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解读油电对立:电驱动带来的“性能平权”是刺痛燃油车主的针

春节档汽车圈热门话题总结:

“电动爹”的焦虑的引人深思。

还是这么个话题,多年来一直不变;但如果仔细观察类似文章的评论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这个话题圈里热衷于讨论电动汽车各类不足的往往是燃油车主,其中绝大多数是完全没有各类新能源汽车使用经历的人,一切全凭想象即可武断的下定论。

是什么刺痛了这些燃油车主的心?

再仔细观察一下吧,其实现在的数据统计很好做,因为在高度垂直的某些平台或论坛里,其关注或使用的车辆是有信息关联的;于是则能看到这些车主所使用的车辆的特点,简而言之,车辆多为十万以上到中高端燃油动力汽车的用户,其中以中高端车辆用户居多。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理论上一种新的技术往往要从这块用户市场作为切入点,因为搭载新技术的商品往往是难以控制成本的,商品的价格会偏高;所以第一阶段总要面对原先中高端汽车的用户,可是最大的阻力貌似就来自这一块。然而这并不难理解,因为现阶段的中高端汽车消费模式里是以“贷款购车”为主,很多看似具备中高端车消费能力的车主都是在提前透支自己的钱包;于是短期内则不具备换车的能力,在这个阶段里则必然希望自己的选择能在规划换车之前的数年内“不过时”。

能理解这种心态,可以说谁都会有。

定义中高端汽车的因素主要有这么几个,包括:

  1. 性能
  2. 空间
  3. 品牌
  4. 配置
  5. 智能

以及最重要的“价格”因素。

但是价格定位相当的品牌有很多,在同一个标准线上则只有通过性能等因素的对比才能分出高下。

中高端燃油动力汽车往往要有纵置后驱或四驱平台,要有中大排量的发动机,要有中大型的车身,还得有丰富的配置和高标准的内饰用料;可是纵置平台的制造成本偏高,合资汽车又需要严格控制制造成本,所以中端车往往会使用横置前驱或四驱平台,这个标准就要低一些了。

中端车可参考凯美瑞、荣放、皓影迈腾帕萨特途观,这些都是横置平台的产物,操控水平中规中矩,动力标准也是破百七八秒的水平;在燃油车阵营里还是不错的,毕竟内燃机已经是一种没有突破空间的发动机型。

高端车可参考宝马3/5系、奔驰C/E级,凯迪拉克CT系列后驱轿车,捷豹后驱轿车等;这些车有了更高的操控极限,加速性能也会强一些;再往上就是进口的六缸、八缸或十二缸的后驱或四驱车,品牌可参考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等等。

通过驱动平台和发动机的差异,这些车区分出了什么呢?

很简单,区分出的首先是性能,性能区分出的则是“汽车等级制度”。

说是汽车等级制度,实际不就是用来区分人们的三六九等嘛。

一种原始的发动机想要实现高性能需要很高的代价,于是只有具备相当财富的人才有机会感受到高性能的汽车;很多汽车爱好者终其一生都没有开过真正的性能车,这就是将残酷的等级制度通过一种商品具象化的体现。

可是也有很多人乐在其中,因其已经进入了中端或高端,具备通过燃油动力汽车等级制度去寻找优越感的基础。

所以才不愿意接受汽车的电驱动技术,因为这种技术实现了“性能平权”。

电动机具备超高效率、超强低扭爆发力和超高功率,相较于普通小排量内燃机的制造成本会高一些,但相较于那些燃油动力汽车使用的超大排量的超多缸的发动机而言,其制造成本又能低很多。

加之基础电驱动平台即可实现超高水平的性能与操控,除特殊越野车型或商用车型以外并无特殊的高成本驱动平台。

于是就是出现电动汽车打破燃油动力汽车原有的“价格性能架构”的现象,现在只要十几万的电动汽车或插电混动(含增程)汽车即可实现原先高端或豪华燃油车的性能标准。

在燃油车时代里的很多超级跑车也只是勉强达到四五秒破百,可是现在价格仅十八万级别的国产两厢轿车即可达到3.8秒,比如名爵木兰;起售价不足十八万的插电增程SL03用的是后置后驱平台,破百7.5秒,电动版最高达到5.9秒;起售价不足二十万的插电增程哪吒S也是后置后驱加6.9秒,并且还是超级宽体中大型轿跑车,该车的四驱版本和一系列售价超过20万的电动汽车,破百基本都在四秒以内,比如海豹、汉唐DM-p/EV、岚图追风、蔚来ET系列等等。

现在以15-30万的预算选择到的各类新能源汽车,可以在性能和操控两方面实现百万级别以上的燃油车的水平;而且其直驱的优势带来了绝对平顺,无磨损的电机带来的是非常理想的NVH。

总结:如果换做是你花了二十万左右的预算买到了一台横置前驱燃油车,或者花了三四十万买到一台后驱或纵置四驱的豪华燃油车,面对不足二十万但是性能和操控都遥遥领先的电动汽车会是什么感受呢?

如果现在就能换车那就不会有什么感受,内心的期望是抓紧去体验新车和新技术。

如果三五年内没有换车的能力,那直观的感受就是真憋屈吧,直观的表现就是不会承认新技术的优越性;除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操作以外,用户本身主观的油电对立情绪就是这么个基础。

燃油车带来的汽车等级之分已经深入其心,在这个模式中的人不愿意放弃难得的优越感,电驱动技术打碎了这个结构与其优越感,所以被排斥也就不足为奇了;但这更能体现出一种新技术具备的价值,所谓的行业变革就是技术革命,革的不仅是汽车厂商和产业链、更是一种不再思变并开始走下坡的思想结构和理念。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