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走上“国际牌桌”,地平线如何讲好自动驾驶的“反共识”?

他,是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也是明星创业者。

2015年他离开百度,投身于尚属冷门的智能芯片领域。他所创立的公司,在国内第一个量产车载智能芯片,如今其、主力芯片出货量已超过150万。这家公司也已成为该领域世界最主流的三家企业之一。

2022年10月,大众投资约24亿欧元,与他所创立的公司合资合作,取得了中国智能驾驶企业与顶级跨国车企标志性的合作成就。

这就是余凯和他所创立的“地平线”。

如今,智能驾驶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备受期待的远景,受到重重挑战的现实,全产业链前赴后继的探索,特定场景的突破,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鲜活的画卷。如何理解智能驾驶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性的思考智能汽车的现在与未来。当下,伴随着大众与地平线合作模式的确立,中国企业也逐渐走上了“国际牌桌”,关于智能驾驶和智能汽车的未来也逐渐明了。

年终岁末,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与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家,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进行了一场“云秋空间”对话。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头部企业创始人,余凯博士如何理解当前智能驾驶的发展阶段和前景,如何看待他所创立的地平线的企业价值与商业模式。敬请收看“云秋空间”视频。


48:0

吴迎秋:首先还是祝贺地平线和德国大众这一次的合作,自上个月公布的这个消息以来,在我眼里,它具有四层意思:

第一,它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技术领域里最大的一个合资合作项目。

第二,它是在跨国车企当中,第一个深度合作的智能化技术项目。

第三,它标志着中国的芯片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的确立。

第四,它作为中国智能驾驶计算方案提供商的领先地位得以确立。

但是在我看来,我觉得舆论场、车企包括用户对地平线的了解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今天有这个节目也是为了让更多人来了解地平线,以此为契机,这是非常好的。那我们就先来聊聊大众这个项目,大众项目真的非常的有价值,你能不能讲点中间的一些可以讲的东西,大众到底看中了你的什么?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人家慕名而来?还是一个特殊的场景,大家互相交流碰触到火花呢?第二,官方发布的公告说是要合资, 投资多少?然后占股多少?合资做什么?接下来,我们先从这个话题开始。

余凯:我给大家讲一讲,在接触大众以前,在2020年到2021年,地平线从征程2的量产在长安UNI-T上,到征程3的量产在理想ONE上,在国内的市场上来说,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国内有20多家自主品牌主机厂,超过70多个这个车型的量产项目,所以地平线作为国内少有的一个在车规级的智能计算芯片的企业,实现了完整的从0到1的商业闭环,前装量产。这个企业目前这个状态在中国已经是相当领先了,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在想,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不是要突破国际品牌,所以我们在去年的年终的时候,有一个战略思考,就是我们真正要做成整个智能汽车的计算平台,我们要像Intel这样,像高通这样,在智能PC手机上面占据足够大的市场份额,超过70%以上的市场份额, 那么我们就有这样一个战略举措——要突破合资品牌,拿到量产项目。

所以我们实际上跟大众的结缘是时间很短,从去年的12月份第一次开会见面,我们中间谈这么大的一个复杂的合作项目,也就花了10个月的时间,其实对我们来讲是超出乎意料的,对于大众来讲,看到这样的结果,他们也觉得非常的意外,因为毕竟大众是这么大的一个集团,在德国应该是最大的一个汽车集团,在全世界也可能是最大两个汽车集团之一。那么这么一个决策,因为整个的资金达到了24亿美金(欧元),实际上对于大众来讲,在十个月能够完成那也是绝无仅有,也是最近这些年大众在对外最大的一笔投资,那这个整个投资的结构刚才迎秋老师也关心,差不多10亿美金(欧元)是直接作为地平线的股权投资,然后14亿美金(欧元)与地平线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地平线合资公司,大众其实是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一个汽车智能化的产业链,就是大众集团是主机厂OEM,那这个合资公司是Tier 1是一级供应商,是基于地平线的芯片软件的平台工具链去开发自动驾驶的软件硬件整体解决方案,然后交付给大众集团。那地平线呢还是作为一个二级供应商,然后给这个合资公司去供应芯片,所以地平线还是一个中立的给所有主机厂去供应智能驾驶芯片的企业,这个合作,其实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一方面,大众有地平线的赋能,他们在智能化、软件、芯片这一方面立刻就获得了一个自有的研发、供应能力;但从地平线角度来讲,通过跟大众这样的一个合作,我们打入了一个国际品牌,并且在中国到目前为止,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对的国际品牌,我们也锁定了这样的一个商务关系;第三个方面,合作对地平线来讲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刚才你也提到过去从来没有中国自己的芯片、芯片公司打入到哪怕任何一个国际品牌的供应商序列,所以地平线在这点上面有了一个标志性的突破。

