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试驾比亚迪海豹:比亚迪有操控?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成都周边有不少具备玩乐性质的山路,比如龙泉山、蒲虹路,上路上都建有“藤原豆腐店”供车友休息、打卡。而我们今天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与龙泉山处于同一山脉的金堂县,这里没有骑着大排的“鬼火少年”,也没有网红打卡点,这里只有高低落差较大的丘陵,以及一条宛如纽博格林北环的山路。


提到比亚迪的车,给人的印象都是舒适为主的家用调校,即便是“3秒俱乐部”的车,实际上手的感觉却还是一部“大马力买菜车”,体会不到太多驾驶愉悦感。如今,彻底转向新能源品牌的,在全新的赛道上找到了变身“吴下阿蒙”的秘诀。得益于全新的e平台3.0,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操控体系,从动力到悬架、转向、刹车,每一处细节的精进都让人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觉。


别看这次海豹的动态图是在笔直的快速路上拍的,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与在山路上“嬉戏”许久。我不想把这些体验拆分成各自独立的部分,不管是动力、刹车还是悬架、转向,它们是一套连贯的动作,就像是周星驰《武状元苏乞儿》里最后的降龙十八掌,合起来才能体会到最强的威力。

我们试驾的是700km长续航后驱版,采用后置单电机布局,最大功率313马力,最大扭矩360牛·米。“开放道路,浅尝辄止”,这是我们试驾的宗旨,但面对这条堪堪容纳两车通过的山路,的动力依旧过剩,即便只是温柔的用右脚半含着电门,上坡路段也像是如履平地一般。



同行媒体开了一辆MINI COOPER 1.5T作为拍摄车,纵使它有着卡丁车般灵活的身姿,纵使它能保持足够高的速度划过每个弯的APEX点,纵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它还走了一些“赛车线路”......但开着,我们轻松逼出了MINI COOPER的极限。

每过一个上山弯角,小排量涡轮增压车都要等涡轮重新建立正压,那个过程恨不得右脚能直接踩到发动机里去。而却还得小心翼翼控制加速踏板,因为在运动模式下,每往下多踩一丝一毫,的“性情”都会变得越发“躁动”。MINI COOPER的后保险杠可贵了,我可不想跟它发生“缠斗”。


你以为就只是“力大砖飞”?其实不单单如此,MINI COOPER有着四轮四角的结构,加上小齿比的转向设定,如卡丁车的驾驶感让它成为最好玩的前驱车之一。而我们试驾的这台为RR后置后驱形式,再加上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架结构,看着比保时捷911还“硬核”。


通过悬架本身的几何变化就能很好的抑制住侧倾,下山时MINI COOPER都被逼到过弯响胎了,都还如闲庭信步般从容。当悬架已经快到极限时,轮胎的抓地力就变得越发重要。我们这台试驾车配备的是马牌CSC7高性能轮胎,全程就没响过胎,其实轮胎宽度只有235mm,并不夸张,但它是一个非常平衡的搭配,既能很好的驾驭住这313匹马力,又不至于影响能耗表现。


这种开放的山路并不会压榨车辆的极限,所以我们很难感知到的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据厂家介绍,iTAC在轮速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机旋变传感器。相比单独依靠轮速传感器,iTAC的识别精度提高300多倍,可提前50毫秒以上预测车轮转速的变化趋势。



当轮端出现异常还尚未打滑时,系统就已识别到抓地力变化,提前调整好轮端扭矩匹配,让车辆恢复稳定。如此看来,我们能将开得如此稳又如此快,很可能iTAC在保驾护航也未可知,期待未来有机会在封闭场地能体验到更极限的工况。

得益于电池组更好的平衡了车身重量,往往有着运动倾向的纯电车,先天就具备良好的操控基础。而还运用了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刀片电池”融入整车结构,电池包上盖与传统结构的车身底板集成,让整车有着更强的扭转刚性。这些“科技与狠活”你可能很难具体感知到,但它的确构成了的操控基石,让你能够尽情去玩味它的操控乐趣。


转向和刹车我想单独拎出来说。打开中控屏内的智能底盘选项,里面的转向助力模式和制动助力模式都可以调,分为舒适和运动。转向部分我比较喜欢设定到舒适,在山路驾驶时可以不用那么紧绷,比较省力,而且的车头响应足够精准了。


不过,它的转向齿比并不算小,因此在一些慢速弯角时,方向盘需要转动的角度会比较大,如果调到运动转向助力,个人觉得手感偏重了一点,开起来并不算畅快。制动助力部分可以调成运动,踏板回馈力度稍大,感觉制动力度会更好掌控,尤其是弯前需要大力制动的情况。舒适模式则比较适合一般日常驾驶,轻踩踏板就有不错的减速力道。



要说不足的地方也有,个人感觉它的避震系统应该还有优化空间。的底盘设定很矮,是下停车场需要注意前唇可能会磕到的那种。但或许是考虑到家用舒适需求,它的避震系统调校还是妥协了一点,运动个性做得并不那么极致。



避震器前段阻尼比较小,因此细碎路面的过滤做得比较好,但感觉避震行程很容易用完,后段的支撑确实还不错,起伏路段能非常顺滑的通过。但你真的需要小心控制一下车速和路线,我就在山路的起伏路上磕到了前唇。如果避震系统设定再优化一下,或许操控表现还会更加惊艳。



最后说一下电耗表现,的表显续航也是可以根据驾驶状态进行精准显示的。CLTC工况700km的“梦想续航”就别想了,就我们这样在高速路、山路、快速路上折腾一天,表显的电耗为18kWh/100km,按照82.5kWh的电池包折算下来,大概有450km左右的续航能力。反正“踩电门”是真的不心痛,像成都周边自驾出行,还是可以开着运动模式放心大胆去体会驾驶乐趣的,只要别赶着节假日高峰期就行。


鹏友说:


原本以为之所以能成为“爆款”,是因为品牌、电池、配置或者是价格。但实际上,在以上因素的基础上,的运动性绝对超出了大家的预期,要知道它面对的是像特斯拉Model 3这样强大的对手。现在的真的变了,它已经具备了更多附加属性,这是国内消费者愿意看到的。当然,我们在上还是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装配工艺(试驾车外观件接缝较大,中控屏有点歪,不排除我们拿到的试驾车是工程样车的可能性),比如避震系统还有优化空间......这些可以视为一个汽车品牌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过程。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