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智能驾驶可以兼顾体验与安全吗?上汽大众:能

近年来,汽车产业迎来网联化、智能化变革。智能化趋势下,大算力芯片、激光雷达人工智能毫米波雷达等智能驾驶相关技术成为业内火热讨论的话题。车企们纷纷在智能驾驶领域开疆拓土,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车企率先“上车”,不断追求逼近自动驾驶的驾控体验,蔚来汽车NOP领航辅助驾驶、理想NOA导航辅助驾驶、小鹏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消费者纷纷被新技术所带来的驾驶体验吸引。

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趋之若鹜也给市场带来不小的反响,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已经超过288万辆,渗透率上升到32.4%,同比增长46.2%。可以看到,智能驾驶技术正在不断渗透汽车行业,当然,除了新势力车企在布局智能驾驶,传统车企更不能放下这块“蛋糕”。

相比新势力热衷于将高度自动化的驾驶技术推向消费者,来满足消费者所追求的智能体验。传统车企则选择了另一条“循序渐进”的路线,主要在L2以及 L2+级别的辅助驾驶上下功夫。毕竟,现阶段L3 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应用尚不成熟,汽车还不能彻底脱离人的控制。所以大部分用户便将体验寄托到相对普及的 L2 级别的辅助驾驶上。

在L2阶段的辅助驾驶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做得比较好的车企,例如上汽大众。旗下ID.4 X搭载的Travel Assist L2级驾驶辅助系统,在智能硬件配备上始终保持不错的竞争力。具体来看,全身上下共有5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和3个毫米波雷达,这些都作为Travel Assist驾驶辅助系统感知外界环境、传输信息和作出判断的基础部件。

小编简单解释下,5个摄像头可以360°“看到”外界的环境,超声波雷达则可以检测周围体的距离,它们两个联手便可以应用在倒车预警、自动泊车入位等场景上。而毫米波雷达探测的距离更长,对行人和车辆的感知更敏感,通常用于我们常说的自适应巡航等功能上。这些智能硬件的武装,让在智能体验上有出色的表现。

消费者在体验智能驾驶技术带来的便利时,难免也会有疑虑,把方向盘交给系统真的安全吗?消费者担心的安全问题企业不能回避,那如何在智能和安全二者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呢?这个问题,作为传统车企的上汽大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重提“人机共驾”理念并将它融合到L2辅助驾驶中。

据官方解释,“人机共驾”理念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驾驶者作为决策者的第一标准」。小编以 L2辅助驾驶系统为例,当 开启ACC自适应巡航功能后,汽车会保持在设定的速度平稳地行驶,但是路况是不断变化的。当汽车遇到突发情况时,用户就可以不需要任何力度去介入系统,来操控汽车进行超车变道、提速减速等动作,这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用户的驾车安全。

可以看出,“人机共驾”理念是将系统与人作为驾驶汽车的一对搭档。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最大程度上地便利,同时人也能拥有控制和接手系统的权利,二者相辅相成。但是,系统和人终究不能心意相通,所以遇到特殊情况时,越流畅地切换驾驶权,驾驶的安全性也就越高。

眼下,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技术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情况时,激进地去追求极致的智能驾驶体验,不见得是一种更好地选择。作为从传统汽车时代走过来的老牌车企,上汽大众回归汽车的本质,重提“人机共驾”理念,在兼顾智能体验的同时最大程度给予用户安全感。或许在无人驾驶时代还没来临前,“人机共驾”理念会成为当前智能驾驶的新风向。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