这也就说明,我们以地平线为代表的新一代的科技公司,其实已经上了国际牌桌了,不仅仅是突破了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理想、蔚来这些中国新实力、新势力车企,那都是中国自主品牌,进一步来说,我们已经上了“国际牌桌”,我觉得这对于地平线以及中国整个智能化产业链里面的伙伴们都有一个很大的一个指标性的信心提振的作用。

吴迎秋:那就再回到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咱们回过头来再讲这个地平线,在地平线你的过往的经历,包括你这个为什么要做地平线?你看到了什么机遇?这个过程当中,你的体会是什么?

余凯:2015年7月份地平线正式成立了,在这之前,我在百度负责百度的深度学习研究院,其实是开创了国内之先的,那个时候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去专门做这个人工智能的研发,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就在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创立了百度自动驾驶项目,大家也知道,百度的自动驾驶项目现在是中国自动驾驶的黄埔军校,那么百度也是开创了中国第一家做自动驾驶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发了很多先进的人工智能的算法,其中,我们发现这个算法其实是要通过底层的芯片来实现的,甚至这个算法实现的这个效率和效果怎么样都取决于底层芯片。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真正要击穿整个的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让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能够真正的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不能仅仅的满足于只做软件,一定要深入底层。所以我们在2015年地平线创立的时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的去从事智能计算的芯片企业。在2015年,芯片在中国还不是一个热门词,那个时候,没有人愿意去投资芯片,大家愿意投资互联网这个O2O、互联网金融这些社交、消费平台。芯片其实是没有人看得上的,但是我们当时认为计算芯片这件事情对于未来的智能驾驶汽车以及方方面面很多其他的领域会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创业一开始就是“反共识”,我们认为,下一代终端一定是无处不在的智能机器人。它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让车能自动驾驶,它也可以是家庭的服务,也可以是田间田野里面的劳作,让我们的工厂得到生产,让我们的老人得到看护,甚至是一些危险的工作,比如说矿工。这些场景,都会因为第三代的智能终端而变得不同,就是无处不在的机器人,让世界前进一大步。

从那时起,我们地平线就要要做智能机器人时代的Intel,我们要做智能机器人时代的操作系统,所以我们的公司的名字就叫Horizon Robotics,Horizon就地平线,但是你可以看到是一个平台,那Robotics就是机器人,我们就想做机器人时代的一个计算平台,去赋能无数的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所以这就是地平线一开始创业的发心。因为整个智能驾驶的计算,它最核心的就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环境感知;第二个就是人机交互;第三个就是决策控制。这三个计算方面是所有机器人共通的三大计算任务。

所以说,无独有偶,从去年到今年,我们看到了特斯拉它也宣布了要把它的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芯片FSD用到它的机器人项目,叫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项目,而地平线是创业的初心就是做机器人的芯片,然后落地到汽车。特斯拉是做汽车芯片,然后延展到机器人,其实大家兜兜转转其实是通的,从两个不同的坡爬的是同一座山,你会发现地平线的这样的一个愿景,通过智能汽车这样的一个巨大的产业,我们把它的计算平台给击穿它,那么它一定会外溢到智能汽车之外的无数的这个智能终端。所以,经过7年的这样的一个摸索跟发展,基本上我们验证这条路是通的。

现在,说地平线走过了从0到1这么一个过程,就是我们验证了我们的战略方向,验证了我们的技术产品,验证了我们的商业模式,因为我们现在凡是给我们做过量产的的客户,对我们的反馈都是非常正面的。那么下一步做什么?就是从1到10,扩大量产份额,服务更多的客户更多的车型,然后在市场上面拿下市场绝对第一的这个市场份额。比如说高工智能,它最近发布了从1-9月份的第三方数据,在智能汽车域控制器、智能驾驶芯片市场上面,地平线作为第三方的独立的芯片公司,在中国的出货量和占有率已经做到了第一,超过了Mobileye,超过了英伟达。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不值得骄傲,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竞争才刚刚开始,那我觉得未来的三年,也就是说2023年、2024年、2025年是真正要见分晓的时候,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戒骄戒躁,要这个持续的去通过我们的产品技术去服务好我们的客户,那当然现在好的一个消息,最近的这个重大的这么一个突破,就是我们敲开了国际主机厂的大门。

