油”,作为石油进口国的垄断型进口商+加工商,天天盼着国际原油涨价。“两桶油”作为国家队,与全国成品油用户利益抵触,这是游戏规则的锅。山东地炼最近两年恢复了进口权,稍稍削弱了“两桶油”的霸权。

宁德时代除了不是国企(不承担稳定市场、保障社会需求的国企责任),其地位其实和“两桶油”也快差不多了。单论吃相,宁德时代在这件事上证明,比“两桶油”优雅多了。

这一回玩返利游戏,还要求上游也降10%来配合。上游必须答应。

从宏观角度,有人认为,宁德时代没有利用优势地位组建锂电“托拉斯”。这是胡扯。这事不能光从产能角度看,就算完全控制上游也没戏。真当各国监管睡着了?

一旦有这种桌下价格垄断协议,被查出来,就是一笔高额罚款(营收2~3倍),股价狂跌,好几年爬不起来。打车市场上统治力更高的滴滴覆辙在前,是半夜鸡叫的教训忘了,还是肥鸡大鸭子的日子过腻了?

更合理的心理出发点是这样的:就连强如宁德也认为,让全行业承担亏损,然后少数上游赚钱,这种局面本身是不可持续的。一旦打破,就将强烈反噬自身。常规的商业规矩是,谁跟终端消费者直接接触,谁就有主导分钱的权力。这是下游让上游降价,上游大部分时间要听从的原因。

所以,宁德时代以退为进,先搞个让利,把客户圈住,让分钱主动权留在手里更长的时间;同时,缓和与大客户之间的关系。自己赚钱,也让客户赚,方是长效生意。但其从未想过,一直把持这个权力。这两年新能源扩张太快,不能拿来当长期规律。

很多人瞧不起重工业门类,觉得傻大黑粗,技术含量不高。但如果一个行业,看上去技术壁垒不高,但有那么一两家合占了50%以上份额,这说明该行业存在很高的隐性壁垒。

业内一直在比较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技术优劣,多数结论是前者占优。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二线没办法和一线拼,是因为锂电太吃规模了。核心不是技术因素,除非技术有代差。一线电池供应商有能力调动的资金量,是二线没办法搞定的。一线在所有可能的技术方向布局,是能力反映的结果,而不是战略眼光问题。

宁德时代此举,实际上是给客户赏饭吃。客户是否感到屈辱不知道,反正上游控制下游的游戏,不可能长久玩下去。趁着自己居于优势地位,合作共赢岂不美哉。姿势略显粗鲁,倒也不是重点。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