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理想L9是如何看见,如何看不见的,事故还有那些存疑?

或许春节期间,理想L9、L8不出现自动驾驶“失灵”、当街自燃、高速锁车以及无法挂档这些事,节后的宣传重点大概率是理想L9、L8,完美承载一家人、毫无里程压力、智能化配置特别贴心。

在众多事件中,争论最激烈的莫过于理想L9车主称,高速上L9 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失灵,没有报警,没有主动刹车,撞上了前面一辆并线的车辆。

 如何“看见”世界

 “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汽车发展至今,驾驶员一直是驾驶的操作者与决择者,而绝大多数事故的诱因都是驾驶者分心导致的。

 因此,车企推出了各类驾驶辅助系统,以起到辅助、提醒甚至自主决策。那么问题来了,车是怎么看到“危险”的。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来说,也是伴随着汽车历史逐渐在成长,早期车的“眼睛”就是用来消除视觉盲区的,也就是现在还很常见的倒车雷达,其原理就是利用超声波,判断盲区内障碍物的大小与距离。

 当然,尽管毫米波雷达至今仍有用武之地,但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才是当下主流检测模块,除此之外,还有特斯拉使用纯视觉解决方案。 

所谓的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主要区别在于,探测模式的不同。毫米波雷达是以毫米波为探测手段,激光雷达则用的是激光。 

从实际效果来看,毫米波雷达虽然探测的距离与激光雷达相似,但探测精度姚明先低很多,只能探测判定障碍物的大致轮廓与距离。

 相比之下,激光雷达就要精确很多,其工作原理类似于超声波,当其发射的光束照射到障碍物,光束便会返回接收,经过处理后便会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图像模型。相比于其他技术,激光雷达在感知维度上、距离都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且它不会收到外界光线条件的影响。 

简单来说,激光雷达探测反馈画面,基本上就是人眼能看到的画面,去除了全部的色彩。除此之外,还不会收到强光的影响。自动驾驶系统通过反馈回来的三维立体画面,便会参考厂家编写的数据模型,对危险情况进行反馈、处理。 

到底是谁的责任 

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理想L9采用的是来自禾赛科技的一维转镜激光雷达,角分辨率是0.1°×0.2°,水平垂直视场角是120°×25.4,探测距离是200m。 

这样的硬件基础,基本上已经是当下主流水准,只不过相比于蔚来ET7所使用的激光雷达,理想L9的波长、角分辨率、探测距离都有进步的空间。

从车主发布的事故视频来看,车主设定的车速是120km/h,在碰撞前期车辆行驶速度为113km/h,正常来说,如果车辆前方无任何障碍物的话,车辆形式速度应该在120km/h保持。也就是说,很可能再发生碰撞之前,理想L9的监测模块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其次,从视频内可以清晰看到被撞车辆,到撞上的那一刻,一共有8秒左右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已经留给自动驾驶系统足够的计算冗余时间。还需要注意的是,直到撞上事故车辆的前一刻,NOA与自适应巡航才正式关闭,最后车辆以104km/h的时速撞了上去,万幸两车上的人员均无明显大碍。

正常来说,开启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后,车辆会时刻监视前方道路情况,如果本车道没有任何障碍物的前提下,会按照设定时速行驶。很显然,视频车辆并没有。如果本车道有任何车辆侵入的前提下,车辆会提前发出预警,同时主动降低车速,随后按照预设的跟距离保持。 

很显然,这一系列过程,理想L9并没有任何提示与主动规避的行为。

 至于李想回复的“自杀式并线”,我国高速公路的车道分界线是有统一长度规定的,白线长度为6米,两根白线之间的间距是9米,一根白线加一段间距共15米。被撞车辆的并线过程,保持了一定的间隔距离,且提前至少三根白线的间隔距离,就已经打起了转向灯。当然,被撞车辆的行驶时速也是可以算出来的。 

不管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视频中的理想L9首先并没有达到预设时速,这点似乎并不符合常理。其次也没有没有起到任何预警提示,从这方面来说,肯定是存在问题。 

当下的驾驶辅助功能,已经是大多数新车型的核心宣传点,的确不排除有些车型的驾驶辅助功能,已经可以做到代替驾驶,但是它仍是辅助功能。真正的决策者仍然是驾驶员,还需要驾驶者时刻关注道路安全。

标签: 理想L9 理想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