吴迎秋:那刚才你讲的这个整个这个地平线发展的完整过程以及你当初怎么设想的,这过程当初有没有跟德国大众交流过?他们也有没有问到你,相信一定是有问到。

余凯:其实您知道大众这些年在国际车厂里面的话,对于电动化、智能化,其实决心是非常强的,软件定义汽车他们也都是非常认的。只不过是说,他们在整个这么大的一个组织,大的集团,一个传统的车企,在转型的过程中实际上是需要我们这样的新兴的科技公司,因为这是专业人干专业事。

吴迎秋:他可能在这方面他也是在一起探讨的,在一个学习的过程。

余凯:没错没错,所以他就调到了这样的一个频段,调到这个频段以后你要说过去比如说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去跟大众那完全不对等的,没法去谈,对吧?近年来,大众集团确实已经调到了一个这样的一个频段了,所以我们是平等地来交流的,所以好多事情就能是谈到谈的特别快,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吴迎秋:那也就证明,德国大众也是看到了汽车产业未来的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到底在什么地方是挑战。因为对他们来说,像传统车体来说是因为是全新的,这个最大的挑战是因为全新的,而且是新科技的,所以他需要找到一个这个在这方面有思想、有实力的企业。那就刚才又讲到了因为大众的这个项目,使得你踏上了一个国际的列车了,那反过来说我们是不能够现在来对外可以说以后地平线是谁?过去的地平线你说是怀揣了一个梦想——从0到1,以后要从1到10,它是它是一个超常规的发展,它必须要让大家非常清晰的认知你,比如说是不可以说它是中国的英伟达或者说是世界的英伟达和高通。

余凯:我觉得我不会去这样定位自己,因为我认为每一个企业其实都是独特的,它都是应该做自己,地平线的愿景就是要为机器人时代去打造计算平台,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是以这个为愿景的。所以我们从发心,从地平线的特质来讲,是非常非常独特的,我们不去说我们要成为高通或成为英伟达,我觉得我们就是成为地平线自己。我们在机器人计算这件事情上面去建造新的生态,是开辟一个新的一个领域,一个新的一个战场, 其实每个企业都独特的,打个比方,我的上一家公司在百度它是搜索引擎,可是,所有的互联网模式都要做搜索引擎,但顺着百度路去打百度,你发现没有一个成功的,而今日头条没有去搞搜索这些东西,同样是信息获取但我做的不是搜索而是推荐,今日头条做自己反而成功了,有很多公司要做百度,结果做不过百度,我觉得每一个企业一定要独特。

吴迎秋:你刚才这回答,其实是我刚才写的这个第三个问题,就是你和英伟达和高通有什么不同,我换了一种问法,但是我这个问题不一样。

余凯:首先愿景不一样,对未来的看法不一样,对未来的看法不一样会导致自己的技术路线不一样,打造的组织也不一样,核心技术竞争力不一样,最终商业模式也会不一样。对于地平线而言,我们的核心技术我们叫BPU,是我们自己注册的独立商标。这个BPU是什么呢?我们叫Brain Processing Unit,就是这个大脑处理器,为什么叫大脑处理器?因为我们是面向机器人去打造芯片的,所以我们叫BPU,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那么我们的BPU 它围绕的是什么?它围绕的不是GPU那样的这种图形计算和神经网络的变形计算,我们的BPU是要打造从感知到交互到决策的完整闭环的专用处理器。在这个上面的话我们要做到就是低功耗、高性能,并且要有极其的低延时,因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的反应时间都是失之毫秒差之千里的,那我们就一定要有极强的实时计算力而且一定要非常的低功耗,因为你总不能每个每辆汽车不停的充电或每个机器人后面跟电线吧,所以一定要这个低功耗。那我们在实时性在低功耗这些方面做了跟他们都不一样,为什么?因为其实不是说谁比谁的技术能力的高低,就像我经常打的比方,其实是功夫用在哪,你的长处就在哪。比如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您是种瓜,我是种豆,那我要去跟您比谁的瓜种的好,那肯定是您种的好,那你要跟我比种豆谁种的好,那肯定是我种的好,因为我在这个地方花功夫了,也就是说谁对服务器端的计算整个的这个优化优化的好,那肯定是英伟达,那谁对机器人终端的整个的这个计算优化的好,那肯定是地平线,为什么?因为我花的功夫多。

