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问界M7碰撞测试罗生门?A柱弯折和安全性差,能不能划等号

国人对于汽车安全性的认知,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原始的阶段是,听关门声、按车皮、看车门站人的杂耍表演,这其中某个车企的刻意营销功不可没。紧接着帕萨特在中保研的惊天一撞,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到碰撞测试,意识到之前辨别安全性的方法并不科学,并且开始意识到AB柱的变形,是判断安全性最直观的指标。

然而,华为问界M7的碰撞测试,让国人又凌乱了,明明的A柱变形明显,然而,华为的工程师却说,A柱变形不等于安全性差,这到底是几个意思?“碰撞测试A柱变形不等于安全性差”,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

其实,华为的汽车工程师很鸡贼,他们在用一个正确的结论,来掩盖的A柱强度不够的事实。

碰撞测试是不是只看A柱的变形量?肯定不是,假人才是核心啊,都这个速度的碰撞了,车内乘员的受伤程度,肯定要比车辆本身的受损程度更重要,除非你是要钱不要命的主,而假人身上有很多的传感器,通过他们可以模拟出乘员受伤的程度。

那为什么国人习惯看AB柱的变形量呢?因为假人的传感器数据不公开,即使公开了普通人也看不懂,所以看AB柱的变形是最直观的,相比于之前听关门声、看车门站人的杂耍表演,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但是,为什么说华为的工程师很鸡贼呢?因为碰撞测试是看假人传感器上的数据不假,然而,A柱是汽车在正面碰撞之后,车身的最后一道屏障,A柱的变形几乎意味着这款车的被动安全设施失守,只有气囊力挽狂澜了。

简单来说,汽车的结构设计就是软硬兼施,中间刚性车身+前后可变形区域的安全概念,诞生于1930年代,是奔驰工程师发明的,简单来说,在高速碰撞发生的时候,前机舱盖整个区域几乎都是溃缩区,而车身骨架,包括AB柱在内,是刚性车身,肩负着为乘员提供生存空间的重要职责。

而碰撞测试的时速仅为64.4km/h,的A柱就发生变形,谁敢保证,在更高的车速下,其A柱不会发生更大幅度的变形甚至断裂,严重威胁乘员的乘坐空间?别说实际碰撞的时候会踩刹车,如果是国道对向的两辆车碰撞,其相对速度可能远高于64千米每小时。

对于碰撞测试的结果,中保研肯定有一套详细科学的评测机制,乘员舱馈缩多少,车门能否打开,安全气囊的保护是否到位,假人的传感器数据等等,都是它们给出评测结果的考量依据,但是我只是想告诉华为,没必要用这些看似科学的结论,去掩盖的A柱变形的结果,的安全性还能做到更好,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在更快的相对速度下,这块脆弱的A柱,会对乘员造成多少损害,要打个问号。安全性这件事情上,不能只求得及格就好,而是应该留有更多的冗余量。

问界作为一个造车新势力品牌,不过一年时间,AITO 问界已经成为了国内造车新势力中非常凶猛的一员,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但是,在安全性方面,是否可以少一点托词,多一点实在和真诚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