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一个月内两起事故,Model Y频频伤人,谁该“背锅”?

就在本月5日发生的“广东潮州特斯拉连撞数人”事故仍处在调查之中时,11月28日,浙江台州又发生一起Model Y因“突然加速”而造成的事故。同样的主角、类似的惨烈现状,一个月内发生两起交通事故,将推向了风口浪尖。


据现场目击者和官方通报显示,涉事车辆以“(目测)一百多的车速”冲过红绿灯,期间追尾了一辆等红灯的小型车,并与另一辆车发生碰撞。结合事故现场图片来看,碰撞后的前舱已完全变形,被撞车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舆论的天平,随着真实案例的层层加码,正在向着不利于的一方倾斜。


要问何时被贴上了“刹车失灵”标签,最早可追溯至去年4月19日的上海车展。当时,车主张女士身穿印有LOGO和“刹车失灵”字样的T恤,在万众瞩目下爬上展车车顶,引发了广泛关注。此后,提供了后台数据,但张女士认为“数据不充分”、“有重大隐瞒”;而面对“权威检测”的诉求,也因当下并无规范标准而告终,时至今日也并无定论。


同样的道理,在广东潮州和浙江台州的两起事故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取证难、定责难的困境。在车主眼中,事故原因是车辆“突然加速”、“刹车踏板变硬”,从而失去了对于车辆的控制;而在口中,始终未承认过品质过失,潜台词便是“车主操作失误”。截然不同的观点,令事故陷入“罗生门”。如果无法明确事故原因、责任标准,不仅车主的生命安全、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对于的品牌形象也会造成深远影响。


“怀疑一旦产生,罪名便已成立”。即便当下仍有许多人相信并支持的安全性能、“单踏板”模式,但一起接一起的事故,仍令不少人感到揪心。客观来说,如果失去市场信赖的话,无论安全与否、品质好坏,消费者难免会在潜意识中朝着“不安全”、“差品质”的方向联想;即便一时的降价能够稳固销量,但面对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相信消费者最终也不会选择妥协。


因此,与其教育消费者开车技巧与使用方法,增强安全冗余配置,在极端情况下提供系统保护,无疑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正如此前关于“车内摄像头泄露隐私”的担忧,比亚迪仅用一块塑料盖板,便轻松打消了用户疑虑。避免问题的发生,远比出现问题后再想办法解决更有效。


结语:“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曾经出现在书本上的知识点,当下已成为不少人的共鸣。无论是车主也好、非车主也罢,作为交通出行的参与者,均有资格对事故原因提出质疑,并寻求合理解释。如果某天人人都对路上的车辆避而远之,那无论是车主,还是品牌,心中应该都免不了五味杂陈吧。


标签: Model Y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