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浅谈比亚迪被制裁的风险!

自从华为事件后,让大家形成了一种惯性,似乎只要发展得好就会迎来制裁。这也能理解,毕竟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么。今天就简单谈谈比亚迪被美国制裁的风险。

仔细回看华为被美国制裁的全过程,就能发现,核心是因为触动了美国的核心利益,你可以解释成华为的5G阻碍了美国的全球监听,也可以说华为挑战了苹果的地位,其实都可以理解是,华为的出现,首次实质性的威胁到了美国的科技霸权。理解了这个,我们再来看比亚迪的现状,全产业链布局,动力电池主要玩家,新能源的领头羊,特斯拉的主要竞争对手,今年预计销量将高达400万,这样的比亚迪似乎避免不了会被制裁,真的是这样么?

我看未必,说说我的观点:

1.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不是新技术,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有人提出,并且已经研究了几十年,这个可以从九十年代钱学森老先生给中央写信,建议跳过油车,直接发展电车可以看出。它更多的是碳中和背景下的一次产业升级、转型。如果真要说新能源中的新技术,那更多的是说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块至今是比亚迪的弱项。这块,特斯拉依然是独孤求败,还未出现同级别的对手,而且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多,数据的爆发性增加,未来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上的优势会更大,要追上谈何容易!自动驾驶归根结底就是算力、算法和数据的比拼,很可惜,这三点现在国内都没优势!

2.体量还不大,虽然说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但按照去年的全球汽车销量榜来看,体量连前十都排不到,即使今年销量达400万,也勉强排进前十。此时还谈不上威胁,而且比亚迪的销量主体依然是国内,对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冲击有限。

3.关键技术依然依赖进口,这块估计大家不喜欢听,但是现实。众所周知,比亚迪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他的全产业链布局,市场上一直流传一句话,比亚迪除了轮胎和玻璃不造,其他都是自己的。这也就容易让大家产生误解,好像比亚迪完全不怕美国制裁,不依赖任何的国外供应商。真相哪有那么乐观,强如三星那样的垂直一体化供应链,日本一限制光刻胶,不也立马现了原型。拆开比亚迪的发动机,看看有多少是博世的,大陆的,看看他的电喷系统、燃烧腔,甚至看看他的活塞,有多少是进口的,再看看刹车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太多了。再说说我们国内最引以为豪的电池,如果是专业搞电池的应该最清楚,里面有很多核心的组件是需要美国供应商的,而且短期很难替代。当然这还是直接相关的,间接的就更多了,包括设计工具、模具、仿真等等。

比亚迪短期内不会有太大风险,从秦的改款发布就能看出,现阶段更多的是抢占国内油车份额。400万不会是比亚迪的终点,还可能更高,以后就得看他的国际化程度了。国际市场的有效突破,才会真正的迎来美国的关注,毕竟那时的比亚迪,才算真正动了人家的奶酪。

标签: 比亚迪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