吴迎秋:理解,你刚才讲的这个很有意思,因为我始终在想着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车企怎么来看地平线?其实现在是存在着不同的解读的,但是你刚才又谈到了功耗、易开发性等等这些问题,其实对这车企来说,他可能就是5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算力,你算力行不行,第二个就像你刚才的功耗,第三个是成本,第四个是这个易开发性,第五个就是这个同构型,那如果按照这个五个来说,你刚才已经讲到了功耗、易用性、成本,这些就不用说了,那如何来看算力?

余凯:其实,单纯的去讲算力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片面的理解,尽管主机厂普遍都会讲算力,但地平线一直说“反共识”,我们讲的是算力大不如算的快,这个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从算力大转化成我们做神经网络计算处理,这么多的摄像头像素能够有多快?这个计算中间有好多过程,这中间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专门为自动驾驶你的这个架构,就是这个芯片的架构的设计,是不是能够让这个算法支撑这个算法,快速的计算,你算力大,有可能自动驾驶的算法在上面运行它的效率极低,它就像你在北京买房,有可能公摊面积非常大,但你“得房率”低。同理,你的芯片算力虽然很大,可是因为它的架构跟这个算法的匹配度很差,使得整个的这个芯片里面大量的这个晶体管实际上是在空转。

吴迎秋:空转,就像我们过去4喇叭、8个喇叭这样,好多这个车步机一样,好多功能是没有用的,一直到用完都没有用到。

余凯:对,现在就是大家认知里面有一个误区啊,就以为这个算力大,比如说像您刚刚讲的就是有L5的算力,是不是就能形成实现L5的自动驾驶呢?从结果来讲肯定没有,现在没有一个L5的自动驾驶,形成商业化的落地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现在人工智能的软件算法远没有达到L5的水平,所以L5的算力匹配L2的算法,这里面这“得房率”自然会低,特斯拉就很现实,它在量产级的自动驾驶那肯定是远走在世界前列的,它是两颗72T的算力在一起,它完全跑一样的程序,是因为它两颗芯片要互为备份做冗余。

吴迎秋:问题现在现在用的就是72T,现在特斯拉大家买它的就是说自动驾驶,结果还来了个72T。

余凯:你加了1000T,但事实上用户并没有感受到这个价值,这是个核心,那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算力跟算法要匹配的发展,不能盲目的就是堆器材,就像我照相的水平没有上去,把器材给堆上去也没用,所以这就是现在业界的这个误区。地平线一直讲一直强调这个问题,我们有点像布道者。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地平线也一直秉承一个理念——就是说不要随波逐流,要讲真话。也就是我们说的,算力大不如算的快,好不好看疗效看效果,这是核心!

吴迎秋:是,现在我就觉得因为大家在这样的思维之下,包括一些主机厂也在讲,一直在说L5,但是我们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实现的,就是说在使用的过程中,在场景的这种要求之中,都是实现不了的,这是我们首先要想到。那你刚才又提了两个观点了,一个观点就是算力和算法对它必须要匹配对,第二个观点,你认为就是说现在我们这个算法上,算力上可能能做得到,算法上还没有一个能够真正实现L5的。

余凯:我觉得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准确的预判了技术的趋势,而没有好高骛远,去一下跳到去追求大算力无人驾驶这些。我们一步一步的行稳致远,踏踏实实的从辅助驾驶开始,在低功耗低成本给我们的主机厂真正的创造价值,给主机厂的最终用户消费者创造价值,让他们的驾驶更加的安全,首先是更加安全,其次的话呢是更加的便捷。

不是说技术就强大到可以代替人,可以无人驾驶。恰恰我们的价值观是认为技术不是说去让车变得更强大,技术应该是让消费者变得更强大,让消费者的驾驶变得更安全、变得更舒服,这个就是地平线秉承的理念,我觉得这么多年下来,恰恰是因为地平线这种求真,第一个我们求真,我们从来不随波逐流,去飙算力,去说无人驾驶;第二个是务实,务实的话呢就是一步一步行稳致远,先从踏踏实实的辅助驾驶L2,L2+开始踏踏实实的做量产。

吴迎秋:所以我在想前面回答时候,开头我说你跟德国大众的这次的合资合作有四个价值,我还应该再加一个价值,就是真正的开始让这前一段时间热炒的那个所谓的自动驾驶回归理性了,是否可以这么来说?因为有你们两家共同的一个愿景,是不可以这么来说?

余凯:是,若干年前我记得也有媒体记者采访我这个问题,我记得那个题目是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要通过极端的理性主义去追求,极端的理想主义,首先要理性,每天都要理性,每天都要理性当然你的牵引你的力量,是一种理想主义。我们肯定是相信无人驾驶一定会实现,但是我们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放弃梦想,但是也要脚踏实地,这个是我们一直都在坚持的。

吴迎秋:其实你这句话和我刚刚说的一样,包括媒体其实也应该关注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在所谓的一些智能化的领域里面,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虚火,这个就是要回归理性。因为站在你今天跟德国大众在合资合作的这个基础上,你在讲这句话可能更有说服力,可能在这之前,大家认为你说这句话的说服力可能不够,所以我觉得这是刚才讲的所谓的第五个价值也在这。那我们接着往下说,因为国内目前的车企当中确确实实在看待这个新的这个在自动驾驶,在智能化的合作伙伴上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是有不同的理解的,就像现在也有很多的企业在跟你合作,但同时也有不少的企业,他选择了观望,你觉得原因在哪里?有哪几方面的原因?

余凯:我觉得这里面啊,核心一点还是大家对一个新生事物有一个收敛的阶段,我觉得我们的话呢有时候我也很着急但其实这个收敛是有过程,我们可能要有点耐心,我们只要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那事实上来讲,比如说新势力里面的理想是最早跟我们大规模的量产级的合作的,我们也互相成就,他在他自己的产品上面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对那我们也跟他在一起共同成长,我们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这个车企的认可。那现在来说,最近蔚来汽车,也给地平线的征程5的芯片正式的定点,当然比亚迪从一开始走智能化的时候,就跟地平线是坚定的合作的,包括那个长安在最早搞智能化的时候就非常坚定的跟地平线合作,而且我觉得有一些车企他有那种判断力,就预判他会就是说对于没有发生这些事情,他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跟判断,所以他会相信,我觉得他们那么一点有“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味道。

比如说像这个长安跟我们刚开始合作的时候,我们的芯片其实也没拿出来,还没流片。包括上汽的陈虹董事长,他们也是我们的一个最大的股东,在2017年的时候,开始接触投资地平线,所以我觉得产业的先行者,包括创新的这个先行者,他是需要有一些预判的,就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但是我认为大部分的产业界的参与者,他们是需要后知后验才行。

要证明你自己,证明那怎么证明呢?我们拿我们第一个量产车型,第二个量产车型第三个量产车型,这里面的话呢有一些合作伙伴,主机厂就开始相信了,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我们并不能够控制人的思考,控制人的心智,但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什么呢?就是让自己的产品嗯变得更好,变得更有竞争力,让我们的客户因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面变得更成功。我觉得我们只有这样一步一步的做,才是最好的说服大家的方式,恐怕不是说辞,我觉得永远稀缺的还是那种求真务实、行稳致远,然后埋头把事干好,让时间来证明这个,最终就是价值在什么地方。

吴迎秋:就我们今天做这个对话,其实就是面对这个行业要去讲一个道理,是就是说我觉得确实现在有些企业当中,存在的这样一种现象,说大话的现象,没发你这个这个拿脚步丈量土地的,他是靠嘴去跑马拉松的,这是完全走不到一块去的。

余凯:比如说这种,有一类车企的打品牌,他不管用户是不是真的能够享受到这个智能驾驶带来的体验,他就是盲目的堆算力,那地平线跟不跟呢?我们做选择那我们的选择,就是不跟,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这个短期在市场营销是有帮助的,但是在长期的这个用户价值对,我们认为那不是这个长久的路线,为什么呢?因为用户最终会发现你堆了这些算力以后,没有那么高算力,智能驾驶的用户体验没区别,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短期的图一时这个快,可是失去了长期价值。那我们觉得这事我们必须有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我们相信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商业的本质一定是要在用户所付出的成本上面,给他超出期望的价值,这是核心,不是倒过来,就是说用户付出了这么高的成本,结果给他的是低于这个这个“得房率”的东西。

买一大片“得房率”很低,我们不认为这个是真正的商业价值。所以,我觉得今年以及明年的用户,已经开始到看到端倪了。你堆了500T的算力,你堆了1000T的算力,他的智能驾驶体验,根本就没有比那个100T,什么几十T的这个智能驾驶的这个体验好,媒体朋友去做评测这个是你摆在那边。那我一直坚持就是说地平线的理念就是——活的久比活的炫重要,所以我们就是不堆算力。

吴迎秋:不一时逞能逞强,实事求是,所以我刚才讲了一个目前主机厂里面确实有这种,唱高调唱的自己都晕了的,第二个还确确实实对于这个未来智能化这个他还是没有摸清真谛,它只是可能还停留在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它实际当中是验证不了的。

那我们再来做一个判断, L5现在没有,从算力到算法不匹配等等,你们那从L2、L2.5开始做起,你们现在具备或者你们接下来能做到L几?

余凯:那我现在就讲大实话,这两年就是说,大家对自动驾驶量产有一种焦虑感。我认为这个焦虑感应该稍微可以放平静一点。首先无人驾驶遥遥无期,当下我们要实实在在的考虑什么是真正能给用户的,实在带来的用户体验、用户价值。我认为就是在封闭道路、高速环线、高架桥这些封闭道路特定场景,把自动驾驶做到丝般润滑。我觉得就L2+++++加到加个没完。

吴迎秋: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给大家是L2、L3、 L4这种界定也都不是。

余凯:那是特别技术工程师的语言,并不是用户价值。所以就是说,技术的理想不能走入技术的偏执,我觉得还是要务实,就现在技术是处在什么样的一个场景,我认为就是说封闭道路,把自动驾驶做到丝般润滑,然后是自主停车,在慢速场景下面,把它给踏踏实实做好,是现在的产品之道,产品之道非常好。

吴迎秋:那咱们接着再往下说,那也就是说现在可能有些企业对于这个这方面的认识,这个认知可能说跟地平线的合作也要基于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的,所以有的可能在这方面可能跟你是有不一样的看法的。

余凯:现在,跟我一样看法的车企越来越多了。

吴迎秋:至少是德国大众肯定是这次跟你合作,他肯定是跟你的看法是相吻合的,是这个是共同的价值,所以我相信你的这次合作有示范效应,也就带动了很多企业要重新来考虑,他未来对于自动驾驶智能化的认识。

余凯:在我看来,这么多年最大的教育者是消费者,就是说你给消费者去宣传有这样那样的产品,消费者买了以后就会形成口碑,他会反馈,他会在整个的社交媒体上面反映出来,因为他们是真正为这个价值来买单的,所以我认为产业认知,一定都会慢慢收敛的,只不过是说他有一个时间过程,我是认为市场最终会教育大家就去收敛到正确的认知。

吴迎秋:之前,你在中国汽车论坛的讲话我大概浏览了一遍,有一句话你讲到了,就是说,芯片企业的制胜之道不在于芯片,而在于软件,你可以再通俗再给大家再讲一下吗?

余凯:对,我们有两句话,刚才讲一句话就叫算力大不如算的快,第二个第二句话叫好的芯片不如好用的芯片, 好的芯片就是什么呢?就是就是去堆各种指标,芯片看上去这些指标都很牛可是你要知道芯片是给谁用的吗?是给软件工程师用的,他的第一用户是软件工程师用在上面编软件,那你这里面的工具链这里面的编译器这里面的编程环境是不是好用,首先决定了这些工程师愿不愿意拿这个芯片来做开发。其次,你整个的这个工具链如果不好用,领导逼的这个工程师上面开发你会发现你原来正常情况下面这个项目完成需要500个人月,你现在发现要5,000个人月,就因为选择了一个软件工具链,不好用的芯片造成的结果是你的整个的开发周期,包括投入的能力、成倍的增加。所以地平线行业里面的一个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呢?就是说不仅仅这个芯片它的硬指标这些规格,而更重要是说它上面的软件生态是不是足够强大,它是不是缩短你的开发时间,所以我们一直觉得商业价值有两个,前面我刚刚讲的一个就是算力跟算法要匹配,不要去提供算法吃不掉的算力,这个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呢?是性价比。第二个我们说要做好软件生态,缩短开发时间,这个加速研发的效率,他要降低的是什么呢?实际上是你的开发成本,一个是量产的成本,一个是开发的成本,这两个成本加在一块,就是你的整个成本。

那我们怎么去给我们的用户,就给我们最终买车的用户提供这种超出预期的价值呢?就是成本要不断的降低,然后用户体验要不断的做好,就把这两件事情都要做好。而不能一味地把用户的体验做到这,然后把成本堆到天上去。所以我们还是要相信什么呢?给这个行业给用户带来价值是我们商业的核心,而不是我们怎么去宣传自己。

吴迎秋:但是这里边就是另一个问题,就是这是两面了,用力沟通,强调这些生态。它的核心是你的提供的这个芯片也好,在上面的这个软件,软件生态一样。那厂家就出现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了:所谓的灵魂和皮肤的概念,他就怕这个东西我给了你了,你帮我弄的那你就不就成为了我的把门人了。

余凯:我们不是有一句话吗?我们说是地平线的商业模式,只造武器不打仗,就是卖铁锹不淘金,我们所说的这个是在芯片之上构建的,软件生态讲的是是缩短车厂、缩短我们的客户在上面开发的周期,就说灵魂,实际上是完全的交给他们的,我们是说让他们在这上面支持他们更快的交付、更快的开发、更容易的开发,这是核心。

吴迎秋:那你现在这些跟你合作的企业,都尝试着是什么样的模式?

余凯:都是这样的,你看理想汽车,他们做的都是全栈的这个自研的。

吴迎秋:他们也不觉得什么灵魂给了你,其实灵魂全在他们手里面,有些主机厂这个很敏感的,我也跟很多主机厂交流过,我就说这是灵魂这是核心,这个怎么交给你,除非你是我的公司也可以。

余凯:我们在行业里面一直都是定义,我们就是一个二级供应商,我们都不是一级供应商,我们都是通过这些系统供应商、软件供应商以及车企里面自己的自动驾驶软件团队,然后去最终给车厂交付,我们都不是直接交付的,所以我们打算开放生态,我们现在还有首席生态官,我们前段时间还解决了这个合作伙伴的这个软件,这个开发的训练营,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们有600多名工程师,然后我们再培训他们在地平线的芯片上面去开发软件,所以我们觉得要做软件生态这件事情,实际上是地平线的核心战略,我们讲我们的核心战略就是打造硬件软件加生态。

吴迎秋:这个其实不是给企业喊话,我们现在面对这个新的科技出现的时候,智能化浪潮过来的时候,第一是还是要把这个智能化弄清楚,自动驾驶这些东西要把它弄清楚,第二个就是新的这种商业合作模式要弄清楚,第三是只要大家联合起来,把这个产品、体验做的最好就没错,这是让消费者真正“得房率”高最最核心的东西。

余凯:确实,软件定义汽车,我觉得过去软件或者是芯片跟车都没什么关系,最近因为软件定义汽车,所以芯片跟软件操作系统,对跟车的关系特别大,那汽车已经变成4个轮子上面的计算机了,如果是讲这个计算机,我们都会说计算机时代在PC时代有wintel有windows plus Intel,这两家公司到现在都是世界上面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那么在汽车时代,谁是wintel?地平线自然是朝着这个从芯片这样的一个平台性的企业去发展的,那在上面的话,它一定会长出一个操作系统,那这个操作系统再往上的话,会连接这个智能汽车时代的丰富的场景应用,就像现在安卓上面,有这么多的这个抖音、微信、滴滴等各种场景应用,所以就是说操作系统呢是一个整体的应用生态的控制者,所以它至关重要。那操作系统它下面链接的是芯片,上面承载的是丰富的五花八门的场景应用,可以说得操作系统得天下,智能汽车时代的操作系统。

我们觉得他很有可能为中国厂商有机会,因为,智能汽车的应用生态目前在中国让你去日本、去德国、欧洲甚至是美国,消费者对智能汽车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那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这里面很多这种玩啊尝鲜的各种场景应用,其实这种需求是很活跃的,那这种的话呢会会反过来就回倒逼底层的技术芯片操作系统快速发展。

我认为在汽车时代,会出现一个整车级的操作系统,它把这个智能座舱里面的车载娱乐、导航、自动驾驶包括这个车身控制可以做成一个整体的操作系统,而且我大概率觉得这样一个操作系统,它的商业模式也会有很大的创新。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